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子
盛午的何家岩古寨,阳光浩荡,是那种能击溅出脆响的明亮。
我们在古寨陌生、迷宫般的巷道中穿行。老屋、青石板院坝、阶岩,在日光下发出清冷的光辉。
石头之光,经过千年的打磨后,敞开了。
何家岩古寨也是一座时间的迷宫。
身边的墙壁散发出土壤、木质及石头的味道,古老得几乎要被灰尘和烟子遮蔽了,弥漫着煤油烟、辣椒、胡椒、草果、大蒜、青菜、腊肉排骨、葱花饼、烧土豆、土鸡和鸭子的味道。有气味的古寨,与大地牢牢地联结着,让我对它有了一种信赖。我仿佛走在姥姥的厨房中。
在这里,村民以种庄稼为生,生产和生活用具依然是“土里土气”的原生态。箢篼、背篓、竹耙、犁头,以及草鞋草帽、斗笠蓑衣……这些几乎被时代淘汰的什物,依然被整齐地归置在简朴的农家小院里,而每个小院,都是农耕文明的活标本。
朦胧中,我感觉到有座小山缓慢地移动过来,到了跟前,才看出是一位背着一捆巨大的什么的农人。在另一个巷口,一位老妇人支了一个大簸箕,里面摆一堆葵瓜子、一堆南瓜子、一堆花生、一堆豌豆、一堆黄豆……中间置一只小盅,作为量杯,瓜子一块钱一盅、花生一块二一盅……这就是她的世界,她守候了一生。
“快看,那是什么?”
顺着诗人玉珍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一只硕大的双头泥喇叭静卧在村头一家房顶上,喇叭口正对着村庄的某个巷道。据村口一位开杂货店的老伯说,这是一家“声音博物馆”,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用一间废弃房屋改造而成的。
作家鬼金说:“打造这家‘声音博物馆’的人,一定有着诗人的心性。”
我第一次知道世间还有具体可感的“声音博物馆”的存在。老伯虽然没说这个博物馆的具体用途,但我也大致猜得出,它是为采集村庄的各种声音而存在的。她将何家岩古寨的地貌环境,动植物、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结合气候变化(如刮风、下雨、雾天、晴天),录制相应的自然声,记录下当地村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声音,比如拍打农作物、果农采摘、灶台生火、石磨工作等;它还记录村民栽种及收获的声音,如种果树、浇灌、除草除虫、采摘等;以及古寨红白事、孩子的童言童语、乡民带着方言的笑闹起哄等,都会被收入这个“声音博物馆”。当然,这个古寨所蕴藏的白噪音也弥足珍贵——比如叶落声、风声、一滴雨穿过青瓦屋檐的清脆声……
当我得知了这处“声音博物馆”的存在后,我便沿着环绕何家岩古寨的石阶慢走,总感觉所经过的巷道是一条天然的音乐走廊——走几步,一群鸭子从某处钻出来,叫唤着;走几步,一辆景观木水车遇到了小的悬崖,形成小型瀑布,“哗哗”地响起来;再走几步,一位农妇穿着一双黑胶皮的水鞋,背着一个箩筐,在青石板石阶上“吧嗒吧嗒”地走;一只癞蛤蟆敲打什么似的弄出来一串声音,慢悠悠地横穿青石板小路;某处石阶上全是水,鞋一会儿就被粘上,走起路来,是重重的“吧嗒”声;又走几步,一只公鸡红着脖子“咕咕——喔”,这声音像午后的阳光一样,使周围一下子亮起来。我这才发现,这是真正的、美丽的、鸡鸣狗吠的乡村。
盛开着的月季胡乱地出现在院墙下,这里几株,那里几株,通往一家家的大门。黄灿灿的苞谷架,冒着炊烟的屋顶,李子树的浆果从枝头一串串长出来,像一些暗红色的小铃子。
玉米、薯类及花生堆积在村子各家院落的墙角下,被晾晒在秋天的阳光里,鸡鸭踩着它们跑过,发出一片细小如雨的声音。当然,这些声响只能属于甲壳虫的耳朵。它们也可以看作这是来自村庄深处的喉咙。如果那个硕大的泥喇叭能收集到它们,也许会听到某些只有大地的耳朵才能听到的声响。
转过照壁,忽然某个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有人说,这边来。我探头向里屋看,看出是这家的厨房,一家人正坐在矮凳子上,围着一桌热热的午餐。
