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替尼治疗青斑样血管病1例

学术   健康   2024-12-31 18:14   江苏  



青斑样血管病(LV)是一种主要累及中青年女性的慢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局部或全身凝血调控异常,导致真皮浅层小血管内灶性纤维蛋白血栓形成。LV常表现为下肢尤其是踝部疼痛性、持续性、穿凿性溃疡,溃疡周围有网状青斑、网状瘀斑,皮损愈合后形成白色萎缩性瘢痕。本文报道1例巴瑞替尼治疗青斑样血管病。


巴瑞替尼治疗青斑样血管病1例

宋晓婷    赵作涛    王爱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质量控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





【引用本文】  宋晓婷,赵作涛,王爱平. 巴瑞替尼治疗青斑样血管病1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 57(12):1147-1148. doi:10.35541/cjd.20210904





患者女,27岁,因双下肢皮损伴疼痛10年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踝部出现瘀斑,逐渐加重,部分区域出现破溃,伴疼痛,严重时呈重度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8分)。发病以来,皮损夏季加重,冬季稍缓解,不伴全身不适。
皮肤科情况:

双小腿多发网状瘀斑,表面有小血痂;双踝内外侧红肿浸润损害基础上有星状坏死、结痂、溃疡,境界不清,可见白色萎缩斑及色素沉着。
实验室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实验(IGRA):γ干扰素5.9 IU/ml(参考值 < 0.35 IU/ml),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阳性。X线胸片未见异常。

图1    青斑样血管病皮损临床表现 治疗前,双小腿(1A)多发网状瘀斑,踝部(1B)皮肤见红肿浸润、星状坏死、溃疡;治疗3个月后,双小腿(1C)网状瘀斑全部消退,踝部(1D)遗留色素沉着及增生性瘢痕


诊断:
LV。
治疗经过:
患者拒绝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口服巴瑞替尼2 mg/d,局部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每月随访1次,在治疗的第1个月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为0,双小腿网状瘀斑逐渐消退,踝部内外侧红肿消退,坏死的结痂脱落形成溃疡,呈穿凿样改变,无分泌物。治疗3个月时,双小腿皮损全部消退,遗留少许色素沉着;双踝内外侧溃疡全部愈合,遗留部分增生性瘢痕、白色萎缩和色素沉着。治疗6个月时,巴瑞替尼减量至隔日2 mg维持治疗。

更多精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全文

相关文章推荐



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对环状肉芽肿治疗有效

|开放获取|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利伐沙班单用或联合叶酸/甲泼尼龙治疗青斑样血管病疗效明显

再谈青斑样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Livedoid Vasculopathy Secondary to Protein C Deficiency: A Cas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Rivaroxaban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na (2020)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 Dermatomyositis (2022)

版权声明

本号为《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微信公众号,任何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未征得本编辑部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对本号原创作品进行转载、摘编(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分享,不受约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为皮肤性病科医师、科研、预防、医疗和教学人员提供皮肤科研究各类信息,促进国内外皮肤性病科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