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原著:既是传奇,也是人生
文摘
2024-07-06 17:08
江苏
最近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热播,我用两倍速看了几集,又通读了一遍原著,想跟大家聊一下亦舒笔下那个黄玫瑰。《玫瑰的故事》原著一共四个章节,以四个男人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各自眼中的绝世美人黄玫瑰。这四个男人分别是,黄玫瑰的哥哥黄振华、追求者溥家敏、女婿周棠华、继子罗震中。而玫瑰作为故事的唯一主角,全书中没有一句内心独白,她的故事全由他人讲述,因而也就多了许多留白空间。原著中的玫瑰甫一出场只有15岁,还在读中学,而不是电视剧中的22岁,即将本科毕业。玫瑰从小能说会道讨人喜欢,追求者的电话响个不停,性格大胆张扬,不计后果,让家人颇为头疼。用黄振华的话来说,玫瑰是个被宠坏的烂苹果,母亲忧虑长远,认为玫瑰的性格会导致她将来苦头吃不尽。玫瑰16岁生日那天,偶遇与黄振华合作开公司的周士辉,此时的周士辉已与关芝芝成婚,且即将成为父亲。见过玫瑰之前,周士辉曾经嘲笑黄振华的感情观,他说:「香港并没有下凡的仙子,婚后好努力向事业发展,女人都是一样的,感情可以培养。」然而一见玫瑰,周士辉即刻神魂颠倒,毫不犹豫地决定放弃自己前三十年精心规划的人生,放弃妻子与孩子,打算追随玫瑰而去。电视剧中的情节,大概是为了照顾观众感受,让玫瑰在与周士辉的关系之中,完全处于无辜的状态。而在小说之中,玫瑰并没有明确拒绝周士辉的追求,而是与他做起了吃饭玩乐的朋友,面对大哥的质问,她说:「他(周士辉)是一个有趣的人,我有交朋友的自由。」在关芝芝闹上黄家大门之后,书中并没有电视剧里那样「Girls Help Girls」的交心谈话。面对关芝芝的痛苦,黄玫瑰是蔑视的,她说:「天下的蠢女人那么多,我若要逐个向她们道歉,我岂不大忙特忙?」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近年来国产剧风格的一项原因吧,人物塑造总是围绕所谓正确三观而定,没有灰色地带,不能做一点出格离谱的事。而小说中的少女时期的黄玫瑰,热烈张扬,恃靓行凶,铁石心肠,毫无顾忌,丝毫没有同情心。但这样一朵有毒带刺的黄玫瑰,小小年纪却总是说出一些男女关系之中真实又残忍的话。黄玫瑰身边总是围绕着各色男士,而她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玩闹中向追求者们学习各种技能——「学完壁球学游泳,还有剑击、骑马、开飞机,三年满师,一声再见,各奔前程。」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洒脱的黄玫瑰,却在遭遇庄国栋之后一败涂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求而不得,即便美艳如玫瑰也不例外。她与庄国栋短暂交往之后,庄国栋还是毅然选择与未婚妻结婚。这让一向自认为能把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玫瑰大受伤害,一蹶不振,远走异国他乡。玫瑰出了国,大改之前风格,做起了居家女人,并选择了其貌不扬性格懦弱呆头傻脑的方协文结婚生女。在整本《玫瑰的故事》之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论调,其中最常被人提起也最应和主题的有两句,一句是「爱情像瘟疫,来了就是来了」,一句是「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是另外一些人」。作为主角黄玫瑰,自是把这两句话都体验得淋漓尽致。爱情来了,她毫无顾忌去爱,爱情走了,她与另外一位共度十年无趣婚姻。很多人不明白原著中的玫瑰为什么选择方协文这样一个与全书其他人物都格格不入的男人,我也不明白。我想大概是因为经历过一番痛彻心扉的爱情,玫瑰再不想踏足爱河。玫瑰确实也说过:「一次失败,永记于心。」而方协文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她知道自己可以完完全全控制方协文。《玫瑰的故事》,既是传奇,也是人生。它的传奇性在于,书中有名有姓的男角色几乎都爱黄玫瑰,中了玫瑰之毒。它的传奇性也在于,现实生活中,方协文这样的男人,怎么可能接近黄玫瑰这号人物。而说它像人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心灰意冷麻木失落然后与不爱的人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玫瑰生下女儿,回到香港探亲,当时的她胖了三十磅,戴着假金耳环,头发油腻,完全失去了旧日玫瑰风采,亦舒把玫瑰自我放逐的形象描写得非常精准。当然,玫瑰毕竟是传奇故事中的玫瑰,决心离开方协文之后,她又成为了颠倒众生的黄玫瑰。接下去的故事,尤其是第三章与第四章,亦舒运用了戏剧创作一样的写作手法。见到玫瑰之前,周棠华与罗震中都从不同人口中听到关于其的负评与赞誉,对这位传说中的女性也都各自有过腹诽——「一位三十四岁的女人能有多美?」这种唯年龄论的浅薄认知,让读者哑然失笑。我们都知道,接下去一定是主角出场,芳华绝世,然后不费吹灰之力赢得偏爱。书中最后的结局,也很符合中式传统戏剧中的合家欢式结局,大闹一场,然后夫妻合鸣父慈子孝。很多人抨击这本书单调刻板,美貌特权论,忽视普通人。我想说,这样的评价在我看来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当作神话故事志怪传奇来看,也就不怎么突兀了。读这样一本书,读到一位女性人物的成长过程,从热辣张扬到失去光泽再到中年时期的淡漠却不失可爱。如果仅仅当作打发时间的小故事来看,也还算不错。书中引用了大量《红楼梦》的典故,但也都是非常浅显的那一类。亦舒不卖弄笔墨,她是文坛劳模,写了三百余部作品,一边赚稿费,一边输出观点,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