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英文书阅读方法

教育   2024-07-05 08:13   陕西  

关于如何读英文书,我已经从「术」到「道」写过很多文章。


今天分享一个简单的阅读方法:P-R-L



⚠️先说一下:这个方法没有多么特别、多么神奇,你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

只是如果你还没有读英文书的习惯,读英文书时很容易乱了阵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你听听我这个「过来人」总结的经验,可能会有一些启发。

我读英文书的大原则是「读书,顺便学英语」,这几年已经说过很多次,你可以在这个公众号和我的微博上搜关键词阅读我之前的内容。

比如:



大方向是「读书顺便学英文」,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拿社群这周读的第一本书 How to Make Work Not Suck 为例,我会这样读这样学:


内容上,关注作者说了什么(perspectives),然后想和我有什么关系(relevance)?

语言上,关注文化梗(references)、习惯表达(idioms)、好玩的说法(wisecracks)以及常出现的词(regulars)。

找到了学习的「聚焦点」,我们就可以为它设计一个框架。

我把它总结为:P-R-L,也就是 Perspectives-Relevance-Language。

⚠️上面提到的这些英文,不是什么专业术语,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我的个性化语言。‍‍‍‍‍‍‍‍‍‍‍‍‍‍‍‍‍‍‍‍‍‍‍‍‍‍‍‍‍‍‍‍‍‍‍‍‍‍‍‍‍‍‍‍

学习意味着主动面对自己的愚蠢,在模糊中建立秩序。具体的做法是对自己诚实,阅读英文书时至少要经过一个基本的 P-R-L 循环。

只有读懂作者说了什么、和自己关联、学英语,才算是真的读懂了学到了。

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需要读懂、有收获,否则很容易骗自己,结果也是读了不少东西,但总感觉稀里糊涂。


🌟我们还可以把 P-R-L 总结成这样的句型:这段话说的是______,这让我想到______。如果让我从文本中只学 1/2 个英文表达,我会学________。

⚠️注意,后面的语言学习我加了一个限定「如果让我从文本中只学 1/2 个英文表达」。

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学习压力。

只学一个别嫌少,不小心多学了几个也别嫌多。丰俭由人,在尝试中做升级打怪做实验,这样的学习心态更可能细水长流。

你可以先读读简单的书,试验我这个方法,比如 How to Make Work Not Suck 这样的书就非常适合练手。

比如这一段:


作者说了什么❓

咱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可长可短,可以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述。

我读完心里冒出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吹过的牛,没有实现也没关系,那时候小还不懂事,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有些人可能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很好,一生就为这件事情去拼搏吧。但还有一些人,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个想法让人沮丧,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什么都可以试一试,可能会找到那个 calling,即使找不到也没吃亏呀!」

这段话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想到我女儿。她说过她喜欢画画,长大想做一位艺术家。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她喜欢搭配不同的颜色,喜欢用颜色和线条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想她以后成为什么都有可能,她的职业不等于她是谁。

如今她快 7 岁,她体会到了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绘画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它也可以是舞蹈,是数学和 AI。人只要有感兴趣的事物就好,那个「勿忘初心」不是提醒我们别忘了曾经立下的目标,而是别忘了 things that made your heart sing。」

这段话我们能学到那些英文❓


‍‍‍‍
💬「我会注意到这句 nothing is off-limits。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nothing is impossible,不过相比 impossible,off-limits 更准确的表达了任何职业选择或人生路径都是可能的,没有什么是被限制或禁止的。‍‍‍‍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中看到一个关于 off-limits 的例句,The subject was ruled off-limits. 规定禁止谈论这个话题。我想到如果想说「无所不谈」是不是就可以说成 No subjects are off-limits. 多好的一个学以致用!」


你看到我写的这段心里可能会想,这也太麻烦了吧!我可不会想这么多!或者会想你这个是不是跑题了啊?

我上面说的是我脑中自动冒出来的想法,我一股脑儿把它记录了下来,实际上也就几秒钟的事儿。‍‍‍

咱们背景不同、大脑回路也不同,你有你的想法有你的节奏——相比该怎么做,做法背后的思路更重要。

🌰再举一个例子。

先看这段话:


很简单吧?

我的 P-R-L 是:

「make up your own mind 这篇提醒我们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这让我想到 Steal Like an Artist 一开始就说 All advice is autobiographical. 向他人学习的是精神和思路,而不是具体该怎么做。」


这次是不是简单多了?不过是脑中的一闪而过。‍‍‍‍‍

你可能会说,你咋按套路走,P-B-L 里没有语言学习的 L 呀!‍‍

文本本身简单,没有我想学习的地方,不必「硬学」。

另外,我也有自己的心眼。我复习了在另一本书中读到的 All advice is autobiographical,当初见到这样用 autobiographical 时眼前一亮,这次又把它激活了一次。

P-B-L 的核心是:一定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的内容,一定要和自己有联系,这样才是主动阅读。否则读书只是识字而已,不如去看电影背单词。

我写过几百篇英文书的阅读笔记,本质上都是用这个方法。

比如我读到这段:


随手就发了一条微博,分享「这段话让我想到了什么」——这是我的日常阅读和练习:



一次次地输入输出,不断叠加,最后会产生神奇的碰撞。

开始一个新习惯很难,不过如果体会到了「有用」「有进步」,感受到了亲自创造的快乐,会越来越会学也越来越喜欢学。

你看,是不是很简单的方法?

我 10 年前刚读英文书时就是这样做的。

当初只是想我得对自己诚实,没读懂就承认没读懂,不能糊弄自己。没读懂,那怎么办呢?哪里不懂查哪里,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就去请教老师、向网上的高手们求助。

如今有了 ChatGPT 这样的工具,若是恰当使用,进步速度一定比我当年快很多。

当初我也相信,没有人一开始就能读懂、就愿意读,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人一定是有意无意地做了许多有效练习,并且在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而只要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会从量变引发质变——大脑开始建立新的 neural pathways,自己也能开始看到新的世界。

慢慢来不一定比较快。喊口号会让自己一时舒服,但不会带来进步。‍‍‍‍‍‍‍‍‍‍‍‍‍‍

「慢」的重点是踏踏实实,学任何技能都有一个必要的学习时间,我们没那么天赋异禀可以比别人少付出点什么;「快」的重点是化繁为简,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方向和聚焦点后,就多做多练快速提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但节奏中一定都有快有慢。

动脑也动手,用常识本能指导行动,用心态调节面对挫败,在行动中建立系统才能真的「慢慢来比较快」。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都行,你当然可以呀!P-R-L your read and have fun!

猜你还想读:

· 📖有关如何读书的几点分享

· ❓刚开始读英文原版书该怎么做?

· ✏️我的完美英文书阅读笔记方法

张海露Eric
因为热爱,无需坚持。In haze, we blaz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