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简讯|含泛醇面膜改善不同类型皮肤屏障损伤的功效性和安全性

学术   2025-01-14 17:38   江苏  


皮肤屏障受损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累及多种皮肤类型,其中包括干性敏感型、油性敏感型和油性痤疮型皮肤,普遍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皮肤屏障受损后皮肤的防御能力减弱,经表皮失水量(TEWL)增加,脂质组成改变,对炎症和感染的易感性升高,还会对个体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已有研究证实,泛醇具有舒缓、保湿和促进屏障功能修复的作用;神经酰胺作为皮肤屏障的结构性成分,同样具有良好的屏障修复和保湿性能;红没药醇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皮肤刺激。本研究旨在评价一款含有泛醇、神经酰胺、红没药醇等功效性成分的测试面膜用于3种不同类型皮肤屏障损伤(干性敏感型、油性敏感型和油性痤疮型)的功效性和安全性。
一、材料和方法

1. 研究设计及研究对象:本研究为多中心对照设计,共招募177名18 ~ 45岁志愿者。结合自我评价和临床评价结果将志愿者分为3组:64例为干性敏感型,61例为油性敏感型,乳酸刺痛试验结果均为阳性;52例为油性痤疮型,即油性皮肤伴轻至中度痤疮,有非炎性和炎性皮损且未接受标准痤疮治疗。纳入和排除标准详见原文。
2. 干预措施:志愿者每周3次、连续2周使用测试面膜,主要活性成分为积雪草、泛醇、红没药醇、肽、神经酰胺、透明质酸和理肤泉温泉水。测试面膜作为护肤流程中的一步,在夜晚洁面后替代原有面膜产品使用。
3. 临床评价:采用乳酸刺痛试验判定敏感性皮肤(具体方法详见原文)。由1位经过认证的皮肤科医生在不同时间点对所有志愿者进行皮肤耐受性评价,分别记录红斑、水肿、干燥/鳞屑、脱皮等临床体征(0 ~ 3分)和烧灼感、针刺感、瘙痒、紧绷、刺痛等主观症状(0 ~ 3分),并与基线水平进行对比。采用改良10分制量表对临床改善进行功效性评价。通过上述临床体征评分、主观症状评分以及皮肤纹理、肤色、弹性等指标,综合评价测试面膜的耐受性和功效性。
4. 仪器评价:应用VISIA皮肤图像检测仪,在正常光、紫外光和交叉偏振光3种模式下分别拍摄志愿者的面部图像。对油性敏感型和油性痤疮型皮肤进行卟啉分析,对所有类型皮肤的紫外光源图像进行皮肤红度(a*值)分析,对油性痤疮型皮肤进行炎症后色素沉着(PIH)和炎症后红斑(PIE)评价。应用皮肤生理测试仪分别测量面部皮肤的皮脂含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测量前,志愿者在恒温恒湿的测试环境中适应30 min。以第0天(D0)使用产品前的测量值为基线水平,随后分别在D1使用面膜后15 min(D1/T 15 min)、D7和D14进行测量,评估各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5. 自我评价:分别在D0使用面膜后15 min(D0/T 15 min)、D1/T 15 min、D7和D14进行功效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自我评价问卷调查(0 ~ 5分)。
6. 统计学分析:详见原文。
二、结果

