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写公众号以来,几乎每篇文章底下都有大量的吐槽。身为一个老国央企人,我十分理解这些吐槽背后,包含着太多失望、委屈、心酸与不甘,也十分明白,这些小伙伴们,大概率是进到了一家风气不怎么“正”的单位,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才如此怨怼。1、“人才”太多、“事才”太少。
没有干事创业的风气,多数人只愿“琢磨人”,不愿“琢磨事”,甚至只会“搞人”、不会“搞事”。
2、“山头”林立,“帮派“盛行。
领导之间缺乏团结,各自拉帮派、划圈子、立山头。
同样的事情永远有左右两派不同的意见,做事左右为难、效率奇低。
在这样的文化下,逐渐形成了选边站、看脸色、猜心思、拼关系、搞亲疏、排异己的氛围,不习惯这一套的人,往往难以自保。
3、劣币驱逐良币。
“能者多劳”,谁能干活,谁的活儿就越来越多;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会受到责罚,干得越多、错得越多。
干活的时候论年龄、论能力,评优评奖、升职加薪的时候论亲疏、论关系。
辛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多劳少得、还要背锅;擅长溜须拍马、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的人,却总是好处占尽。
4、揭发、举报、告密之风大兴。
同事与同事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不是相互合作、信任的关系,而是相互防备、猜忌的关系,
遇事第一反应就是推诿、甩锅,只求少揽事、明哲保身。
单位内不是“东厂”就是“锦衣卫”,整天担心隔墙有耳、遭人算计被人揪住小辫子。与同事领导谈个话都恨不能随身带个录音笔。
...
博主有幸在风气好的国央企工作过,也遭遇过风气不正的单位,总的来说,
在风清气正的企业,“付出”是“回报”的底色,“成绩”是“成就”的勋章;
而在风气不正的单位,“牺牲”是“团结”的代价,“委屈”是“格局”的别名。
风气不正的单位,离开要趁早
但现在我想说,还是离开吧,越早越好。因为年龄越大你越会发现,时间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这半年送走了两位同事,都是40岁上下、在单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曾经也是学历、履历拔尖,过五关斩六将才进的公司,刚来时也激情满满,踌躇满志,直到后来因为长期的“鞭打快牛”、“活是自己干的,功劳却都给了别人”,或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从满腔热血,变得心灰意冷;又因为舍不得所谓的“稳定”而一再退让,底线越放越低,从一开始“三年部门总五年分管领导”的雄心壮志,到后来“当个部门副职也不错”,再到“算了吧,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行”,直到最后遭到调岗、降薪也任由搓圆捏扁,不敢离开、不敢反抗,只想着苟到退休,忍忍吧,没想到公司降本增效、裁员降薪,自己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裁员名单上。没有多少是在市场上有价值的,反而之前在外面积累的一身本领,早已和市场脱节、落后太多,以至于最后离职谈话的时候,无一不后悔在当初还有机会时没有果断离开。所以无论民企、外企、还是国央企,当你在一家公司没有了成长、也看不到发展的希望,都是越早离开越好,一方面,“稳定”在当前的大多数国央企,就是个伪命题。那两位同事当年也是因为图稳定而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进了国央企,另一方面,假如身处风气不正的单位,除了“稳定”地蹉跎人生,别无用处。目睹的都是人情世故、推诿扯皮,学到的都是形式主义、雕花功夫,时间久了,越来越难以适应外面世界的节奏,技能越来越退化,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越来越与外界脱节,对真实的商业世界也越来越缺乏感知。大多数国央企的“稳定”只是一时的,你迟早要面对外面世界的残酷竞争,等到年龄老大、一身本领也被荒废之后再被动离开,就来不及了,不如尽早主动放手,去探求一线生机;或是尽早在眼前这条路之外,开辟一条支路,譬如一个副业、一项技能,等到支路日渐平坦、开阔之后,羽翼渐丰,再抽身离开。抱怨、愤懑无济于事,只会让自己陷入一种越来越被动的境地,就像一个人在泥潭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越陷越深,却不做出任何改变,或许一开始也会很艰难,因为泥潭外面也许是狼窝虎穴,但当你练就一身捕猎、厮杀的本领,站在更高点的时候,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个不肯屈服的自己。赛道不对,尽早改道,或另开新道,才是对自己人生最负责任的处理方式。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