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国际中文教育”多人谈
崔希亮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七个问题
国际中文教育是在全球语境中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对学习者开展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其内涵包括来华留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和在地化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成性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给国际中文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催生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数智化转型。因此在学科发展方面,我们应该考虑以下7个问题。
(1)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由于其教学内容还包括了中国文化,因此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艺术等内容也会在学科中有所体现(在国外,学科名称可能会包含现代语言学、汉学和中国学等)。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边界在不断扩大。
(2)教育理念的更新——人工智能会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也须应时而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教育逐渐会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主流。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也会因之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数字素养会同步发展。
(4)学科体系的完善——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拥有完整的学科体系。而这个学科体系当中一定会增加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应用的内容。在学科体系当中会体现出国际中文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标准。
(5)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学科体系同步发展的是国际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学科交叉和数字化、智慧化教育的内容应得到凸显。
(6)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国际中文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语言教学方法也必然会因之而改变。教师–学生–大语言模型三者之间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
(7)研究范式的进化——学科的发展促使我们在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范式方面进行调整,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为国际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服务。
该文发表于《语言战略研究》2024年第5期,引用请以期刊版为准,转发请注明来源。
编排:韩 畅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相关推荐
《语言战略研究》入选为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
多人谈 | 丁安琪:国际化与当地化——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双向追求
本刊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合作从事征稿、审稿及发稿活动
从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
请认准本刊官方网站界面→
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10-65219062,010-65219060
电子邮箱: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投稿网址:yyzlyj.cp.com.cn
订阅方式
1.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04.
2.网店订阅:
(1)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 (关注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公众号页面底部的“官方微店”;在微店中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下单)
(2)商务印书馆京东旗舰店 (登录旗舰店,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下单)
3.中国邮政—微商城(微商城中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预订全年)
↓↓↓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本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