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染性炎症性甲病是一组不涉及真菌、病毒、细菌等感染的非特异性甲病,通常是由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斑秃、扁平苔藓和湿疹等所致的甲病变,常引起甲板颜色、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甲裂、脆甲、甲增厚、甲脱落、甲下角化过度等。尽管这些甲病在既往文献中已多有描述,但目前尚无文献阐明何种甲板表现提示何种系统性皮肤病以及相关鉴别诊断。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一综述,以便临床医生能根据甲的表现判断皮肤病的种类。
非传染性炎症性甲病的诊疗进展
蒋佳怡 王大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南京 210029
【引用本文】 蒋佳怡,王大光. 非传染性炎症性甲病的诊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 57(12):1153-1157. doi:10.35541/cjd.20210612
甲银屑病严重程度与皮肤受累情况不平行,临床表现取决于甲单元受累部位。甲母质受损表现为甲凹点、甲裂、白甲、博氏线等,甲床受损则表现为裂片状出血、鲑鱼斑、甲剥离、甲下角化过度等,其中甲凹点和鲑鱼斑是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甲银屑病甲受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效果较好,但疼痛显著,且存在甲皱襞和趾/指骨末端萎缩的风险。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大,并非长期治疗的最佳选择。生物制剂对甲银屑病的治疗效果颇佳,可用于严重、难治性甲银屑病。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以及IL⁃17、IL⁃23拮抗剂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等对银屑病甲外观改变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疗效颇佳;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阿普斯特可提高环磷酸腺苷水平,对甲银屑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甲病变有时是扁平苔藓的唯一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甲单元受累部位。甲母质受损常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甲板变薄伴鳞屑、甲纵嵴、甲纵裂、红斑状甲半月、背侧翼状胬肉及近端甲皱襞V形延伸。甲床受累少见,表现为甲剥离、裂片状出血和甲下角化过度,但缺乏特征性,较难鉴别,需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甲扁平苔藓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仅存在甲粗糙,则无须用药,可自行缓解;若为轻度甲病变,可使用局部涂膜剂,而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效果良好,但疼痛显著且易复发;若甲病变严重,则建议系统治疗。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效果良好,但目前临床数据较少。
30%的斑秃患者有甲受累,可累及单枚或多枚甲。斑秃通常累及甲母质,表现为甲凹点、甲粗糙、甲纵嵴、博氏线、甲裂、点状白甲、红斑状甲半月等。其中最常见的甲体征为甲凹点和甲粗糙,具有诊断意义。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甲斑秃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如甲斑秃造成的甲营养不良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不大,使用亮光剂加以掩盖即可;若甲损害较为显著,可局部使用涂膜剂或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严重的甲斑秃则建议系统治疗,研究显示使用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效果极佳,甲斑秃可完全消退,但价格高昂,临床使用受限。
手部湿疹常通过甲周皮肤炎症累及甲母质,造成湿疹引起的甲改变,表现为甲凹点、博氏线、甲增厚、甲下角化过度、甲裂、甲粗糙、甲板变色等。其中,甲凹点与博氏线是最常见的甲体征。湿疹所致的甲凹点粗糙、不规则,常伴交叉性隆起,具有诊断价值。湿疹引起的甲改变一般治疗包括戴手套工作,减少接触过敏原、刺激物,以及每次洗手后使用护手霜等。局部外用或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湿疹引起的甲改变的一线方案。如果病情严重,瘙痒影响睡眠,可考虑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图4 湿疹引起的甲改变表现 4A:甲凹点;4B:皮肤镜下甲凹点(× 10);4C:甲板表面粗糙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号为《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微信公众号,任何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未征得本编辑部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对本号原创作品进行转载、摘编(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分享,不受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