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谈丨宋萑:以信息无障碍助力教育包容

学术   2024-07-19 18:38   北京  

2024年第4期


语言跨界谈

信息无障碍建设

[编者按]信息无障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重要共识、行动指南和规划参考。中国多部委、各行业、学术界包括应用语言学界迅速行动起来,协力研究推进。本期邀请中国通信行业、教育学界和日本语言学界3位专家,分别阐释信息无障碍对于5G产业发展、教育公平和语言应用的推动作用,以期引起更多、更深入的相关讨论。中华文明历来有“若保赤子”“民胞物与”“平易近人”“一视同仁”等深厚的思想根脉和社会基础,这跟当今信息无障碍建设所倡导的平等包容观不无相通。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无障碍的语言面向将会逐步变成更大范围的学术行动和社会实践。(特约组稿人:暨南大学 祝晓宏)




本期嘉宾



宋萑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信息无障碍助力教育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包容教育:覆盖全民 缺一不可》的报告前言中明确指出:“教育领域的所有行动方都应拓宽对包容教育的理解,应容纳所有学习者,无论其身份、背景和能力如何。”而实现包容教育必然要求信息无障碍——即教育场域中各种信息能让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一方面,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多元信息输入、输出、交互的过程,确保教育资源和服务对所有学生都是可访问和可理解的,是实现教育包容的基础所在;另一方面,学生在多元智能、个性特质、家庭环境都存在差异,特别是听障、视障、阅读困难等不同类型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要求教育通过多模态信息渠道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来消除学生获取教育资源、实现交流互动的障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着重提出要实施差别化教育、个性化培养和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因此在2035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亟须在教育场域中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实现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首先是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多样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经明确规定,教材编写、出版单位要尽量满足盲人和其他有视力障碍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作为教育活动主要载体,需要在现有纸质教材基础上,提供包括有声、大字、盲文、电子、手语等无障碍格式版本,方便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同时需要同步建设无障碍的在线课程资源和学习服务,如语音识别、屏幕阅读器等,消除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障碍;突出通用设计来最大化地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可用性,例如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材料中通过易读的字体、清晰的布局、同步的字幕和易于导航的界面,以适应感官能力不同的学生方便获取信息。

其次是教与学的差异化。要实现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无障碍,就需要回应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一是要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偏爱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分层任务、多元学习活动路径、动态调整教学内容、项目式学习、多感官材料呈现、个别辅导等,帮助学生通过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来学习,发挥其各自差异的优势智能;二是要利用包括智能教室、互动白板和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使其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是可访问的;三是利用教育软件和应用程序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自适应学习系统、语言学习软件等,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风格差异;四是要鼓励协作学习和集体探究,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利用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帮助彼此弥补信息获取上的不足;五是要突出教学的文化回应性,考虑到学生身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在教学内容和材料中融入文化元素,采用与学生文化相契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彼此分享文化经验、实现相互尊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身处弱势文化的学生获取信息予以支持和协助,尤其是对非母语学生提供额外的语言支持,确保语言清晰、简洁,并适当使用视觉支持来帮助理解。

再者是评估的个性化。教育评估中的信息如何能让不同学生平等方便地访问和理解,关乎学生的未来升学或分流,关乎教育的结果公平。因此,在教育评估中既要突出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要根据学生的偏好和能力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估,如口头报告、视觉演示、书面作业或实际操作;更要关注评估功能的多元化,将教育周期结束时的高风险总结性评估,转移到贯穿整个教育轨迹的低风险形成性评估,突出评估对学生学习的诊断、支持功能,和对教师教学的发展、改进功能。不应该让学生为了适应某种单一评估模式而改变自己,而应该是教育评估要适应学生的差异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

最后是教师队伍与学校管理的支持性。从课程开发、教材使用到教学实施、评估改进,要实现信息无障碍,都离不开教师素养提升、学校管理赋能。一方面,需要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着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无障碍意识和相应的设计、实施能力,支持他们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需求设计和提供无障碍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并积极营造信息无障碍的学习环境和班级文化;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中应渗透信息无障碍理念,在校园环境建设、图书馆与专用教室设计、信息资源平台构建方面做到无障碍设计,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和参与学习,提升数字化资源在线观摩、下载和使用的便利性,确保对所有学生都是可访问、可理解。

信息无障碍与技术发展一直以来是同频共振的,技术为信息无障碍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用户画像、智能匹配、社交机器人、虚拟助手、知识图谱等技术能更有效地支持教育环境中信息无障碍的实现,对包括生理弱势群体、文化弱势群体和知识弱势群体等不同类型信息障碍群体实现更好信息获取与教育效果。然而正如《包容教育:覆盖全民,缺一不可》所指出的,包括输入技术(适配键盘和计算机输入控件、语音输入、听写软件)和输出技术(屏幕阅读器和放大器、3D打印机、盲文记录器)在内的辅助技术“可以扩大参与度,也可以加深边缘化”(第21页),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无障碍确实能够提升特殊需要儿童、残疾儿童等人群学习参与,但并不能把技术运用等同于信息无障碍,更不能直接与教育公平、教育包容画等号。信息无障碍的成效最终还是体现在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潜能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信息无障碍中技术使用不是替代学生的努力,而是增强他们的能力,并促进其参与和学习。因此,教育者需要对技术支持的信息无障碍进行持续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技术使用的恰当性,提升不同类型学习者对技术的掌控并减少技术依赖,唯此,方能真正实现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新时代教育。

该文发表于《语言战略研究》2024年第4期,引用请以期刊版为准,转发请注明来源。

编排:逯琳琳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相关推荐

信息无障碍建设

孙善球:信息无障碍与5G无线覆盖方案优解


社会工作专家谈关心下一代语言问题

吴立忠:留守儿童语言交往的社会工作服务

靳融:走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志愿服务


海外专家谈儿童语言习得

卡米尔·乌德·迪恩:普遍语法的印记

杨鹏:儿童语言的设计

玛丽亚·特蕾莎·瓜斯蒂:跨语言视角下的儿童语言习得


民俗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段宝林,黄龙光: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野和方法
朝戈金:民俗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
黄涛:“语言民俗学”还是“民俗语言学”:术语之别与学科意识

  

专家谈家庭语言教育

叶强:从私人生活的合理规制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语言特点
刘梦:家长语言暴力预防谈
陈优:家庭语言暴力需要系统式治疗

哲学家谈汉语哲学
韩水法:未来已来 ——广义汉语哲学与狭义汉语哲学
江怡:汉语与哲学间的三重对话
董平:汉语言与存在及其意义生成陈小文:汉语哲学的边界

《语言战略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与提要


约稿启事丨“国际中文教育”专题(每年一期)

约稿启事丨“汉语哲学”专题(每年一期)

约稿启事丨“全球视野下的闽粤客方言流布史”专题

约稿启事丨“语言文字法治问题”专题


本刊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合作从事征稿、审稿及发稿活动

从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

请认准本刊官方网站界面→

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10-65219062,010-65219060    

电子邮箱: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投稿网址:yyzlyj.cp.com.cn

订阅方式 

1.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04.    

2.网店订阅:

(1)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  (关注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公众号页面底部的“官方微店”;在微店中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下单)

(2)商务印书馆京东旗舰店 (登录旗舰店,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下单)   

3.中国邮政—微商城(微商城中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预订全年)

↓↓↓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本刊官网

语言战略研究
《语言战略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以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学术期刊,于2016年1月正式创刊。该刊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学术支持,商务印书馆主办出版。主编李宇明教授,执行主编郭熙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