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陆续有读者反馈,随着政策开始落地,有几类企业面临的危机,有望得到缓解、甚至解除了:众所周知这几年建筑类国央企堪称最惨国央企,没有之一,不仅裁员降薪、甚至出现了整个区域公司“一锅端”的新闻,还直接带垮了曾经爆火的土木工程专业,变成“夕阳”专业:多所高校土木和建筑专业大量学生转出,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断崖式下滑,今年就有河北考生665分“捡漏”清华土木专业、宁夏考生438分抄底土木工程“世界第一”的同济大学...上周,“十万亿化债”的利好一出,各大建筑类国央企就紧锣密鼓地下发了《关于加大化债推进力度的通知》,督促各下属单位、项目部抓紧去找各自的ZF业主单位要钱。要知道,这几年房地产不景气拖累了建筑行业,但更大的一个窟窿还是来自于地方ZF的拖欠,因为这些年各地大兴土木搞基建、上马大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建筑单位带资、垫资建设,现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建设资金无力偿还,直接带崩了无数建筑企业的现金流:2024年上半年,仅行业龙头ZJ,应收账款就达到311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087亿元。地方ZF手里马上又有钱了,就可以还得上一部分拖欠的工程款,很多二三级单位、项目部又可以缓过一口气儿来、正常运转了,裁员降薪也没那么急迫了。你资金周转需要钱,从七大姑八大姨、小贷公司、花呗借呗各种渠道借了不少钱,8%的利息、一年内要还清,突然有一天,银行给你批了一大笔贷款,利息只要3%,五年还清。于是你拿着这个贷款,把之前乱七八糟的窟窿给填上了,最后只剩下银行的这笔五年期的低息贷款。就这样,你每个月要还的利息少了,本金也可以慢慢还了,压力是不是小多了?把这里的“你”替换成“地方ZF”,小贷公司、七大姑八大姨各种渠道借的钱替换成“隐性债务”,正规的银行贷款替换成“显性债务”,也一样成立。总而言之,“化债”是将隐性(表外)债务替换成显性(表内)债务,以时间换空间,但不意味着这钱就不用还了,而是可以以较低的利率、慢慢还。这样的话,地方ZF就有了腾挪的空间,不仅可以减少每年的利息支出,手里有钱还可以先把欠供应商的钱结了、欠公务员的工资发了,一些建了一半的基建项目又可以复工了,一些停运的公共设施,比如个别城市的公交车,又可以重新开动了...去年开始就有媒体发出担心城投“暴雷”的声音,因为城投是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根据粤开证券研究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投公司隐性债务规模约32.2万亿元(中央确认的规模是14.3万亿元),2023年城投公司现金短债比中位数仅有0.4,85.6%的城投公司现金短债比小于1,即近九成城投公司的账面资金无法覆盖短期到期债务,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过去二十年,以土地为杠杆,地方ZF大兴土木,修桥架路、开荒造城,带动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然而这几年,旧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的还衔接不上来,特别是广大区县,底子弱、基本面差,如果只靠自己,化债基本不可能。但一方面,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透明规范了;另一方面,短期内还款压力减轻,支付的利息也大大减少了。城投公司的债务危机,可以说是一夜之间解除了。当然,城投公司有钱还债了,建筑公司拿到回款了,这些钱又会流入下游的分包商、供应商,这些公司拿了钱,就可以发工资、招人,地方ZF手里有了钱,还可以发消费券、发补贴、减税降费...人们手头宽裕了,又会去下个馆子、看个电影、旅个游、炒个股、买个房...这样钱就流动起来了,乘数效应之下,(局部)经济就“活”起来了。不过,最后,无论是城投公司的债务危机,还是建筑类国央企的回款困境,短期内是能得到缓解了,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现在加入,送深度咨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