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男子因发烧被诊断为肝癌,不仅切除了部分肝脏,还切了整个胆囊。然而,术后结果却显示他并没有得癌症,这是为什么呢?

健康   2024-12-09 18:04   北京  



患者因为肝右叶肿物接受了肝右叶肿物和胆囊的切除手术。但术后病理结果却给了你一个“惊喜”——肝右叶的“肿物”竟然并非肿瘤,而胆囊只是轻微的炎性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生的你,究竟应该坚持切除胆囊吗?还是该重新审视手术方案,给患者一个更合适的治疗选择?

今天医视屏给你分享的就是一个关于胆囊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改变的医疗纠纷案例。

我们一起来看:


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2个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到38.5℃,于是去医院就诊。


通过胸部CT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双肺有慢性炎症改变,并意外发现了肝部占位病变


患者在口服抗生素治疗半个月后,发热症状有所缓解。为了进一步明确肝部占位的性质,患者接受了腹部CT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有一个不规则的肿块,大小约为3.9x5.4cm,影像科医生怀疑是恶性肿瘤,胆管细胞癌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患者血液学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CA199、CEA、AFP均为正常水平。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为患者安排了PET-CT检查,发现肝右前叶有一个分叶状的稍低密度肿物,大小约4.5x3.1cm,伴摄取增高,SUV最大值为5.0;肝右叶另有一个约为0.3cm的小低密度灶,没看到有摄取增高。


此外,乙状结肠局部摄取增高,SUV最大值为9.1,肠道没有完全扩张,局部肠壁略显增厚。基于这些检查结果,医生最终诊断为肝恶性肿瘤,并将患者收入院治疗。



患者入院后,医生确认他没有肝炎病史和手术禁忌症,因此决定为他进行腹腔镜肝右叶肿物切除手术



手术中,医生发现患者腹腔有轻度粘连,肝脏呈暗红色,但没有肝硬化的迹象。术中超声显示,肿物位于肝右叶5段,形态不规则,属于多发性,其中较大的一个约为2.0cm,沿胆管分布,边界模糊,胆囊壁没有增厚。


于是,医生决定同时切除胆囊、肝5段和肿物。术后,切除的标本送往病理检查,并为患者进行了抗炎和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一周,病理结果显示,胆囊只是有慢性炎症,肝右叶5段和门脉右后支血管旁的肿物实际上是肝组织



大部分区域的肝小叶结构正常,但有些区域出现了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细胞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同时还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泡沫样组织细胞的浸润。


根据这些表现,医生判断是肝细胞内淤胆。更重要的是,送去病理检查的标本里没有找到明确的肿瘤病变。所以,患者当天就可以出院了。


不过,患者得知胆囊只是有炎性改变后,对医生的治疗决定产生了疑问。他觉得医生根本不应该切除胆囊,于是提出了赔偿要求。


以上就是这个案例的大致经过。那么,患者的胆囊到底该不该切除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患者没有肝炎病史,肿瘤标志物也正常,但医生术前仅凭核磁和PET-CT的结果就诊断患者为肝恶性肿瘤,诊断依据不足,缺乏必要的鉴别诊断


其次,医生术前没有进行穿刺活检,也没有做冰冻病理来明确肿物的性质,就直接切除了肝5段及肿物,手术指征不够明确


最后,虽然术中发现肝右叶5段有多发肿物,且沿胆管分布、边界模糊,但由于胆囊壁没有增厚,缺乏明确的指征来支持切除胆囊


因此,医生最终因为这次失误,赔偿了患者15万元


通过这个病例,医视屏想提醒所有的医护人员:


在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自己撑起一把保护伞。在进行治疗前,务必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确保他们理解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签字工作。不要把这当作一个形式化的程序,而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同意书上进行特别说明,这将成为出现医疗纠纷时的重要证据。


此外,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诊疗常规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基本准则,也是发生诊疗争议时确认责任的关键依据。


如果您对文中的三维视频和图片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并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关键词【三维图集】即可领取9套专属高清图片!




END





精彩推荐




END


医视屏
紧贴临床实际,成体系化的医学内容,我们帮你梳理和解读,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学习。让你找得到、看得懂、不用记、用得上。关注我们,让知识成为你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