临床应对心房颤动,遵循这 4 个原则很重要

健康   健康   2024-11-18 17:02   浙江  

用药助手临床决策更新了「心房颤动」诊疗方案,为其合理诊疗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摘录了心房颤动诊断标准及治疗部分相关内容,完整内容请查看阅读原文



诊断标准



2020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建议房颤的诊断主要依靠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诊断。单导联心电图(≥ 30 s)或 12 导联心电图(≥ 10 s)显示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f 波)、RR 间期绝对不规则即可诊断为房颤。


1. 如果在心脏听诊期间出现不规则搏动怀疑房颤时,则下一步就是获取 12 导联心电图。由于房颤是由心房以每秒 350-600bpm 的速度不规则的激活以及通过房室结(AVN)不规则传导引起的,因此在心电图上显示为不规则的窄 QRS 心动过速。纤颤(F)波可能是明显的,也可能是不存在。除非心脏受到过度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刺激,否则心室率通常在 80 至 180 bpm 之间。


2. 由于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异常,QRS 波可能变宽。重要的是要注意窦律下基础心电图特征,例如左心室肥大和预激。



治疗



1. 治疗原则


(1)治疗危险因素及合并疾病,预防血栓栓塞以及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指不尝试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通过药物治疗使心室率控制在一定范围。节律控制为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


(2)无论是心室率控制还是节律控制,必须高度关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应根据卒中风险评估进行抗凝治疗。


(3)对稳定的患者(阵发房颤控制或发作不多,永久房颤室率控制理想,长期抗凝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可根据抗凝及其他治疗的需要安排随访间期。每次随访时注意患者房颤的症状,是否有出血、栓塞,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注意合并疾病的标准化处理。


(4)《2023 ACC/AHA/ACCP/HRS 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指出最佳房颤管理的基础是治疗风险因素和改变生活方式,以降低患房颤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房颤,首要任务是评估和尽量减少房颤负担,患者护理应侧重于评估卒中风险和实施必要的治疗,同时继续优化所有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并管理房颤的潜在症状。


2. 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OAC)需权衡其获益与出血风险,医患讨论后共同决策。鉴于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大多数出血患者并无长期后遗症,因此,即便是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抗凝治疗仍可取得临床净获益,不应以出血风险高低作为是否进行抗凝治疗的依据。


OAC 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OAC 的绝对禁忌证包括:严重活动性出血、与出血相关的合并疾病[如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50×109/L)、血友病等],或近期发生的高危出血,如颅内出血等。


注:房颤为心房颤动,OAC 为口服抗凝药,NOAC 为非维生素 K 拮抗剂口服抗凝药,INR 为国际标准化比值,TTR 为治疗目标范围 内的时间百分比


3. 房颤节律控制


在房颤治疗中,节律控制是主要的治疗策略


房颤的节律控制是指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直流电转复、导管消融或外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并进行长期维持。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症状、房颤持续时间、存在的合并症以及患者的选择。


AAD 和导管消融是节律控制的主要方法。临床实践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确定治疗方案。


① 药物复律


药物性心脏复律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新发或持续性房颤患者,或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电复律但有禁忌证的患者。复律常用的药物有 Ⅰc 类和 Ⅲ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根据是否有基础疾病、药物作用特点和安全性选择不同的药物。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复律。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选静脉胺碘酮。


② 电复律


电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急性节律控制方法,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希望快速恢复窦性心律或药物心脏复律失败的房颤患者(推荐等级:1,证据等级:B/C)。


电复律的成功和窦性心律的维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包括使用双相波形、适当的电极矢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以及针对肥胖患者的技术调整。


③ 房室结消融


对于心率控制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失控的患者,可考虑房室结消融(推荐等级:2a,证据等级:B),房室结消融术可以有效控制心室率,但可能导致对起搏器的依赖,早期研究显示术后猝死风险较高,但通过调整起搏速率已得到改善。


总体来说,房室结消融术不是一线治疗首选,但房室结消融术和起搏器植入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有效控制心率的房颤患者可能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但必须综合考虑潜在的并发症、起搏器依赖性以及长期影响的不确定性。


4. 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适当的心率控制可以减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选择治疗方案需要考虑临床表现、合并症负担、药物概况和患者偏好等,评估长期获益(推荐等级:1,证据等级:B)。


对于选择心率控制策略的无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心率目标应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2023 ACC/AHA/ACCP/HRS 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建议将静息心率 < 100~110 次/min 作为心率控制治疗的初始心率目标(推荐等级:2a,证据等级:B),2020 年 ESC 指南建议初始心率控制目标 < 110 次/min(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B),两种都为宽松心率控制,差异不大。无心力衰竭患者,除非症状需要更加严格的心率控制,宽松的心率控制是可接受的。


5. 房颤的手术治疗


房颤的手术治疗包括外科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外科干预左心耳。文献报道,对于独立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疗效欠佳。微创手术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


更多疾病专题,尽在临床决策

🏥 血脂异常
🏥 支气管扩张
🏥 胃食管反流病 
🏥 流行性感冒
🏥 偏头痛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心房颤动完整内容



丁香园用药助手
用药助手隶属于丁香园旗下,是为医药人士定制的「实用临床决策工具」,致力于辅助医药专业人员做出更规范、更安全的临床决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