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央企招聘以校招为主,校招的人才,综合素质较高、可塑性强,往往被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干部储备的主要力量。
但国央企千千万万家,校招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用人需求,总有一些岗位放出来面向社会招聘。这些岗位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1、行业性质:充分竞争
众所周知,那些大家眼里旱涝保收的国央企,基本不怎么社招。
这些国央企主要有几类:
垄断或寡头类,比如大家熟知的烟草、电力、铁路等;
政策性企业,比如各地财政系统所属的金融控股公司、各个地方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地铁、交通投资等)等;
半封闭行业企业,比如军工航天类,依托政府采购、定向服务于公共事业。
社招名额多的,一般都是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业,比如大家吐槽最多的建筑施工单位、设计院、制造业、房地产业等。
这些企业用人量大、岗位多,但和民企一样存在生存压力,所以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进人也相对随意。
但相应的,工作的稳定性也远远不如第一类国央企,行业不行、效益不好的时候一样会裁员、降薪。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强度已经和民企差不多,只能说比民企略稳定,却远远达不到民企大厂的待遇标准。
这类国央企,坑多,水深,慎入。
2、岗位性质:急难险重苦
急:新开拓一个项目急着上马,有些岗位内部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从外部补充人员;
难:企业现有人员干不来、干不了的岗位,比如少量专业性极强的岗位,没有几把刷子拿不下来的资深研发类岗位等;
险:新开辟一条业务线、新成立分子公司或部门,甚至主营业务与母公司八竿子打不着的,前景还不明朗、存续还不稳定,存在一定风险;
重:攻坚克难、容易被卡脖子的技术、研发类岗位;需要扛硬指标、硬压力的营销类岗位等;
苦:比如野外施工、一线班组、非洲援建...等条件艰苦的岗位,一般没有人愿意去。
总之,社招的岗位,招来就是干活的。
要么是为企业补充技术力量,解决现有人员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类岗位招聘要求高,经验、技术、学历缺一不可;
要么就是现有人员不愿意去的岗位,用工方式以劳务派遣为主,待遇差、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动性很高。
当然也有极少量轻松稳定的岗位,譬如行政、后勤等,但这类岗位通常直接就给了关系户,轮不到社畜去抢。
...
国央企,通常只有在内部实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社招。
而公开社招的人,就是拿来干活的,永远成不了自己人,“玻璃天花板”显而易见(打着“社招”的名义内推进来的人不在此列)。
当然,也不排除通过社招进国央企之后仍然发展得不错的。前公司就有一位精神小伙,情商很高,在总部空降一位领导、想要在本地帮之外建立自己的班底时及时准确地保住了大腿,后来空降领导在斗争中成功上位,这位小伙也顺势升了一级。
虽然但是,这位小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可遇而不可求,
社招很容易进成分不够纯的半国央企、甚至披着“国/央企”皮的假国央企,稳定性和资源倾斜都差一截;进去之后,也很容易像米饭里掺入的一粒沙子,不被核心圈子接纳。
所以,社招进国央企,一定要做好企业、岗位鉴别,最好想办法找内部人员做一个全面的反向背调,避免踩坑。
毕竟,我们的职场黄金期就这么短短几年,每一步的行差踏错都可能对职业生涯造成巨大的影响,容不得半点马虎。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