在何家岩古寨三星桥上,看依山而建,兴建于明朝的土家木楼。老屋精美的雕花门窗,以及特有的房屋飞檐和老阶岩,仿佛穿越了时空。
何家岩古寨中的每一所屋宇都有门和窗子,相对于大地,它们是完全敞开的。有好几条巷道通向古寨外面的大地。路过一个深宅,宅门被推开,发出门栓在木臼里被旋转的声音。我不知道。“声音博物馆”会不会收录这种声音。这声音使人在进门的时候,具有了某种仪式感,庄严而神秘。若跨过齐膝高的门槛,在古代,人必然还有一个掀起衣袍的动作,小心翼翼地走进去。步伐与在街道上的随心所欲已经显然不同,这时多了些尊重、紧张、收敛。
“快来看,这里有老太太在刺绣。”作家鬼金站在一处吊脚楼前,向我招手。
沿着潮湿的青石板石阶,我来到“何家岩村非遗工坊”,见一位老妇人坐在门口,正往深蓝底的棉布上,绣一只翩然欲飞的蝴蝶。她的脸阡陌纵横、沧桑历尽,枯瘦的手上,血管凸起就像榕树的气根。她已有七十多岁了,但头发依旧别得住一支粗骨簪。
她叫冉淑娥,一辈子居住在何家岩古寨特有的吊脚楼里。在一生的风浪中,她见过太多的生、太多的死,唯一不变的,是她手中上下飞舞的银白色绣针。
“我今年88岁了,老伴早去世了,姑娘已经出嫁,两个儿子也已成家,孙子们也上学了,以前孩子们总不放心我孤单一个人在村子里,总要留一个孩子在家陪我。”满头银发的冉淑娥说道,“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村里开起了苗绣工坊,我们几个老姊妹在院子里做伴聊天,说话间就把钱挣了,儿子媳妇也不用再担心我孤单,都出去打工挣钱了。”
刺绣,是一种温柔的手工吗?强调对时间的关注。
曾经,世代生活在山区的苗族牧民长期远离城市,为解决日常之需,通常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她们忙完了家务,坐下来开始这种活计——在棉布上刺、绣、挑、补、钩。一针一线,从黎明到黄昏。
在酉阳,这些苗族女性似乎人人都会刺绣,技艺仿佛天成,在一针一线中,使粗糙的材料获得完美的肌理和纹样。
酉阳苗绣主要以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布面上鲜艳的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如同有色有声的文字。鸟与兽,雷与电,萌芽与繁茂,狩猎与丰收,欢愉与吉祥,灵感与诗意,自然与神明。这世上微小与伟大的一切,无不在这些绣娘们一经一纬的编织中,得到具体而温暖的呈现。
苗绣工坊由花田苗绣、西兰卡普两大板块组成,摆放着头饰、胸针、项链、团扇、戒指、背篓、屏风、服饰等各种苗绣织品,琳琅满目。浓郁的民族特色布置、炉火纯青的刺绣工艺,向往来的游客诉说着古老的土家族、苗族历史。十余位绣娘正在这里飞针走线、穿针勾挑,每一个针脚,每一根线,细细密密地绣着,这就是她们眼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这里,女性的刺绣手工艺几乎与古老的歌谣一样久远。她们将技艺变成一种生活态度,红的线、蓝的线、绿的线,在一枚银针的牵引下,从少女细白而修长的手,到老妇人长满皱褶的斑纹的手,从她到她们,不知还要绣多少年。
在这里,女性的服饰美丽如霞,尤其是织在棉布上的苗绣,这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女性力量的外化,就像把日常的礼花披覆在身。她们,永远拥有内心的节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她们有的是时间,这时间不在钟表上,而在生命中,一如大地的四季。
手工讲究劳动的精神,而且是无名者的劳动,就如刺绣,它是最高的手工之一。最高的往往也是最本质的。据说,酉州苗绣有1600多年历史,主要以服饰为载体,因针法多样、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每种图案纹样都有独特寓意,如,多子多福、花开富贵、年年有余、福在眼前、凤采牡丹等。
还有蝴蝶。
驻足苗绣工坊,我看到了许多以蝴蝶为原型的绣品。可以说,蝴蝶元素无处不在。
