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 NP 疾病临床特点
1.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1)三叉神经痛
发生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多为电击样、针刺样,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常由触及扳机点而诱发,且多发生于单侧,常见于上颌支和下颌支。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
诊断:典型原发性 TN ICHD3β 版诊断标准如下。
① 三叉神经 1 支或多支发作,无三叉神经外放射痛。
② 至少包含下列 4 项中的 3 项。
A. 发作性疼痛持续 1 s~2 min。
B. 疼痛剧烈。
C. 电击样、闪电样、针刺样锐痛。
D. 患侧触发痛。
③ 无临床明显神经功能缺失。
④ 排除 ICHD3 所列的其他诊断。
需符合 ① 和 ② 且至少 3 次以上单侧发作。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 最常见的部位为胸背部,其次为头面部、颈部和腰背部,腰骶部发生率最低。患者疼痛范围往往与疱疹区域一致或扩大。PHN 患者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疼痛性质多样,包括电击样、针刺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痛。常出现自发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异常感觉等。PHN 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睡眠差、生活质量下降等伴随症状。
诊断: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其他特殊检查。
2.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脊髓损伤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肌肉骨骼疼痛是脊髓损伤后急性期最常出现的疼痛,疼痛发作多与肌肉收缩、肢体活动、体位变化有关,疼痛可放射传导至四肢和躯干。
诊断标准:
① 既往有明确的脊髓损伤史,脊髓外伤、脊髓医源性损伤等。
② 至少 1 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
③ 至少 1 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
(2)大脑损伤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损伤后慢性头痛有 3 种类型最为常见,即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及两者混合症状。头痛通常为中度疼痛,65.0% 患者描述为双侧疼痛,限于额部,呈搏动性和压迫性的混合性头痛。中重度 TBI 患者中,约有 12.0% 可能出现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
诊断:依据脑外伤病史,结合典型的症状、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
NP 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病情可能出现反复,需要长期治疗。NP 治疗在安全、有效、经济的基础上,应遵循「关口前移、早期干预、预防敏化、防治慢痛」的原则,一般首选药物治疗,适时进行微创介入治疗,酌情配合一般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
2.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环境因素、情绪变化等均可加重 NP,患者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很重要。教育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烟酒、过度辛辣食物等。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坚持适当的运动。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可改善单药治疗疼痛控制欠佳患者的镇痛效果。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 2 周。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手段,在 NP 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光生物调节疗法、低强度激光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扰频器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等。
(4)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应用 CT、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 形臂等影像设备引导,以最小的切口路径和最少的组织损伤,实现对体内病灶的观察、诊断及治疗的技术。
(5)外科手术
针对 NP 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为神经减压和神经毁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