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淘汰"头脑风暴"了

文摘   科技   2024-01-14 20:00   辽宁  

2024年

砥砺前行

-系统化思考-


创新

有效

高效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是时候淘汰"头脑风暴"了











当下,人们需要寻找解决方案,或者生成有创意的想法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组织一场"头脑风暴"。


但绝大部分的头脑风暴结果都不尽人意。因为人们受既有的经验和知识束缚,很难“think out of box”。也有很多时候,理论上应该群策群力的讨论过程,会被一两个人的意见所支配。假如以上情况都非常幸运的没有发生,大家进行了一场平等的、有分享、有讨论、有碰撞的头脑风暴,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也给人感觉很平庸。


我最近在读一本叫做《Think Bigger》的书,作者Sheena Iyengar在过去的12年内采访了上千人,试图弄清楚在什么场景下人们容易产生'best idea',只有区区不到5个人提到了头脑风暴


虽然头脑风暴的诞生,是为了借用群体的智慧从而找到好点子,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迸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智慧的火花。而控制不好的话,倒会因为观点不同带来针锋相对的火花。


Sheena Lyengar对于依赖"头脑风暴"寻找创意的过程嘲讽拉满,理由是:


好的点子能诞生,包含两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原材料。在头脑风暴中, 原材料就是参与者们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步,把原材料重新排列组合。在头脑风暴中,这点就是参与者的智慧和能力。

请回想一下你最近组织的一次头脑风暴,想想参与者们,然后扪心自问一下,你应该期待什么样的结果?

这个听起来很扎心的问题,对我来说不陌生。我上司Rod Butcher平均每八天跟我说一遍。他是个过半百的引导大师,职业生涯中引导过无数次头脑风暴,他说,引导技巧再强,也无法解决一件事:


Garbage in n, garbage out

 

我和上司搭档做引导3年了,我们的许多客户其实都清楚,好点子和创意,更多是靠妙手偶得。他们对头脑风暴的期待,是'让大家都能表达,营造个参与感'。


我知道会有人要反驳说,即使大部分头脑风暴的参与者资质平庸,但是做头脑风暴,总比不做要好。 


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Sheena和Rod想说的是,如果你要取得创新的成果,那首先要认识到局限性到底在哪里,去想办法解决局限性,而不是说"大家都用头脑风暴","做了总比不做好","反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么想本质上是一种懒惰,无助于达到那个AHA! moment。


Sheena不光嘲讽了头脑风暴,还嘲讽了著名的创新方法论:Design Thinking。Design Thinking分为五个步骤: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其中一个重要步骤Ideate就是头脑风暴。Sheena认为这个步骤是让Design Thinking“不那么好用”的根本原因。


如果不用头脑风暴,那还能用什么方法?Sheena做了大量研究,用了一整本书(《Think bigger》)来分析创意产生的原理,并且提供了一个打破头脑风暴参与者的智慧上限,能最大程度借助人类文明史成就的创意生成步骤。这本书问世不久,就在华尔街圈子里刮起了旋风。


Rod也有他自己的探索,他在做一个创新专用的AI assistant,利用AI来提升创新所需的"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自动化"排列组合"并筛选。最终目标是由多个定制化的、多元背景的AI assistant进行组成头脑风暴小组,人类只需要负责出题就好。他的项目在小范围内实践之后,潜在客户的反馈都非常好。


我从二位的行为中获得的启发是, 跟那些那些还在现有方法里抠细节,研究如何引导才能让参与者们跳出既有思维模式的人相比,Sheena和Rod的行为揭示了创新的本质,那就是:


找出根本问题

推翻现有的方法






THE END


作者的这些文章你可能也感兴趣

01用GAI办公后,公司发生了这些变化

02| GAI加速敏捷方法过气

03| 用chatGPT做头脑风暴,秒杀人类团队

04| 中国研发中心效率高质量好,职位却仍被印度抢走?

北溟大橘
Stop working, start amazi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