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年人只能被选择,不能被改变

文摘   职场   2022-07-18 18:06   辽宁  





这里没有废话


//系统化思考,方得豁然开朗








我和一些做企业培训和企管咨询的朋友一起交流的时候,时不时会提到一种“拉不动”的人。


就是有些人,真的感觉凭借洪荒之力,都拉不动。这和咨询师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否分享案例,案例是否包含足够多的细节,咨询师是否有亲身经历等等完全没有关系。在他们的世界里,你讲的那些工作方法,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这种人,越是在偏一线的岗位上,就越常见。 


不动”的人,面对新事物时, 常常的口头禅是“但是”,“可是”,每一个新的观念都会立刻激发他们进入“辩论模式”。


我说Scrum中PO要参与每个冲刺的验收,他说可是只要是PO这种角色,都很忙不可能参加验收会。

我说应该适当授权员工自管理,他说但是只要不天天盯着,人们就会偷懒。

我说用360评估可以帮助刻画员工绩效,他说360评估太费时间了。(同时他企业里要求员工每天花半小时编没用的工作汇报)。


培训的时候遇上这种人,培训教室就秒变辩论赛场,你回答完一个“但是”,他马上提出另一个“但是”。你依次证明了他所有的“但是”都是有解决方案的,这下他总能接受这个事物了吧,结果定睛一看,他坐在那里气鼓鼓的(也可能是眼泪汪汪的),感觉对新事物更反感了,因为他刚输了辩论赛。


不动”的人,在面对新事物时, 还常常纠结于一些极端的,不常见的情形。


8年前在某软件大厂做敏捷培训,有个项目经理不断追问,你说这个方法可能用来造飞机火箭吗?我寻思你也不造火箭啊...anyway,8年后,敏捷方法也是波音,SpaceX和NASA的常规操作了。但是该项目经理据说前两年赶上一波裁员已经离开,该厂内网已经搜不到他了。


不动”的人,给人的印象是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证明自己是这个屋子里脑子最好用的;证明自己能独立自考,不会轻易的被一个新名词蒙蔽。


如果从高纬度的角度审视,正是他们这种不愿接受的行为,将他们自己牢牢地困住在低维世界,永远失去了上升的可能。因为好的事物不会因为“拉不动”的人质疑它有瑕疵,就停止发展。反而是这些“拉不动”的人自己失去了借力好的事物而发展自己的可能。


学习的路上有这样两种人:


第一种,愿意暂时放下自己的认知,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和体系,动手做一些实验,并对早期实验结果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


第二种,人以自己“批判的眼光”为荣,认为这是自己独立思考的标志。愿意在认知层面批判和辩论,而少亲自动手去验证。


前者成长的飞快,每隔几年就变个样。后者每天都在重演自己的剧情,捍卫自己的认知,然后把自己牢牢困在原地。


因为后者数量众多,所以才会有人总结出“成年人只能被选择,不能被改变”这个观点。


我同意改变他们确实是很难。审视这个事,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从规模化的经济效益角度,改变这些人不值得,性价比低,风险大。有人提出用人的时候“要筛选,不要改变”,就是基于这种考量。

从社会分工角度,后者的轨迹就是被当作某一维度的工具人使用,在缺乏相应价值的时候被分流到更低维度。

从个体自我救赎的角度,做前者,别做后者。



1

END

1


Top Read

1

OKR到底能不能激励员工

2

如何克服“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3

OKR到底能不能提升组织效能?

4

别人的实践和案例,你能从中复制多少?

5

敏捷转型的成功标准

6

管理者,你缺的不是最敬业的员工

敏捷团队绩效考核


我的第一本绩效考核书,当当,京东都有卖。


OKR实践的二十条军规


我的第一本OKR实践书籍,当当,京东都有卖。




北溟大橘
Stop working, start amazi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