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俊丨《北浦叶氏总谱》之“开篇论”读析

文摘   2024-10-24 13:19   福建  
“开篇论”,可说“论说文”之外的一种常用、常见写作写法者也;自古有之。读精彩的“开篇论”,不仅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而且回味无穷,不忍释之;还多所抄录,时而品尝。

案头上的福建省寿宁县《北浦叶氏总谱》卷一《谱首卷》卷二《综合卷》,真乃鸿篇巨制。笔者读到诸多印象深刻的“开篇论”,以为嚼之有味,析之有益。

《北浦叶氏总谱》该二卷之诸作品,笔者在先前“点校”样本之后,癸卯五月以来,又认真翻阅正版,着重于三修至八修的“谱序”45篇、传记和节操的“事略”70篇(41+29)、“寿序”43篇以及“志铭”3篇(合计161篇)。其中有“开篇论”46则,笔者感知其难得其可贵,故而依其编序节录46则全部文字如下——“谱序”的13则,“事略”的8则,“寿序”的24则,“志铭”的1则;占161之比,为28.5%。冀与读者共赏共享其怎样的特色与精湛。

01)陈幼醒1950年《纂山后叶氏族谱序》(第94页;页码下简为“00”“000”)盖自轩辕战蚩尤,制轩冕始成。此文明之世界也。今中原恢复河山,拓回汉土,普天同庆。共和率领,欢呼新政,岂非生民之幸福哉?而我纂《山后叶氏族谱》,适于此告成,诚幸幸也。

02)叶焕光1945年《重修北浦叶氏天房谱序》(104)盖闻,黄河九曲发源,实肇于昆仑;泰岱千寻跨脉,必穷于渤海。彼山川之磅礴,各有统宗;况胤嗣之繁昌,岂无鼻祖者哉?

03)徐秉彝1944年《重修北浦叶氏忠一二三公派下房谱序》(106)……讵知家族团结,国族乃固。外邦人士言:“吾国家有两层基础。”不为虚语。元清两代,异族侵入,终被我同化者,良有以也。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果能敬宗收族,发扬而光大之,则修齐治平,一贯大道,端在乎是。

04)陈福畴1907年《叶氏家乘序》(115)世之言宗族者,动以尧、舜、禹、汤、周、文,而艳称鼻祖。其他祖昌意、祖颛顼、祖轩辕,皆黄帝始。然皆荒谬附会而无凭。

05)叶鹤翔1906年《天房续谱谨跋》(119)从来,创于前者,谓作;修于后者,谓续。历代之有史也,都邑之有志也,氏族之有谱也,作焉、续焉者,非才学识兼长,曷克胜其任哉?

06)叶荣春1900年《北浦叶氏房谱序》(125)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亲亲之道,必以尊祖为先。由是而敬宗,由是而收族。谱书之作,即以敬宗收族,而使一气相通、一脉相联者也。

07)张超飞1792年《重修北浦叶氏宗谱序》(134)自古,帝王治化之隆,罔不由宗族起。《礼》曰“三族”和《书》曰“九族”。睦,既和且睦则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自平。顾族统于宗,宗缀于姓;其衍而分也。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治下治旁治,尊尊亲亲,会以合食。固自,若纲在纲,有条不紊。乃自九而后,复分为九,至于屡分不穷,若陶施七族、殷民六族、怀姓九宗,户分十县、家半三军;散如星罗,纷如棋布。不有谱牒以维持之,其将何以穷源、竟委千枝万叶于一本乎?

08)叶维蕴1792年《重修北浦叶氏家乘序》(136)凡事有其举;之莫敢废者,必有关于世道、人心、风俗也。若谱非有关于世道、人心、风俗者乎?夫爱亲敬长、敦宗睦族,人心之厚道者也。凌厉不作,齿让为尚,风俗之美者也。去逆效顺,听恩周谊,渥世道之隆者也。谱之中,叙本支著世,裔某属某,所自出尊敬之心,有不油然生乎?明宗法、详昭穆,某大而某小,礼让之风,有不翕然兴乎?联血派、清枝派,某亲某尤亲,恩谊之情,有不怡然笃乎?且修吉悖凶之盛衰,可监善祥淫殃之兴废,可征可惩。孰德行道艺,功名事业,可歆深人则效之思;孰贞操劲,贤淑妇顺,可仰动人修齐之想;孰诒谋之善,而世有贤俊;孰义方之乏,而代有嚚顽;皆足令人惕于心思,振以振其俗、尽其道者也。