1. 志愿者基线特征:共计招募201名志愿者,最终纳入177名符合标准的志愿者进行分析。样本量基于经验数据和既往研究确定,以确保足够的统计效力。整体样本年龄(34.00 ± 7.13)岁,其中干性敏感型组64例,年龄(37.59 ± 5.96)岁(范围23 ~ 45岁);油性敏感型组61例,年龄(32.95 ± 6.89)岁(范围19 ~ 45岁);油性痤疮型组52例,年龄(31.46 ± 6.52)岁(范围19 ~ 44岁)。
2. 仪器评价:干性敏感型组(n = 64)D1/T 15 min、D7和D14时的皮脂含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VISIA分析结果等指标均较基线显著改善。皮脂含量在D1敷用测试面膜15 min后,由基线38.0 ± 22.0升至63.0 ± 36.0,增加65.79%;在D7升至87.0 ± 49.0,较基线增加128.95%;在D14升至103.0 ± 57.0,较基线增加171.05%。TEWL值在D1/T 15 min从基线22.5 ± 6.0降至17.0 ± 5.5,减少24.44%;在D7降至19.3 ± 4.2,在D14降至18.6 ± 4.2,分别较基线减少14.22%和17.33%。角质层含水量的基线值为33.7 ± 11.7,在D1/T 15 min升至76.1 ± 15.7,增幅达125.82%;在D7和D14调整至44.5 ± 11.2和46.2 ± 11.9,分别较基线增加32.05%和37.09%。反映皮肤泛红面积的a*值在D1/T 15 min从基线值27.0 ± 5.2降至25.8 ± 4.9,减少4.52%;在D7略下降至25.7 ± 5.4,并在D14保持稳定在25.8 ± 5.2,分别较基线减少4.81%和4.59%。
油性敏感型组(n = 61)D1/T 15 min、D7和D14时的皮脂含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VISIA分析结果等指标均较基线显著改善。皮脂含量在使用测试面膜1 d后从基线值188.42 ± 51.53降至156.43 ± 49.35,减少16.98%;7 d后略有上升至158.51 ± 52.47,较基线减少15.87%;14 d后进一步下降至149.79 ± 49.19,较基线减少20.50%。TEWL值在使用1 d后从基线值17.03 ± 1.73降至15.22 ± 1.83,减少10.62%;7 d后降至15.67 ± 2.01,较基线减少7.98%;14 d后降至15.54 ± 2.14,较基线减少8.78%。角质层含水量在使用1 d后从基线值29.84 ± 6.72升至37.92 ± 7.91,增加27.09%;在7 d后稳定在37.67 ± 7.63,较基线增加26.26%;在14 d后进一步升至39.93 ± 8.37,较基线增加33.85%。皮肤红区a*值在1 d后从基线值25.32 ± 6.28降至23.75 ± 5.85,减少6.20%;在7 d后降至24.89 ± 6.03,在14 d后降至24.65 ± 5.59,较基线减少2.66%。卟啉特征计数在1 d后从基线值974.13 ± 677.08降至907.33 ± 647.14,减少6.86%;在7 d后达902.57 ± 621.01,较基线减少7.35%;在14 d后达924.72 ± 670.73,较基线减少5.07%。卟啉分值在1 d后从基线值11.68 ± 7.92降至10.96 ± 7.37,减少6.14%;在7 d后保持稳定在10.91 ± 7.47,在14 d后达11.13 ± 7.78,较基线减少4.71%。卟啉百分位数则在1 d后从基线值(52.30 ± 30.10)%升至(54.77 ± 29.40)%,增加4.73%;在7 d后升至(54.98 ± 28.82)%,较基线增加5.14%;在14 d后略下降至(54.13 ± 29.67)%,较基线增加3.51%。
油性痤疮型组(n = 52)D1/T 15 min、D7和D14时的皮脂含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VISIA分析结果(PIE/PIH评分、a*值)等指标同样均较基线显著改善。皮脂含量在使用1 d后从基线值165.55 ± 42.57降至151.71 ± 40.08,减少8.36%;在7 d后降至140.33 ± 37.91,较基线减少15.45%;在14 d后进一步降至128.48 ± 35.82,较基线减少22.39%。TEWL值在1 d后从基线平均值21.56 ± 4.96降至17.49 ± 5.99,减少18.88%;在7 d后达18.49 ± 4.06,较基线减少11.48%;在14 d后又降至17.33 ± 3.95,较基线减少19.65%。角质层含水量在1 d后从基线值41.21 ± 11.85升至68.28 ± 12.05,增加65.70%;在7 d后恢复至52.55 ± 10.50,较基线增加29.43%;在14 d后又升至57.43 ± 10.23,较基线增加39.37%。皮肤a*值在1 d后从基线值29.54 ± 10.86降至26.05 ± 10.29,减少11.80%;在7 d后降至25.57 ± 10.50,较基线减少11.57%;在14 d后降至24.78 ± 10.63,较基线减少16.11%。PIE/PIH评分在1 d后从基线值3.95 ± 1.21降至3.76 ± 1.16,减少4.98%;在7 d后降至3.36 ± 1.25,较基线减少13.18%;在14 d后降至3.24 ± 1.19,较基线减少18.01%。各项测量指标与基线水平相比,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耐受性及功效性评价: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测试面膜在3组皮肤类型的志愿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测试面膜适用于敏感性皮肤和油性痤疮型皮肤。结果显示,红斑、干燥、鳞屑和紧绷感显著减轻,其余指标未见明显改善。
功效性评价结果显示,皮肤生理指标随着测试面膜的使用逐渐改善。干性敏感型组的皮肤粗糙度评分基线值为4.7 ± 0.7, 在D1/T 15 min时降至4.2 ± 0.9,减少10.6%;在D7时降至3.8 ± 1.1,较基线减少19.1%;在D14时保持在3.8 ± 0.8,较基线减少19.1%。油性敏感型组的皮肤粗糙度评分基线值为4.12 ± 0.52,在D0/T 15 min时降至4.04 ± 0.49,减少1.99%;在D1/T 15 min时降至3.95 ± 0.50,较基线减少4.17%;在D7时降至3.73 ± 0.50,较基线减少9.54%;在D14时降至3.61 ± 0.51,较基线减少12.33%。油性痤疮型组的皮肤粗糙度评分基线值为4.46 ± 0.89,在D0/T 15 min时降至4.27 ± 0.87,减少4.24%;在D1/T 15 min时降至4.23 ± 0.86,较基线减少5.09%;在D7时降至4.21 ± 0.91,较基线减少7.01%;在D14时降至4.02 ± 0.88,较基线减少9.85%。
4. 自我评价:3种皮肤类型志愿者的自我评价结果均显示,在所有时间点,使用产品后的皮肤感觉和外观都得到积极反馈和显著改善。超过90%的志愿者认为,皮肤舒适度、水润度、纹理、皮肤感觉和外观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志愿者认为测试面膜具有轻盈、不黏腻、气味宜人、肤感舒适等良好的感官性能。
三、讨论

