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医者|张高磊教授谈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与挑战

学术   2025-01-14 17:38   江苏  




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家长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的张高磊教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的学术研究,为我们解析了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特点,并探讨了其治疗现状与挑战。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密切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它常于婴儿期起病,累及儿童及青少年,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AD发病年龄最早,因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AD相比,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婴儿湿疹,过敏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典型的急性湿疹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伴有渗出和结痂。皮损多分布于两颊、额部、下颌和四肢伸侧,瘙痒剧烈,严重影响婴儿的睡眠和日常活动。进入儿童期后,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亚急性和慢性皮损。典型的皮疹为暗红色斑片,多分布在四肢、肘窝、腘窝、面部和颈部。此时,汗液成为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皮肤干燥和搔抓也会加重病情。患儿常有反复剧烈的瘙痒,皮损可能经历各种阶段,轻重程度不一。
在治疗方面,特应性皮炎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张教授指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接受正规治疗后,许多儿童在青春期症状会自然改善。对于儿童患者,早期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阻滞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对于成人患者,治疗更加复杂,通常需要强效激素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治疗都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张教授强调,儿童AD的治疗更注重长期管理,以减少复发和控制症状为主,同时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儿童AD患者在药物选择上需更加谨慎,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传统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仍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急性期快速控制症状方面表现突出。然而,激素使用过程中家长常常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无法完全按照医生建议规范用药。例如,医生建议连续使用激素1~2周,但许多家长仅用两三天便停药,导致疗效受影响甚至病情反复。张教授呼吁加强对儿童家长的教育,让他们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安全性,从而减轻顾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近年来,非激素类药物的发展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和克立硼罗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目前已获批用于3个月及以上的婴幼儿AD患者。此外,生物制剂的兴起为部分中重度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例如,靶向IL-4受体α的单克隆抗体等新型药物通过干预特定免疫途径,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目前也已在国内获批可用于6个月及以上的婴幼儿患者。然而,这些药物价格昂贵,部分患者在使用后也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适用婴幼儿及儿童AD患者的治疗手段出现。
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张教授表示,家长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家长需要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特别是在药物使用和皮肤护理方面。正确的皮肤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复发,包括温和清洁、保湿,以及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和过敏原。在气候变化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特应性皮炎不仅是身体疾病,还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长期的瘙痒和皮肤损伤可能导致儿童产生自卑、焦虑,甚至影响社交活动。张教授强调,除医疗治疗外,心理支持和社会理解同样重要。为此,他提倡建立患者支持小组,为患者和家庭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张教授呼吁医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疗效。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有更多安全、高效的新药问世,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为皮肤性病科医师、科研、预防、医疗和教学人员提供皮肤科研究各类信息,促进国内外皮肤性病科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