09)叶宽栋1792年《重修北浦叶氏族谱序》(142)国与家,无二致;忠与孝,可两移。故能筹画乡党之事者,即有廊庙经济之材也。(末句:所以草茅而怀廊庙之志,国家无二忠孝可移者,即此之谓也

10)叶世张1792年《重修北浦叶氏族谱序》(153)今夫,国有史而家有谱。虞夏商周四代,同列《尚书》。此史所由开。虞夏皆本黄帝,而皆祖颛顼;商周亦皆本黄帝。一祖契,而一祖文王。此谱所自起,而作家谓昉于史迁年表列传;则谱与史,若合为一。复云其体,本于欧苏。又似前此所无,而出自汉唐以后者,观于众仲之对。隐公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氏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氏族之制,由来已久。礼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故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五世则迁之宗,无宗亦莫之宗。宗之法论特详。有祖行为婆,伯行为姆,叔行为婶,兄行为嫂,弟行为妇,子行为媳。上则重之以高曾,下则别之以元曾,称名之伦,甚悉。谱图之例,何能外此?且自唐虞三代以至今日,历年远矣。天潢之属不待论,自卿尹以及士庶之微,其源流无不秩然可考。是谱非必古所未有,其体法详,自后人耳,则谱之所系,不诚重哉?修之,不甚急哉?

11)叶梦虞1758年《北浦南阳郡叶氏重修族谱序》(159)凡事发足以信今而传后者,必其道兴、地有合也。道之所在,自不朽焉。地克效灵,矧禀五行之秀,负知觉之灵。

12)叶维彬1758年《重修族谱序》(163)且夫仁义礼智之善,具之与一身,推之可为一家一国。天下千百万年,任沧桑之顿易,而四端从不变者。古人之制谱,不外乎此,殆炳如日星者也。夫仁为覆载之宽,万物一体。故虽枝分派别,而脉络能自贯通者。此皆仁心之著见者然也。义为宰制之用,达权通变,即有胶滞添缠,而化裁,各得其宜者。此皆大义心之昭垂者然也。若夫礼,秩序本于天性,范围先乎人伦,序昭穆,别长幼,辨亲疏,明礼让,又使其一毫之莫越者焉。至于智,活泼本于性祯○,徹先乎原委。源从何来,流从何去;智之为用,宁弗宜于谱乎,故谱牒修。而一族兴仁兴义、(兴)礼兴智,自连类而及者焉。所以吾之造谱也,身先仁义,以礼范族,以智别宗,非仁义之载笔,严如铁钺也。

13)叶声远1758年《前修族谱序》(164)乾坤定,而五常著;人道立,而三纲明。惟天所赋,皆有属。毛虽裹之,爱挹人所受;不无一本九族之亲。笃宗睦族,固身世之攸宜;序尊别卑,实礼让而莫越。

14)陈时权1791年《叶文斋先生传》(255)窃闻,濳德之士,养晦林泉。当路者,既末由物色,庸耳俗目,又从而笑其拘且迂。若此类,名湮没,殊属不少。

15)王永清《叶果庵忠义传》(260)古之称忠义者,谓死事易,成事难。余曰:“不然!”知人论世,视势与时。何如耳?豪杰之士,身负万夫之望,倘含垢蒙羞,偷生屈节;文章科名,梓里相传。而人品行谊,未有道及者,由是人人效尤,为逆贼作说客。其尚怀斗志乎?

16)张超飞1792年《静山公行状》(272)阅世生人,惟人为最贵。然人虽贵,求其成,为人亦甚难矣。何以见其难?使立品不端,制行有愧;虽有掀天揭地事业,为人之大节已亏;亦何足轻重哉?可知,人生在世,品行诚不容或苟也。

17)陈时权1793年《趣园公传》(280)凡人与物,有一长,足录者。古人多好为立传;若柳子之传圬者、传种树;韩子之传毛颍;李翱之传首乌。诸如此类,岂徒戏翰哉?迄今读其文,绎其旨要,皆误;足以风历斯世,补益人心,为不少云。

18)叶本楚1847年《趣园公传》(292)古有志之士,为先人表阡立传,必待显后为之,期赐爵赠封,以微荣迪前光也。

19)叶进先1904年《先大父晓山公行实》(300)呜呼!世途偃蹇,蒙难艰贞。虽蒙难终脱,然于难者……实有焉。

20)叶本楚1882年《房兄士林行状》(303)人有恕心,所以造德;人有毅信,所以干事。无毅难以恕,彻始彻终,在恕中行。强忍宜何如?是可以想毅之大概矣。丈夫激昂洒落,起事必图成事,乃一再跌踬,而复一一再崛起者,籍非有果敢强毅之气,曷克臻此人。