为什么蝴蝶会成为酉州苗绣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呢?原来,是因为蝴蝶作为苗族的图腾蕴含福运迭至、比翼双飞、破茧成蝶等吉祥寓意,因此在苗绣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代表性的图案。
传说,蝴蝶是苗族的祖先,这在苗族人广为传唱的《苗族古歌》中有提到:“妈妈妹榜留,心爱小水泡,同他去游方,和他配成双——”
我看着那位沉浸在劳作中的苗族奶奶,她正一毫一厘地绣,一寸一尺地绣——细细的绣针在指尖轻舞飞扬,丝线在斑斓的色彩中游走交织,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在眼前徐徐铺陈开来。慢慢地,织机下的苗锦,就像绽放于夜空的华丽焰火,灿若云霞。
她绣了一辈子,往后也会这么绣下去,等到老态龙钟、老眼昏花时,又戴起了眼镜,继续绣,这是一种尊严,日常生活的尊严,普通人的尊严。我看到有旅游者想拍下这位奶奶,被她庄严地拒绝了。
在我看来,何家岩古寨是时代列车旁边的一只蜗牛,但它没有因为落后而放任自己地衰退,而是在坚实的大地上,顽强的抗争着。因当地居民大部分姓何,岩以姓得名,寨依岩而生,民以耕为乐。在时间中,何家岩古寨坚持的是一种大地的速度。
在一个变化的时代里,不变未必不是一种福音。何家岩依然古老,没有彻底焕然一新。那些在乡土世界已经消失殆尽的生活形式,依然在这里缓慢而顽强地保留着,犹如一个故乡的展览馆。
中午,入得一农家。我们有幸尝到主人家种的各种蔬菜,在山野采摘的折耳根、笋子,佐以石磨豆腐、腊排骨、自家养殖的土鸡,掺杂着土产的姜、葱、蒜,再加土法腌制的老坛酸菜、渣海椒、米豆腐等,极勾人食欲。荤素搭配、浓淡相宜,雅燕飞觞、箸不能停,那清爽美妙的味道、唇齿留香的口感,不知不觉让人茶足饭饱、精力倍增。
秋风起、农事忙。
我想起来在何家岩古寨的路上,于菖蒲盖的悬崖景观平台俯看到的稻浪金黄的万亩梯田。
酉阳花田乡何家岩古寨坐落在菖蒲大草原的何家岩下。这里山石嶙峋,奇特的地形和勤劳的村民一起,造就了“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的花田美景。
秋日的阳光下,云霭聚散,青山如黛,梯田层叠,一层层田垄都已经结出了沉甸甸的穗子,顺着山势延伸次第铺开,蜿蜒柔和的线条,犹如大地的指纹。稻穗随风起舞,掀起碎金般的波浪,好似镶嵌在天边云顶的农耕锦绣,令人感到这土地非常肥沃,毛茸茸的,像母兽的肚子,满怀着。而一路见到的农人,他们肌肉结实,健康而灵活,经过日光暴晒的皮肤呈现出褐色,与土地一致。
(选自《红岩》2024年6期)
更多内容
·红岩文学·
《红岩》2024年第6期
2024年11月出版
Hongyan Literature
《红岩》2024年第6期
目录
叙事
沙粒汇编(短篇小说)/ 李黎
回形针(短篇小说)/ 陈纸
天气(中篇小说)/ 黄海兮
列车向终点驶去(中篇小说)/ 柆柆
美丽荷尔蒙记录器(短篇小说)/ 李芳洲
鲸鱼与岛(短篇小说)/ 丁真
新锐·重庆青年作家散文小辑
雨 / 黎子
被三色篷布遮蔽的夜晚 / 陈诗梦
梦幻时光 / 谭瑞丰
回望中的天空 / 重李
黑夜是条波澜壮阔的河 / 付书波
月光下的白菩萨 / 窦娟霞
专栏·行迹话本
外婆桥堍首字花饰 / 车前子
诗集
山中帖(5首)/ 瓦唐
蜀履(4首)/ 瘦西鸿
时间在走向密林深处(4首)/ 龚学明
题画诗(3首)/ 邱正伦
默契(5首)/ 李猜
此刻的我已经幸福了很久(3首)/ 李俊蝶
寂静而飞扬的词语(3首)/ 刘德荣
新重庆记·著名作家看酉阳
桃花源 / 石钟山
在酉阳 / 南子
龙潭夜游 / 白琳
进酉阳记 / 玉珍
酉阳之行 / 庞羽
纪实
雨湾 / 刘建华
译文
雨的头发和风的喉结(组诗)/ [塞尔维亚] 瓦斯科·波帕 董继平 译
iOS
联系我们
订阅红岩
初审:周铃铃
复审:吴佳骏
终审:欧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