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重庆现当代文学研究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七届、第九届重庆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奖)、2017年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文学奖。
指向生活的书写
文|魏 巍
2024年第5期《红岩》杂志如期而至,这一期的“叙事”“文存”与“诗集”都具有一个共有的特质:指向生活的书写。
对于作者来说,生活并不是一个宏大而虚无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这些事情虽然可能并非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却通过写作者合目的性的书写而具象化。
李治邦的《一直在找你》中,吴沙子、灵子、风姑、青子四个人或通过经济债,或通过感情债,与一个叫张运河的人联系在一起。长椿街的6号门脸就像一个集合市场,将这四个人捆在一起,成为沟通民间正义与官方(警察)正义的渠道。这个集合市场的成立虽然原因并不一样,但目标一致:带着偏执狂似的“一直在找你”,只是为了让债务人(骗子)给自己一个说法。民间正义与官方正义之间沟通的渠道并非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是因为张运河的叔叔张四张的黑社会行为在无意间成了叙事的一个线索。故事的结尾,当坏人受到惩罚,“张运河看着吴沙子、灵子、风姑和青子都昂起了头”。虽然债务是一点也没有还上,但不知道张运河是否理解了吴沙子的那句话:“不是什么你都能给我的。”
历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并不只有某些具有决定历史走向的人物与事件。如果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是他自己历史的书写人。徐锁荣的《流向天堂的溪水》从凡人的生活出发,书写了一个剃头匠与军长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温馨,军爱民、民拥军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但是,当沈师傅把能够给军长剃头作为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去宣扬的时候,当他把等候军长再次回来剃头作为职志的时候,这种个体性的凡人历史就已然淹没在琴溪流淌的河水里了。
徐敏的《家谱》讲述了父辈的凄哀故事。姐姐金枝因为另有所爱,与入赘的夫婿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留下两个孩子,殉情自杀。妹妹银枝与姐夫林永玉结婚后,一心抚养两个孩子成人,并没有自己的子嗣。小说以家谱的修订为线,讲述了一段朴素而又真挚的家庭亲情关系。
阮夕清的《运河笔记本》则以出走为线,以丢枪始,以发现枪终。离家出走的小孩,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甚至不知道这条运河究竟有多长,这种出走连本能都谈不上,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决心。至于这个世界能否给他们带来生命的体验,或者说能否给他们的未来生活带来一些教育意义,似乎并不重要,孩子们并不在乎这些,而作者似乎也并不以此为意。
从小说《水田之上》的前面几段来看,读者可能以为作者张晓根写的是关于乡村振兴的话题:一个倔强老头如何在驻村工作队的思想教育之下转变自己的“老顽固”思想。这种安排虽然带着某种套路,但也合乎某种小说逻辑,然而作者却在结尾将其变成了一个寻找哥哥的故事。或许,在作者看来,对于驻村工作队来说,乡村振兴固然重要,但是对村民的临终关怀更重要?
阿薇木依萝的《假设》以散文般诗性的语言进行一个梦中之梦的叙述。这个梦中之梦或许没有什么社会现实意义,但却是作者生活体验的结果,是她对逝去亲人最为深切的怀念。事实上,李锦芳的散文《一座精神灯塔》也同样是对逝去亲人(父亲)的怀念。只不过,阿薇木依萝表达得更为含蓄隐幻,而李锦芳的表达则更为具象化一些。与阿薇木依萝的《假设》一样,了一容的《在草原上》与其说是一篇短篇小说,不如说是一篇关于草原生活的散文。阿薇木依萝与了一容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给小说研究者与文学理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什么是小说?当代小说、未来小说的写作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样态?小说究竟只是一种抒情文体,还是应该有它自己的特有属性?
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我会把游记、采风一类文本命名为观光文学,这类文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写某一时间段内的观光所得。观光者可能是无意中的漫游,也可能是有意识的朝圣,也有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命题作文。在第三种情况下,观光者既不会有漫游者似的悠然自得,也不会有朝圣者似的物我两忘,相反,这种带着任务的观光只会让观光者如坐针毡。吴莉的《在修复祁连山的日子里》既是报告文学,也是生态文学的一种,同时也是观光文学,当然,其中的某些部分,还可以当作是作者的日记。祁连山的生态修复,可以说是一项重大工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循,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正如作者所说:“ 随着地球气温升高,祁连山的冰川越来越少,河流流量也减少。如果夏季雨量增多,人们做好水窖收存雨水,不知道又能收多少,足够饮用和灌溉吗?那样,祁连山流域的水源会不会从天然冰川变成人工水窖,但流域范围内的生态即使有所改变,人类生存的水源条件也不会令人担忧。否则,若干年后,冰川没了,地球难道要重造一个祁连山吗?”如果把祁连山的生态修复仅看作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显然缩小了这一工程的意义。对于人类来说,正是因为有生态问题这些来自于人类之外的威胁,使得人类命运在某个时刻能够凝结成一个共同体。
王充闾的《童话之旅》亦可以看作是观光文学的一种。作者将童话小镇的游历与自己的阅读经验相结合,表达他对童话的理解。
车前子带有后现代气味的《赫拉克利特的新娘子》将文学与画作联系起来,在类似于谵妄的神启中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与画作,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
在诗集中,最让我喜欢的是诺布朗杰的《木质念珠(4首)》。诺布朗杰的诗不再是传统文学史中面对少数民族文学时所表述的所谓地域色彩或者异域风情,而是诗人将自己的生活阅历、民族信仰、生命体验结合起来的结果。此外,吴宛真的《穿越术》、郑若君的《灯笼》、周春泉的《北极星》、杨不寒的《情感教育》、叶庆松的《风吹草低》系列都各有千秋。
阅读完2024年第5期《红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学在今天的意义。现实生活的撕裂感与当前网络文学大面积流行相呼应,那么,指向生活的书写,最终可能就指向具体的、细微的生活书写,这种生活书写只要走在阳光大道上就好。
更多内容
·红岩文学·
《红岩》2024年第5期
2024年9月出版
Hongyan Literature
《红岩》2024年第5期
目录
叙事
一直在找你(中篇小说)/ 李治邦
流向天堂的溪水(短篇小说)/ 徐锁荣
假设(短篇小说)/ 阿微木依萝
家谱(中篇小说)/ 徐敏
运河笔记本(短篇小说)/ 阮夕清
在草原上(短篇小说)/ 了一容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水田之上(短篇小说)/ 张晓根
在修复祁连山的日子里(报告文学)/ 吴莉
文存
童话之旅 / 王充闾
一座精神灯塔 / 李锦芳
专栏·形迹话本
赫拉克利特的新娘子 / 车前子
诗集
穿越术(5首)/ 吴宛真
灯笼(3首)/ 郑若君
北极星(3首)/ 周春泉
情感启蒙(3首)/ 杨不寒
风吹草低(4首)/ 叶庆松
木质念珠(4首)/ 诺布朗杰
iOS
联系我们
订阅红岩
初审:周铃铃
复审:吴佳骏
终审:欧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