21)张超飞1828年《裕轩公淑配林孺人节传》(354)从来,有节者未必有行,有行者未必有节。若节行兼优、彪炳系闾、脍炙人口者……见之矣。

(以上录自卷一;以下录自卷二)

201)李光地1671年《亨庵公暨杨孺人六秩双寿图屏序》(532)闽之上游,多理学宗派。剑水之旁,龟山家延平,诸先生居焉。泝流而富沙之胜,晦庵夫子之所庐也。“文中”“宜寿者九”;“未段”一句:“昔歌九如,今以九实。”)

202)林文英1681年《亨庵公暨妣杨孺人七秩双寿序》(535)天之生人,兴之以用,而不欲尽。其用要在,养其淳庞贞固之气,而极其含宏博大之量。其用恒若有余,而其所为;用恒若不足,当其大用,则显而播之,为智名,为勇功,固足称盛于一时,而当其不尽用者,之用未如,不可大而可久也。

203)喻凌鸿1825年《裕轩公元配林太孺人九旬荣寿序》(539)天地清淑之气,萃于物,则为日星河岳;钟诸人,则为忠孝节义。亘古以来,能扶天经、立人纪,培国家之元气,作风俗之砥砺,惟此数大事、是事也。虽须眉,犹未易觏,而得诸巾帼,则尤难。故从古圣贤之诣,不在于女,而在于男。余以为女子而能贞洁,即造乎圣贤之域,且由于天良不假修习,固性之也,非身之也。而性定则神固,神固而寿臻;其报有不爽者。

204)方春海1815年《贺贞斋公卢太孺人许旬寿序》(541)盖惟积善余庆,经语非污;潜德幽光,名言不朽。

205)彭蕴章1848年《叶节母陈安人七秩弁言》(548)从来,节之一事,本天地之正气所凝聚。余向在未仕时,最喜扬人之节,以示勷励。故凡在戚友,有延余书传、书赞、书序,余皆不惮烦,而乐就之。盖以君子固寿,成人之美也。“末句”:余生平,既喜扬人之节、成人之美,正可执生之词、体生之志,为安人之苦节,表阙始末,并示生。以为何如也?

206)龚灵翼1865年《信斋先生七十寿序》(558)古之称年寿者,辄曰几千几万岁。谓是时甲子未定,一昼夜为一岁,而不尽然。浑噩其世,则亦浑噩其人。外不逐,逐于物,而真体常固;内不汲,汲于欲,而元气常存。与天同青,与地同贞,永永长生积岁,当不止九万五千有零。知此,可与信古,亦可于谈今。  

207)龚灵翼1857年《质先寿翁暨德配胡孺人六秩双寿序》(560)天下名利途,皆可以人力取。惟寿,则先天主之后,天培之,非勉强所能致之。彼生而歧疑,高颡庞眉,得天寿骨者,先天之为也。质先叶公,其殆优于先天,而笃于后天者欤。

208)龚灵翼1869年《谢陈二表嫂孺人六秩仝寿序》(564)深山穷谷之中,人迹之罕到也。有珠玉存焉,则山辉而川媚。邃阁深闺之际,物色之所不及也。有贤德存焉,则实至而名归。

209)龚灵翼1865年《叶府吴氏节孝母老宜人六秩寿序》(568)窃常考通志,稽邑乘;至节孝一传,不胜流连常叹也。夫节之为道,较难于烈。激于一时之气,而愤不顾身者,烈也。烈则勉强,或能为之;若上顾公姑,下顾儿女,中顾其家,艰贞以全其节,非贤。而有德者不能。

210)谢鼎1875年《吉士叶翁七秩寿序》(570)洪范列福有五寿,居厥先,不朽;条业有三,居其首。夫有德而寿难。有德而寿,而又世济其德,则尤难。 

211)柯伦1875年《彬园叶翁七十寿序》(572)盖闻,创业,固在乎刚;成事,尤在乎毅。是毅,所以济刚也。夫强忍为毅。惟强忍,故能贞一,能耐久恒,足扶弊而起衰。而精神之强固,膺多福、享大年,亦曾于是证焉。然一经阅历,大抵得之,报真守朴之士为最多。

212)周德至1872年《叶母谢孺人六秩寿言》(574)闻之,太上寿世,其次寿国,其次寿家,其次寿身。巾帼中,寿世、寿国,若太姒、太尚矣。下次颐养寿身,求其克勤克俭以寿家。寿身者恒鲜。

