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年满 18 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 GDP 的倍数: 法国是 2.24 倍,德国是3.64 倍,美国是 4.11 倍,日本是 4.26 倍,中国是 6.3 倍,仅次于韩国的7.79倍。
来源:育娲人口研究《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
这还只是从怀孕到将孩子养到17岁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
不包含为结婚、生子而买房买车、装修等一系列筹备成本,以及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若将这些成本都算进来,妥妥的全球第一。
2、就业环境不稳定。
养孩子是一项长期工程,孩子从怀上的那一刻起,就是长达二十余年的持续性投入。
但现在的就业环境一言难尽,且不说8月份高达18.8%(9月份为17.6%)的青年(不含在校生)失业率,也不说“35岁裁员”魔咒,
单看看铺天盖地裁员降薪的新闻就让人望而生畏。
把孩子生出来是要对ta负责的,假如生下来之后某天遭遇失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拿什么去养活ta?
自个儿都自身难保,还谈什么生儿育女,
“假如把孩子生出来是为了让ta跟着我受苦,那我宁愿不生”,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3、隐性成本难以估量。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在这个问题上很想说道说道。
众所周知国央企女性还算是工作相对稳定、相对有保障的群体,
最起码产假、哺乳假、生育保险/津贴等等是能够依法享受的。
但仍然有不少女同事不想生娃。
为什么?
因为一旦生孩子,就意味着从怀孕到孩子上幼儿园,至少三四年在职场上处于弱势地位,
公司会默认你会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照顾孩子上,升职加薪不会考虑你,重要的项目也不敢放心交给你。
这当然是一种保护,但同时也意味着你的职场发展会停滞几年,
一步错过步步错过,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中年危机、35岁失业、40岁以后“再也找不到工作”...
我身边就有一些这样的女孩子,年轻时在职业上升期跑去生孩子,
回来后一起进公司、甚至更年轻的男同事都升上去了,只有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却还原地踏步,到后来差距越来越大,再也追赶不上,
好一点的人到中年混个普通员工或基层管理,差一点被动或主动离开职场,从此再也没有出来工作过。
之前网上不是有一篇热帖么,“40岁以上的女性,一半都不工作了”,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如果生孩子要以牺牲整个职业生涯为代价,那么我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卷学历卷能力的意义在哪里?
所以现在受过一定教育的女孩子,都将结婚生子的年龄一推再推,甚至选择不婚不育。
4、“有人生、无人带”的尴尬。
比“钱”更棘手的是“人”的问题。
有老人帮忙的家庭,还能绑架老人的晚年;
那么没有老人帮忙的家庭呢?
只能妈妈放弃工作待在家里,随之而来的是“多了一枚吞金兽、少了一个经济来源”的巨大经济压力,以及职业生涯动辄三年起的断档,
没有第二种解题方式。
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上幼儿园,以为可以解放了,
不好意思,幼儿园五点放学,你下班最早也得五点半吧,说不定还得996、007;小学更是三点半放学。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就特别想吐槽,不知道三点半放学是哪个专家这么有智慧发明出来的,我觉得他们要么就是从来没有上过班,要么就是从来没有生过娃。
三点半放学,你是想让谁每天翘班去接娃啊?天天翘班工作还保得住吗?工作都保不住了谁来赚钱养娃,专家吗?...
还有现在的教材,越改越不知所云,课本毫无逻辑,难度原地飞升,我和娃爸两个985硕辅导一个小学生都要费点功夫,让毫无基础的孩子怎么学?
我们小时候上学,爸妈把我们丢到学校就不用管了,
现在孩子上学,不但今天一个活动明天一个打卡,课后还得花大量的精力辅导功课,
孩子累、老师累、家长也累,减负减负,请问到底减了谁的负呢?
...
当然,“不生娃”还和现在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更加热爱自由、不愿被孩子捆绑,以及“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越来越遭受质疑等有关,
但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是“有钱养、有人带、有保障”的问题。
《动物世界》里有句著名的旁白:“当环境不再适合生存时,动物们首先会停止繁衍”,
只有将“有钱养、有人带、有保障”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了,
生孩子、养孩子不再是一种负累,而是一件发自本心的愉悦的事情,
人们才不会再“不想生”、“不敢生”。
最后附上《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中关于促进生育的措施建议:
1、现金和税收补贴;
2、购房补贴;
3、增建学前托幼机构;
4、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
5、推广灵活办公模式;
6、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7、允许辅助生育技术;
8、教育改革,减少内卷。
来源:育娲人口研究《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