本研究评估了测试面膜用于不同类型皮肤屏障损伤的功效性和耐受性,通过临床评价、仪器测量和主观自我评价等指标评估该面膜在干性敏感型、油性敏感型和油性痤疮型3种屏障受损皮肤类型中的修护、保湿、皮脂调节、抗炎等作用。结果显示,测试面膜在3种皮肤类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保湿润肤功效,显著改善角质层含水量和TEWL,特别是干性敏感型组的改善程度最为显著,主要由于其屏障功能受损程度更高,且基线含水量较低。上述改善可能与测试配方中泛醇、透明质酸、神经酰胺和理肤泉温泉水等成分的协同作用相关。
测试面膜在3种皮肤类型中还显示出一定的皮脂调节作用,从而平衡不同类型皮肤表面的皮脂分泌。对于干性敏感型皮肤,使用测试面膜后皮脂水平明显增加,提示其皮肤屏障功能增强;而对于油性皮肤,使用测试面膜后皮脂水平有所降低,趋于正常水平(100 ~ 150 μg/cm2),接近平均生理皮脂含量(约145 μg/cm2)。这一调节作用可能与测试配方中泛醇、神经酰胺等成分相关,二者有助于修复和维持脂质平衡,均衡的皮脂分泌是保证正常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因素。
此外,测试面膜在3种皮肤类型中还表现出一定的抗炎作用,主要体现在干性敏感型皮肤的泛红减轻、油性敏感型皮肤的卟啉评分降低以及油性痤疮型皮肤的PIH/PIE评分和泛红改善。油性痤疮型皮肤的红区a*值改善程度最为显著,其次是油性敏感型和干性敏感型。上述改善可能与配方中泛醇、积雪草苷、红没药醇等具有抗炎舒缓作用的功效性成分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测试面膜具有保湿和皮脂调节作用,还能改善不同皮肤类型的炎症症状,有助于修复皮肤物理屏障、平衡皮肤化学屏障以及增强皮肤免疫屏障。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测试面膜对于干性敏感型、油性敏感型和油性痤疮型等不同类型的受损屏障具有良好的功效性和安全性。测试面膜在3种皮肤类型中均显示出皮脂分泌调节作用,提高角质层含水量,降低TEWL,并减轻皮肤红斑。油性痤疮型皮肤改善最为显著,提示测试面膜可能对痤疮等皮肤问题具有改善作用。上述结果显示出含泛醇的面膜在不同类型皮肤问题的应用潜力,可作为患者日常护肤的有益补充。

[陈旭  魏宇昊  牛悦青 摘自Zhang X, Tao H, Deng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anthenol⁃enriched mask for individuals with distinct impaired skin barrier subtypes. J Cosmet Dermatol, 2024,23(6):2109⁃2116. doi: 10.1111/jocd.16231.]

原研究单位: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版权声明

本号为《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微信公众号,任何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未征得本编辑部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对本号原创作品进行转载、摘编(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分享,不受约束)。

喜欢这篇文章,就在下面吧!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为皮肤性病科医师、科研、预防、医疗和教学人员提供皮肤科研究各类信息,促进国内外皮肤性病科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