213)何薰沐1884年《叶母詹孺人七秩寿序》(578)盖闻,刑于载咏,首传窈窕,以宜家,厘尔兴歌,终孙子而昌后。历观古人,知正位。夫外有其贤必正位,内有其助。斯言也。“文中”:是其德之宜寿也……是其行之宜寿也……是其贤之宜寿也……是其慈之宜寿也……是其福之宜寿也。余读洪范五福。一曰寿。知寿者,畴也。谓其德之可畴,诸久也

214)施天恩1884年《詹老孺人古稀寿言》(580)粤稽女史,载考闺型彤管,扬休瑶篇;志美善分,德言工貌;贤列节操,慈祥田间。相敬冀妇之送馑,堪嘉庑下非凡孟光之佐春。特远封发守义和丸示箴,是皆潜德幽光,古难指数讵鲜征音足羡。

215)黄树荣1902年《宽容公德配范太孺人八旬寿序》(581)从来,帝王之兴,必有贤内助,为之赞理;嫘祖嫫母,具载古书矣。洎乎?有周,若太妣,苦邑姜,则尤其彰明较著者。兴国如是,起家亦然。尝考士大夫之家,或穿墉窥宾,或和丸课读,以及名传礼法,鉴别人伦。凡此闺仪,内则类非寻常巾帼比;则以治内与治外相须物。无独必有偶,故也。

216)周轩波1900年前《叶翁掌三先生六旬寿序》(583)盖闻,静以修身。惟静故寿;渐(俭)以养德,乃昌。斯言得诸古者屡矣。而求诸今,往往不数观焉。

217)钱鸿文1902年前《彰五公七十寿序》(587)盖闻,性定者,神凝;德迈者,福永。天心眷注,理固然矣。此泮涣尔游,纯嘏尔常,茀禄尔康。古人之善颂善祷,今岂异于古所云也?

218)陈福畴1905《恭祝诰封叶母潘安人七旬暨媳龚孺人六秩寿诞双庆》(590)夫以孝重一时,节崇千古。能孝而节,弥励。虽拟填海而甘心;贞洁而孝至纯洵,能格天无愧志。“文中”:有孺人之德,斯有孺人之福。然但见女人之福,究不显孺人之节”;“瑶池宴启,萃珠履之三千;蓬岛筵开,祝金闺之六十。宝婺双星灿烂,绵寿考于人间;华堂二美康疆,绕孙支下膝下。则萱有忘忧之日。”“论节而卫共姜,与堪媲美,文皆证实;言孝而郑卢氏,得以齐观,他日朝诰,炜煌可入柱,藏以褒录,而此际围屏璀璨,用征绮阁之恒春。

219)林栋1905《树范先生暨德配龚孺人六十寿序》(591)夫元砂七返,胎从白石之床;灵液八成,○自轩光之竃。古来妙寻云景,高企玉宾,窥晃朗之门,练纁霞之体者,未尝不餱丹石、粒芝精,藉以驻彩延华,还年欲老,讵诸积无疆之德,而增难老之年也哉。

220)郭兆禄1895年《若楷先生六十双寿序》(593)吾人每好以虚求实福,造物常以厚福;与隐行之人,而人不觉也。盖名者,人名之也。有意求之,天真已荡矣。惟事克,残其实事;事克,晦其名性。天坚,固素屡幽贞。由是,以膺五福,集三多,所谓理也,非幸也!闲常操此理,以谈天下士;城乡市镇间,皆有合者。

221)陈福畴1906年《国学聚朝叶翁七十双寿序》(597)黍稌初登,阖境屡丰之后;椿谖并茂,儒门三乐之先。况复燕喜赓歌,芬联子舍;螽斯衍祉,颖擢孙枝。堂阶四代蝉联,子姓一门雀跃。不当征酌○之令词,介扶鸠之洪算乎。

222)黄丽中1924年《叶璧山先生暨德配吴孺人六十双寿序》(605)老莱七十,斑衣戏彩;胡广八十,继母在堂。朝夕瞻省,韩元长兄弟同居。至于白首司马温公与兄伯康,年将八十,友爱弥笃,老而孝友如此,即谓水孝友致大年可矣。董子曰寿者训也。自行可久之道,而寿亦训于可久。呜呼,道孰大于孝友者哉。

