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不少长期投资者的理念,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备忘录中也分享过具体事例:
大卫告诉我,在他任职的 14 年里,该基金的权益回报率在养老金领域从未高于 27 百分位,也从未低于 47 百分位。那么这支年化回报率稳居第二个四分位的基金,其 14 年来的整体表现如何呢?前百分之四!这令我惊叹不已。
事实证明,大多数追求前百分之十业绩的投资者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大卫却没有。
大约在同一时间,某知名价值投资公司报告了糟糕的业绩,以至其总裁不得不发表简短解释以作回应:"如果你想跻身业绩前 5% 的基金管理人之列,就必须愿意承受身处后 5% 的风险。"我的反应很直接:"我的客户并不在乎我是否在任何单一年份排在前 5%,他们(和我)也绝不希望排到后 5%。"
这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帮助我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五年后这也成为了橡树资本的投资理念,即强调风险控制以及业绩的一贯性是重中之重。
每年只比平均好一点,但从不落后,多年下来结果反而远超平均。
有小伙伴又举了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每科考试都是全校第 100 名,那你的总成绩一定比 100 名好,甚至好很多,因为很多人会偏科。
持续不败 = 长胜
这后来也成了我自己投资主动基金的主要理念。
当初分享时,很多小伙伴问还有哪些思路可以做到(大概率)每年前 50%?最近我又意外收获了一个,和大伙聊聊。
……
也是挺巧的,从 A 股 9 月底行情变好以后,我在关注一个比较小众的指数基金,MSCI A 股 ETF 512990,对应的指数是「MSCI 中国 A 股国际通指数」,以前我还就这个指数写过文章(MSCI 在 A 股有两个指数,一个是 A50,一个是国际通,我关注的是后者)
这个指数由所有加入互联互通、外资可以买的股票构成。
很多人把海外资金流入流出作为 A 股的先行指标,但其实搞反了因果。数据显示,资金流入是上涨的结果,不是原因。果不其然,9 月底 A 股行情改善,连续流出大半年的海外资金马上就变回净流入了。而 MSCI A 股国际通这个指数最容易被海外资金抬轿子。
不过这时候我还是想「了解」,多过想实际「投资」。因为资金能流入、同样也会流出,够不成长期的投资理由。
直到我翻到这个数据 👇 MSCI A 股 ETF 过去 5 年里,一年期滚动相对收益排名
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前 50%,即便偶尔落后,幅度和时间也很短。这不就是战略平庸想实现的目标么?
……
分享这个发现后,有小伙伴问我,那这个指数跑赢沪深 300 和中证全指没?
我发了这张图 👇
不仅跑赢了沪深 300、中证全指,也跑赢了中证 500、1000,甚至还有偏股混。而这只 ETF 成立这么久规模才 3 亿,没什么人知道…「现代版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名」。
出于谨慎,我又读了指数编制说明书。同是指数基金,为什么 MSCI A 股国际通跑赢沪深 300、中证全指这么多。
注意到两个细节:
1、MSCI 指数又可以细分成:大盘指数、标准指数、可投资市场指数
MSCI A 股国际通就属于「可投资市场指数」,覆盖了 99% 的市值,涵盖大中小盘。
所以 ta 避免了过去几年沪深 300 的问题——追涨杀跌。2021 年沪深 300 调入了太多高估的“核心资产”,调出了后来表现不错的红利资产。
覆盖全市场就没有大盘指数(在 A 股这样大波动市场)的这个问题。
2、相比于中证全指,MSCI A 股国际通又多了一个要求——加入沪股通、深股通,要求一定的市值和流动性。
相当于在全市场的基础上,多了一次简单「选股」。
……
这还不是最意外的,接下来的发现甚至有点改变了我对主动基金的想法。
我在想,如果可以通过指数基金实现战略平庸,那它过去的表现和那些实践战略平庸理念的主理人相比,会如何?
我在韭圈儿回测了这样一个组合——75% MSCI A 股 ETF + 25% 债券基金,和权益仓位 80% 的兴全优选进取 FOF 对比。后者我也关注很多年了,原计划是把主动基金持仓慢慢换过去。
结果发现,两者过去的表现不分伯仲 👇
而同期兴全优选进取 FOF 大幅跑赢业绩基准「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收益率 × 80% + 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 × 20%」,已经是 FOF 里的第一梯队了。
这个简单的低成本组合,跑赢了市场里大部分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
……
所以我在想——均衡分散 + 简单的选股原则 + 低成本,是不是也可以实现战略平庸:
均衡分散:可以让我们尽量贴近「平均」,也避免了沪深 300 这样的追张杀跌。
简单的选股原则:A 股是个不那么有效的市场,对股票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可以改善收益、降低风险。统计数据来看,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就来自选股,择时是负贡献。
低成本:同样的平均收益,你的成本比别人低,收益就能好于平均。
我准备挪一部分主动基金仓位过去实践。但初期先不会挪太多,因为还有一个普遍规律——牛市初期往往主动基金会跑输指数,但中后期会慢慢追回来,我打算再持续观察一段时间。
突然想起曾经一位读者的留言。ta 说:
刚关注我的时候,启发经常是「原来要 A 这样 」;
但关注久了,发现我的想法也会不断迭代,又会变成「原来 B、C、D 这样也行」。
在 A 股我坚信「主动管理」,因为 A 股是个弱有效市场。主动基金是主动管理的一种方式。
然后因为持续关注主动基金,我学到了战略平庸这个理念。
但现在,因为战略平庸这个理念,我又找到了一条回到指数基金的路。
想想还挺感慨的,看上去形式相反的两笔投资,背后却可能有相同的理念。看上去相同的两笔投资,背后的真实想法可能背道而驰。
突然想到,生活也是。以前有朋友伤感,曾经的同学、同事慢慢就没了联系。我安慰说,这可能说明大家本质并不是同类人,只是因为学校、工作才临时凑在一起。离开这个标签,「不同」才会体现出来。但相对应的,「相同」的理念、爱好,也会慢慢拉近看起来身份、经历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以上是我个人投资中的思考和实践,不一定对。谨供大家参考。这个月我对投资的调整,可能比过去几年加起来还多。还有一个变化是开始重仓买可转债,后面再展开聊。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投资笔记: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抵御风险:10 月保险最推荐
干货汇总:财务自由路上应该了解的每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