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治疗、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和补充铁剂等。当考虑贫血治疗方案时应告知患者治疗风险和目标,见表 4
输血治疗:输注红细胞或全血是临床治疗CRA的主要方法,优点为可以迅速升高血红蛋白浓度,可用于严重贫血或急性出血引发贫血的肿瘤患者,合并有心脏病、慢性肺疾病、脑血管病的无症状性贫血患者。在不伴随同时失血的情况下,每输注1 单位红细胞约可提升10g/L血红蛋白水平或提升2%-3%的红细胞压积
但不应依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是否达到规定的阈值(60g/L)而输血。其应用情形可分为下述3类:(1)无症状且无明显合并症:此时适合观察和定期再评价。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慢性贫血,输血目标是使血红蛋白>70g/L;(2)高危:如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且近期进行过过强化疗或放疗,或无症状但有合并症(如心脏病、慢性肺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可考虑输血,输血目标是根据预防症状及需要维持血红蛋白水平;(3) 有症状:如持续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头晕、晕厥、重度乏力妨碍工作和日常活动等,此时患者应接受输血。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输氧能力不足的急性失血,应及时输血以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并维持充足供氧
促红细胞生成治疗(1A 类证据,Ⅰ级推荐)
红细胞的生成受EPO的调控。 EPO为一种在肾脏内生成的细胞因子,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已被证实能改善贫血症状和降低肿瘤化疗患者对输注浓缩红细胞的需要。 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治疗为目前治疗CRA的重要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治疗的主要优点为符常生理、耐受性好、使用方便,可用于门诊患者,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EPO使用方法和剂量参考见图 2
EPO启动治疗时机为血红蛋白 ≤100g /L
EPO 治疗的血红蛋白目标值是120g/L;如超过120g/L,则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减少EPO剂量或停止使用EPO(2A 类证据,Ⅰ级推荐)。
用药方案:每2周 1次 80000U,或每3周 1次120000U 静脉滴注(2B 类证据,Ⅲ级推荐)
补充铁剂(2A 类证据,Ⅰ级推荐)
在肿瘤或化疗引起的肾衰竭患者中,持续使用EPO会引起功能性缺铁(铁蛋白≤500μg/L 且转铁蛋白饱和度<50%),储备于网状内皮系统中的铁在受到EPO刺激后快速产生,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被大量转运到骨髓而导致血清铁降低,无法支持进一步的造血功能,影响后续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的治疗效果。 对于绝对性缺铁患者(铁蛋白≤30 μg/L 且转铁蛋白饱和度<20%),须行补铁治疗。 目前,补充铁剂的方法主要为口服和肠道外补充铁剂。 铁剂补充适应证见表 5
常见的口服铁剂包括硫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临床应用相对较多的是硫酸亚铁。 不同铁剂元素铁含量不同,口服剂量:按元素铁每天每千克体重 4-6mg 计算,每次用量不建议超出每千克体重1.5-2mg。折合成硫酸亚铁每天每千克体重约 30mg
肠道外途径铁剂补充优于口服铁剂,能够完全被人体吸收、起效快,无胃肠道刺激症状。 口服铁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和过敏。 胃肠道症状与剂量相关,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维生素 C 可增强口服铁剂吸收,磷酸盐可影响铁剂吸收。 对于口服铁剂不耐受或补铁治疗反应较弱的患者,推荐使用肠道外途径补充铁剂。 肠道外铁剂给药剂量及途径见表 6
如铁剂治疗在4-6周后失败,且已给予预期的总剂量,可考虑重复铁代谢检查。 监测患者铁过载的证据,包括心肌病、内分泌疾病和肝不良反应的体征和症状。 如存在铁过载证据,不给予静脉铁剂。如血清铁蛋白超过 1000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超过50%,则应暂停给予后续铁剂量。 低分子量右旋糖酐铁需试验给药剂量,而葡萄糖酸亚铁、蔗糖铁无此要求。 异麦芽糖酐铁为新上市的静脉铁剂,每次给药期间和给药后,均应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超敏反应体征或症状。 应确保在有完备可用的急救设备下,并且有处理超敏反应经验的医务人员在场时,才能进行异麦芽糖酐铁给药。 每次给药后,患者需留观至少30min,以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我的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引文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中华肿瘤杂志》编委会的观点
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本人不做任何网络问诊、付费咨询,看病请到正规医院
文献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肿瘤杂志,2023,45(12):1032-1040.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30711-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