223)王孝缉《明经璧山先生六亿寿言》(607)昔欧阳公,成五代史,作一《行传》为序,曰:“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夫,贤人非乐言隐也。彼观世,既不我用,则退。而修其身,以治其家,旁及于一乡一邑,其卒也。天地之善气,亦赖以不坠。“文中”:其笃于天性如此,宜寿一也;其谨于言行如此,宜寿二也;其继承先志、乐善不倦如此,宜寿三也; 其有意于提倡风气、培养后进如此,宜寿四也。夫,吾国至今日,视五代之乱,尤甚;群雄佣兵攘利,萧墙之内干戈相寻。人民颠沛流离。弱者弃父子兄弟而不顾;强者嘯聚为匪以祸及乡闾。城郭夷为丘墟,黉舍鞠为茂草。一切背义违理之事,皆有力者倡之而不谓穷。而在下之士,又好为邪说,诐行震惊一世;灭绝伦纪,毁弃彝常。至于酹酢交游,以然诺为戏言,以诈虞为能事;非其所利,则望然去之。甚者,籍权恃势,鱼肉闾里;以厚其身,以遗其子孙。凡地方公益,如除道成梁、兴学育才之举,求见义慷慨,引为己任者,几于千百中不得一二。向使欧阳公,生当斯世,咨嗟太息深慨。夫世道之衰,与贤者之难,其人不知,又当何如?

224)缪祖元1940年《大阃范叶母范姻母老孺人六秩荣寿之庆》(614)盖闻,壶范承天懿德,萃璇闺之祉;母仪配地瑶光,增宝婺之辉。北堂萱草,敷荣东海,仙筹添瑞,慈帷集祜,綵帨腾欢。“末二句”:坐开绛帐,正寿星初见之辰;花发幔亭,乃大姥遥临之日

225)族弟亚1758年前《司铎崇庠望斋公墓志铭》(628;亚即叶希元)天之锡(赐)福于人,人之受福于天,岂可寻常意计哉?故以,天下之大而有福,福之属而有寿……或谓地狭,狭则见小;见小,则志卑;志卑,则器量不深;器量不深,则功业不广。生其间者,未免为地所限。岂知以磊落不羁材,作读书功名士,竟有如族兄望斋先生者乎! 

 

笔者读析“开篇论”,以为或可概说其功效有二;其一,论以“形式可鉴”;其二,论以“内容可镜”。

一、形式可鉴

尽览46则,足见作者表词达意,亮点至少有二。

其一,长短不一,表达自如。46则之文字,最多的也就三四百,以近400为之最,其余多在一二百字;亦有百字短文,尤其超级短文,也仅一二句,还似有“对句”。如“谱序”(09),二句40字竟好似“对句”——“国与家,无二致;忠与孝,可两移。故能筹画乡党之事者,即有廊庙经济之材也

40字超短概说“北浦叶”修谱事,本已十分不易,又出以类“对句”,简直天才!而且其末句,呼应开篇,也仅二句总以赞颂——“所以草茅而怀廊庙之志,国家无二忠孝可移者,即此之谓也。”如此开篇,站位之高,道指之简,点到至善;末句呼应,之事之材,画龙点睛,叹为观止。

又如“寿序”(204),也仅二句18字——“盖惟积善余庆,经语非污;潜德幽光,名言不朽。”如“谱序”(18):“古有志之士,为先人表阡立传,必待显后为之,期赐爵赠封,以微荣迪前光也。”如“谱序”(19):“呜呼!世途偃蹇,蒙难艰贞。虽蒙难终脱,然于难者……实有焉”开篇开句,各得其趣。或以“盖”或以“古”,甚或以“呜呼”,都足见因应自如,异彩纷呈。

笔者所以由衷感慨而首析其“短”,委实在于尤其钦羡各位作者——之不凡的“认知”水平、之超凡的“治文”能力!至于最长的“开篇论”,乃“谱序”“(10)”叶世张1792年作的《重修北浦叶氏族谱序》之一则——(10)今夫,国有史而家有谱。虞夏商周四代,同列《尚书》。此史所由开。虞夏皆本黄帝,而皆祖颛顼;商周亦皆本黄帝。一祖契,而一祖文王。此谱所自起,而作家谓昉于史迁年表列传;则谱与史,若合为一。复云其体,本于欧苏。又似前此所无,而出自汉唐以后者,观于众仲之对。隐公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氏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氏族之制,由来已久。礼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故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五世则迁之宗,无宗亦莫之宗。宗之法论特详。有祖行为婆,伯行为姆,叔行为婶,兄行为嫂,弟行为妇,子行为媳。上则重之以高曾,下则别之以元曾,称名之伦,甚悉。谱图之例,何能外此?且自唐虞三代以至今日,历年远矣。天潢之属不待论,自卿尹以及士庶之微,其源流无不秩然可考。是谱非必古所未有,其体法详,自后人耳,则谱之所系,不诚重哉?修之,不甚急哉?

简析可知,作者以不足400字,先论以“氏族之制,由来已久”,接着以“宗之法论”和“源流可考”评论之,终以续修谱“重哉”、“急哉”为论结。如此精彩的“开篇论”,真可谓之“高手高就高作品”!

