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调整引发“意外”,导致治疗耽误了,医院需要为此负责吗?

健康   2024-12-11 18:03   北京  



今天,医视屏为你分享的是一个关于降糖药物调整后发生酮症的医疗纠纷案例。

我们都知道,如果糖尿病病人的降糖效果不佳,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会引起心律失常、脑水肿、心衰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威胁生命。

今天的这位患者,正是由于降糖效果不理想,不幸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幸运的是,经过多方全力抢救,患者的性命得以保住,但这也导致了治疗期的延长。

我们直接来看案例:


患者是一名73岁的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来到医院就诊。一天前,他感到左侧肢体无力和头晕,休息后症状未缓解,反而加重,家属将他送到医院。



经过询问,医生了解到,患者有30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且没有按时服药。所以糖尿病控制的不好,入院时糖化白蛋白达到19.20%。



医生为他做了体检和头颅CT,初步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开了相关药物治疗。

然而,第二天,患者的症状加重,出现了言语不清,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血糖依然偏高,糖尿病控制不理想。

内分泌科会诊后,医生调整了降糖药物,使用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卡格列净和甘精胰岛素,并设定了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


治疗两天后,患者出现食欲差、头晕等症状,头颅核磁检查显示他有新发腔隙性脑梗塞,但医生没有更改原先的治疗方案,只是减少了格列喹酮的剂量。


一周后,患者的食欲有所恢复,但左侧肢体的肌力仍较差,且尿酮体呈阳性医生重新调整了治疗方案,增加了甘精胰岛素的剂量,并减少了输液量。此时,患者又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诊断为可能的急性胰腺炎,医生决定停止所有降糖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略有好转,但尿酮体始终未消失,血糖控制依然较差。医生再次请内分泌科会诊,最终调整了降糖药物并开始进行消酮治疗

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康复训练也顺利进行。

患者的家属认为,医生在治疗初期并未及时调整药物,导致患者的食欲差、尿酮体阳性等问题延误了康复进程。医生未能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导致治疗期延长,影响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医院对患者两个月治疗期间是否有过失呢?

首先,患者因脑梗入院,并且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入院时,他的糖化白蛋白达到了19.20%,显示血糖控制不佳。基于这一情况,医生按照常规调整了降糖药,使用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和卡格列净

其次,在调整用药两天后,患者仍然出现食欲不佳、纳差的症状。考虑到这些问题可能与脑血管病以及使用二甲双胍有关,医生并没有立刻请内分泌科会诊,但这并不算违规


然而,住院一周后,患者出现了尿酮体阳性。医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没有规范地监测酮体。更糟糕的是,当酮症出现时,医生没有及时请内分泌科会诊,直到两个月后才调整用药并开始消酮治疗。从调整后的治疗效果来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表明如果医生能早些做出调整,可能就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康复期

最后,在治疗期间,患者还出现了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这可能与他持续的食欲不佳和纳差有关。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医院在患者治疗阶段确实承担了一定责任,并赔偿了9387元的相关费用。

通过这个病例,医视屏想提醒所有的医护人员

在高危患者的治疗中,医生需要保持警觉,及时监测病情变化,多学科协作,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医疗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既需要关注短期治疗目标,也要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康复的影响因素。通过密切监测、合理用药和多学科协作,可以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以此案例为鉴,在医疗实践中更加审慎与周全。

今天的资讯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能为您带来新的思考和收获。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END





精彩推荐




END


医视屏
紧贴临床实际,成体系化的医学内容,我们帮你梳理和解读,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学习。让你找得到、看得懂、不用记、用得上。关注我们,让知识成为你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