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联想集团和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的结晶——《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供应链韧性能力塑造——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专著正式发布,由此,国内第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也宣告诞生。据悉,该指标体系属于联想和清华大学针对智能制造主题研究供应链韧性的第一阶段成果,即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仿真建立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衡量和诊断供应链韧性的“标尺”。之后的第二阶段重点拓展智能技术在增强供应链韧性方面的理论和应用创新,第三阶段重点研究并验证供应链韧性在智能供应链生态中的持续演进模式。因此,该指标作为供应链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供应链韧性-基于 ICT 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随着全球政经形势和产业的发展,全球供应链出现了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并导致全球供应链日趋 “短链化 ”,出现了卡链、断链、掉链等现象,给行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巨大的挑战,供应链的韧性问题日益凸显,被认为关系到产业发展,乃至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是当前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行业也是如此。ICT行业涉及通信、互联网、电子设备、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其供应链面临高度受影响的因素众多、各个环节复杂、动态且全球分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全球性,容易受到各类内部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导致供应链的中断和失衡。围绕ICT行业过去遭受的重大冲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专著从微观(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中观(市场竞争态势与政府管制)和宏观(政治、军事、经济等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行业面临的潜在冲击,并分析了冲击带来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遵循冲击前、冲击中和冲击后的逻辑,联想和清华团队系统性地构建了涵盖包容性( Absorption)、适应性( Adaption)和恢复性 (Restoration)等三个维度的韧性评价AAR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较强理论指导意义的供应链韧性的评价方法。此外,通过数据模拟仿真,结合假设场景进行了多轮试验性韧性评估,高效识别了供应链的韧性薄弱环节。同时,团队从系统提升我国ICT行业韧性的视角,提出了理论依据充分、具有较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供应链韧性是一个多目标体系,需要从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前、冲击中和冲击后三个维度进行度量。在冲击前,从战略层面考察供应链拓扑结构抵御冲击的能力(包容性 Absorption);在冲击中,从应急层面考察供应链在遭受冲击后快速切换到备份或冗余结构的能力(适应性, Adaption);在冲击后,从恢复层面考察供应链快速从遭受冲击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恢复性,Restoration)。在供应链韧性评价和度量方法方面,专著详细阐述了47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并结合联想集团的供应链数据进行了权重分析和重要性排序。分析结果显示,影响ICT供应链韧性的5项最关键指标依次为:重建与重构技术储备、重建与重构资源储备、恢复管理组织体制、冲击预警运行机制、供应商可替代性。基于该评价体系,专著对3家匿名企业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了各企业不同维度和层级的指标得分,以及综合的供应链韧性排名,为企业实现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ICT行业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研发、应用、服务等众多环节。相较于传统企业,ICT行业的供应链链条较长,且大多具有全球分布性、产品服务复杂性和供应商多样性等特征,其供应链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也会经历更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挑战。如何提升ICT行业供应链的韧性?专著建议可以在五个维度采取措施,包括运营战略、运营组织架构、供应链拓扑结构、运营管理以及数字化赋能等。此次《供应链韧性-基于 ICT 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布,首次为国内ICT行业构建了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通过企业供应链韧性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为供应链数智化进程中对韧性衡量和诊断的可靠“标尺”;并在供应链数智化进程中,结合包括生成式AI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具有自主感知、自我学习能力的闭环式智能供应链,助力企业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和升级,并促进中国整体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物联采购委、联想GSC全球供应链,转载只为行业交流,我们非常尊重原作者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小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