其二,纵论概说,逻辑自在。人们都说论述论证的力量在于逻辑。逻辑在,则事端明、文理通、论力强。46则之“开篇论”,也都足见其各自逻辑;历史逻辑、事理逻辑、义理逻辑、实践逻辑,乃至个性特质逻辑,大凡有之。

以历史逻辑为例,当以“谱序”(01)为著!(01)——“盖自轩辕战蚩尤,制轩冕始成,此文明之世界也。今中原恢复河山,拓回汉土,普天同庆。共和率领,欢呼新政,岂非生民之幸福哉?而我纂《山后叶氏族谱》,适于此告成,诚幸幸也。”落笔开篇于中华“人文始祖”之“始成”,概述于中土中兴之“恢复”与“拓回”,归宿于生民幸福;作者把编纂族谱置于如此广阔的大中华历史之中——“适于此告成,诚幸幸也”,完全体现“家与国”“族与国”为共命运、共存亡、共进退之一体,其历史唯物主义之立场观点方法,已然充盈于字里行间;开篇即让读者醒目悦情而随之走向、走进、亲近历史——“诚贵贵也!”体现如此之历史逻辑的,46则中还有几多,前述叶世张之“(10)”,亦可为一例;其它的,诚请读者从中自得其详,恕笔者辄止不赘。

再说事理义理逻辑,以“谱序”(11)和“寿序”(205)(208)为例。(11)——“凡事发,足以信今而传后者,必其道兴、地有合也。道之所在,自不朽焉。地克效灵,矧禀五行之秀,负知觉之灵。205)——“从来,节之一事,本天地之正气所凝聚。余向在未仕时,最喜扬人之节,以示勷励。故凡在戚友,有延余书传、书赞、书序,余皆不惮烦,而乐就之。盖以君子固寿,成人之美也。”(“末句”:余生平,既喜扬人之节、成人之美,正可执生之词、体生之志,为安人之苦节,表阙始末,并示生。以为何如也)(208)——“深山穷谷之中,人迹之罕到也。有珠玉存焉,则山辉而川媚。邃阁深闺之际,物色之所不及也。有贤德存焉,则实至而名归。”三位作者“言道论道”,自有事理义理逻辑。一说“道之所在,自不朽焉。地克效灵,矧禀五行之秀,负知觉之灵。”一说“节之一事,本天地之正气所凝聚”。一说“有贤德存焉,则实至而名归。”如此三说(所在、所凝聚、所实归),当可归一:“必其道兴、地有合也。”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事成;无论事之修谱,还是人之享寿,都存“六合”限于篇幅,不再例析;余由读者赏析自由。

笔者以为,如此精彩的“开篇论”,其“自如”“自在”的形式,今日、往后都有价值,都可借鉴;正所谓“文无定体”——“定体则无,大体则有”;任由各位作者天南海北自在、潇洒创新自如——“开篇论”权作写作之一种文体创造,历来风光于世,走俏于书;侈艳于谱,则北浦叶《总谱》尤著。

 
二、内容可镜

且说46则“开篇论”之内在逻辑。通常为作于作者应请应“乞”应“求”。而且作者一般都相当稔熟于为作之对象——或人、或事、或物;不作“直奔”,不开篇直指其人(或直指其事其物),而以独有的原理事理义理哲理之“四理”和特有价值意义的明言通言恒言之“三言”,来个“先声夺人”,冀以“喻世、警世、醒世”,一如明季寿邑知县冯梦龙之《三言》。

如此,既符合外在之形式逻辑,更体现卓然之内在思维逻辑,令读者不仅不觉意外,反而直以自然。

如此,可说以其内容上的“喻警醒自由”,与形式上的“表达自如”、“形式逻辑自在”一起,于今日、于往后也都有经世价值,更可镜透。

“喻世”之“明言”。一作者将鼻祖者喻之黄河发源以昆仑为实肇、泰岱跨脉以渤海为必穷,其借喻精准精明,当为首例。请读叶焕光的《重修北浦叶氏天房谱序》——(02)盖闻,黄河九曲发源,实肇于昆仑;泰岱千寻跨脉,必穷于渤海。彼山川之磅礴,各有统宗;况胤嗣之繁昌,岂无鼻祖者哉一作者借喻“艳称鼻祖”,诫以不可“荒谬附会而无凭”。亦拾取一例,请读陈福畴的《叶氏家乘序》——(04)世之言宗族者,动以尧、舜、禹、汤、周、文,而艳称鼻祖。其他祖昌意、祖颛顼、祖轩辕,皆黄帝始。然皆荒谬附会而无凭。一作者借喻“立传”,赞以“足以风历斯世,补益人心”。请读陈时权的《趣园公传》——(17)凡人与物,有一长,足录者。古人多好为立传;若柳子之传圬者、传种树;韩子之传毛颍;李翱之传首乌。诸如此类,岂徒戏翰哉?迄今读其文,绎其旨要,皆误;足以风历斯世,补益人心,为不少云。

