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部门负责对外征战,从市场上挣饭吃,通俗点说就是替公司赚钱。
在很多公司,这两类部门是互相瞧不上的:
业务部门觉得,你们不创造价值靠我们养活,还要成天整些有的没的指手划脚,拿着鸡毛当令箭,还让不让人干活了!
职能部门觉得,给我发工资的是公司是领导又不是你,你们整天要这要那,想一出是一出,净给领导惹麻烦,还要把我们牵扯进去,真是瞎搞!
所以你常能见到财务、人力、审j和营销、生产、研发互掐,不亦乐乎。
博主出身业务部门,也负责过职能部门工作,
在业务线时也很烦职能部门,觉得他们一天天的,不仅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给业务部门添堵,签个字批个流程还磨磨唧唧,怂得一匹;
直到自己也到了职能部门,才对这两者之前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业务部门动作难免奔放,
职能部门的掣肘,使之不致失速
举个栗子,销售部门是最“不按理出牌”的部门,为了业绩常常需要祭出一些非常规的招。
那么这些招的安全边界在哪里?
符不符合公司财务制度、费用管控制度、招标管理制度、风控制度...的要求?
成本边界在哪里,会不会影响公司整体的利润考核指标?
人、财、物如何给予支持?相关的激励奖励制度如何建立、费用如何入账?流程上如何实现?
这些都是单一业务部门无法考虑到的问题,需要多部门一起讨论,才能得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绝不能一拍脑袋做了,却留下一堆烂摊子难以收拾。
所以,业务部门这匹“战马”在外冲锋陷阵,也需要职能部门适时拉一拉缰绳,才能避免失速的危险。
国央企安全第一,
职能部门的监管,也是一种保护
博主创业时曾发生过一件事:
有一任会计主管离职了,接任的会计上任后,业务部门的差旅、接待费用明显大增。
一了解才知道,新来的会计因为初来乍到想结个好人缘,在审核的时候不够硬气,
一些单据不够规范、来源说不清楚、甚至明显不合理的费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过了,
而原来的主管原则性很强,业务部门虽然怨声载道,客观上却给公司节约了成本、控制了风险。
后来到了国企职能部门也发现,业务部门为了办事方便,常会想方设法绕过公司流程,
至于为了拓展业务而违反规定、费用超标更是家常便饭,
jj、sj越来越严的当下,若没有职能部门的管控,必然会给领导、公司埋下很多隐患。
所以,职能部门的适度监管,既是对公司、领导、和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业务部门的保护,
毕竟将来若出现问题被追责,业务部门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
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谁更有地位,
取决于领导的管理思维
若遇上一个干业务出身、从一线摸爬滚打上来的领导,
自然更懂业务部门的疾苦、更重视业务工作,业务部门也就能扬眉吐气、挺直腰杆;
若是职能部门或行政出身的领导,则一般更重视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就更强势。
所以你看到业务部门理直气壮要求职能部门配合工作、拽得二五八万,
或是看到职能部门说一不二、感觉像高你们半截,
不用怀疑,背后一定是领导在撑腰。
现如今的国央企,
职能部门越发强势
理想的状态是: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维持一个动态平衡,跷跷板的任何一头长期压过 另一头,都会有问题。
职能部门太弱势,容易导致事情推不下去、管理工作浮于表面,给公司酿成风险;
职能部门太强势,又容易扼杀业务部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拖累公司业绩。
现如今,ZZ挂帅、安全挂帅、合规挂帅,为了规避风险,职能部门在管理、审批中谨小慎微,很多事明明知道对公司发展有好处,也不愿做、不敢批。
所以现在的业务部门,“办个事太难了”,
既要实现层层加码的业绩指标,又要面对繁琐的流程、求爷爷告奶奶的审批,甚至秋后的算账,负重前行。
...
业务部门是“外臣”,开疆拓土、征战沙场,一身技术活,在市场上行走,路子更多、更宽;
职能部门是“内臣”,守卫疆土、服务领导,“上达天听”,手里还握着人、财、物等内部资源,在如今的国央企,地位超群。
从职业选择的角度,去强势的职能部门能少受气,
但经济、行业、市场瞬息万变,年轻人若为了表面的舒适和光鲜,而把精力耗费在日复一日的事务性工作上,
未来的成长恐怕会受限。
所以若想过得相对舒适、又有一定的成长性,
最好是选择技术性的职能部门,
或先业务、后管理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