还有其它借喻,读者亦可赏读如下。“谱序”(03)……讵知家族团结,国族乃固。外邦人士言:“吾国家有两层基础。”不为虚语。元清两代,异族侵入,终被我同化者,良有以也。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果能敬宗收族,发扬而光大之,则修齐治平,一贯大道,端在乎是。修谱价值意义,此“家族团结,国族乃固”二句真经典!作者点赞谱之修者、续修者,“谱序”(05)从来,创于前者,谓作;修于后者,谓续。历代之有史也,都邑之有志也,氏族之有谱也,作焉、续焉者,非才学识兼长,曷克胜其任哉?

作者美言“谱”之修者、续修者,赞以“才学识兼长”,真言简意赅;以挚情为颂,更跃然纸上。

“传记事略”(20)人有恕心,所以造德;人有毅信,所以干事。无毅难以恕,彻始彻终,在恕中行。强忍宜何如?是可以想毅之大概矣。丈夫激昂洒落,起事必图成事,乃一再跌踬,而复一一再崛起者,籍非有果敢强毅之气,曷克臻此人。作者为赞大丈夫“起事必图成事”之内因外果,概论精确,迪人自知——恕心以造德,毅信以干事,有果敢强毅之气。

“寿序”(211)盖闻,创业,固在乎刚;成事,尤在乎毅。是毅,所以济刚也。夫强忍为毅。惟强忍,故能贞一,能耐久恒,足扶弊而起衰。而精神之强固,膺多福、享大年,亦曾于是证焉。然一经阅历,大抵得之,报真守朴之士为最多。“寿序”此则“论刚论毅”,与上则“传记事略”之论,可说灵犀相通,当“恒言”之谓也。

再如“警世”之“通言”、“醒世”之“恒言”。一作者论“立品”最重,“不容或苟”。

请读张超飞的《静山公行状》——(16)阅世生人,惟人为最贵。然人虽贵,求其成,为人亦甚难矣。何以见其难?使立品不端,制行有愧;虽有掀天揭地事业,为人之大节已亏;亦何足轻重哉?可知,人生在世,品行诚不容或苟也。

“开篇论”中——论以“天合之理”、“天地善气”、“地灵人杰”,论以“修身养性”、“仁义礼智之善”、“忠孝节义”、 “节行兼优”“孝友寿”,论以“治内治外”、“世道人心风俗”、“为德于乡”,论以“人才尽用”、“志士迪光”、“果敢强毅”,论以“女德幽光娇然”、“孺人德福积德延年”,等等;都深具大历史观、大世界观、大人才观、大道德观,都极具经世效用之不朽价值。

“开篇论”之节录有诸多,请读如下之诸例——“传记事略”(08)凡事有其举;之莫敢废者,必有关于世道、人心、风俗也。若谱非有关于世道、人心、风俗者乎? 夫爱亲敬长、敦宗睦族,人心之厚道者也。凌厉不作,齿让为尚,风俗之美者也。去逆效顺,听恩周谊,渥世道之隆者也。谱之中,叙本支著世,裔某属某,所自出尊敬之心,有不油然生乎?明宗法、详昭穆,某大而某小,礼让之风,有不翕然兴乎?联血派、清枝派,某亲某尤亲,恩谊之情,有不怡然笃乎?且修吉悖凶之盛衰,可监善祥淫殃之兴废,可征可惩。孰德行道艺,功名事业,可歆深人则效之思;孰贞操劲,贤淑妇顺,可仰动人修齐之想;孰诒谋之善,而世有贤俊;孰义方之乏,而代有嚚顽;皆足令人惕于心思,振以振其俗、尽其道者也。

“寿序”(203)天地清淑之气,萃于物,则为日星河岳;钟诸人,则为忠孝节义。亘古以来,能扶天经、立人纪,培国家之元气,作风俗之砥砺,惟此数大事、是事也。

虽须眉,犹未易觏,而得诸巾帼,则尤难。故从古圣贤之诣,不在于女,而在于男。余以为女子而能贞洁,即造乎圣贤之域,且由于天良不假修习,固性之也,非身之也。而性定则神固,神固而寿臻;其报有不爽者。

“谱序”(12)且夫仁义礼智之善,具之与一身,推之可为一家一国。天下千百万年,任沧桑之顿易,而四端从不变者。古人之制谱,不外乎此,殆炳如日星者也。夫仁为覆载之宽,万物一体。故虽枝分派别,而脉络能自贯通者。此皆仁心之著见者然也。义为宰制之用,达权通变,即有胶滞添缠,而化裁,各得其宜者。此皆大义心之昭垂者然也。若夫礼,秩序本于天性,范围先乎人伦,序昭穆,别长幼,辨亲疏,明礼让,又使其一毫之莫越者焉。至于智,活泼本于性祯○,徹先乎原委。源从何来,流从何去;智之为用,宁弗宜于谱乎,故谱牒修。而一族兴仁兴义、(兴)礼兴智,自连类而及者焉。所以吾之造谱也,身先仁义,以礼范族,以智别宗,非仁义之载笔,严如铁钺也。

“寿序”(223)昔欧阳公,成五代史,作一《行传》为序,曰:“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夫,贤人非乐言隐也。彼观世,既不我用,则退。而修其身,以治其家,旁及于一乡一邑,其卒也。天地之善气,亦赖以不坠。“文中”:夫,吾国至今日,视五代之乱,尤甚;群雄佣兵攘利,萧墙之内干戈相寻。人民颠沛流离。弱者弃父子兄弟而不顾;强者嘯聚为匪以祸及乡闾。城郭夷为丘墟,黉舍鞠为茂草。一切背义违理之事,皆有力者倡之而不谓穷。而在下之士,又好为邪说,诐行震惊一世;灭绝伦纪,毁弃彝常。至于酹酢交游,以然诺为戏言,以诈虞为能事;非其所利,则望然去之。甚者,籍权恃势,鱼肉闾里;以厚其身,以遗其子孙。凡地方公益,如除道成梁、兴学育才之举,求见义慷慨,引为己任者,几于千百中不得一二。向使欧阳公,生当斯世,咨嗟太息深慨。夫世道之衰,与贤者之难,其人不知,又当何如?

“节操事略”(21)从来,有节者未必有行,有行者未必有节。若节行兼优、彪炳系闾、脍炙人口者…………见之矣。

“寿序”(215)从来,帝王之兴,必有贤内助,为之赞理;嫘祖嫫母,具载古书矣。洎乎?有周,若太妣,苦邑姜,则尤其彰明较著者。兴国如是,起家亦然。尝考士大夫之家,或穿墉窥宾,或和丸课读,以及名传礼法,鉴别人伦。凡此闺仪,内则类非寻常巾帼比;则以治内与治外相须物,无独必有偶。故也。

“寿序”(202)天之生人,兴之以用,而不欲尽。其用要在,养其淳庞贞固之气,而极其含宏博大之量。其用恒若有余,而其所为;用恒若不足,当其大用,则显而播之,为智名,为勇功,固足称盛于一时,而当其不尽用者,之用未如,不可大而可久也。

225)族弟亚1758年前《司铎崇庠望斋公墓志铭》(628;亚即叶希元)天之锡(赐)福于人,人之受福于天,岂可寻常意计哉?故以,天下之大而有福,福之属而有寿……或谓地狭,狭则见小;见小,则志卑;志卑,则器量不深;器量不深,则功业不广。生其间者,未免为地所限。岂知以磊落不羁材,作读书功名士,竟有如族兄望斋先生者乎!

以上诸则,均文字略长,且论说明白,时有金句,令人心领神会,或可击节称羡;笔者自慰所劳有值,就此结句。




     


往期链接  

   ¤ 叶向高两部惊世大作概要

   ¤ 西山顺宁庵的前世与展望

   ¤ 浙江丽水喜获一方叶氏明初残碑

   ¤ 甜蜜的回忆——《中华叶氏研究》原编辑部五老聚会侧记  

   ¤ 叶和英诗歌欣赏:爱我龙岩

   ¤  寿宁北浦叶氏与泰顺县叶氏的关联探讨(四):再谈叶姓与泰顺南峰寺相关话题  


  扫二维码添加关注公众号,分享发现更多精彩……        

     本平台以研究与宣传叶姓的源流、人物、文化为主导,以光大与弘扬叶氏文化为宗旨。 


  本平台绝大多数为原创作品,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平台文章文责自负,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及编者观点,请读者自辨。欢迎持不同观点者赐稿,和气研讨,理性争鸣。


       联系人:叶树福     投稿邮箱:982036775@qq.com

叶姓文谭
为研究与宣传叶姓的源流、人物、文化等提供平台,为光大与弘扬叶氏文化尽份心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