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记事》展览海报。
当一家在立足于本土当代艺术近 20 年的画廊与一间成立 7 年的艺术机构相遇,他们会将如何实现一场兼具前瞻属性与在地性建构的艺术共创?当代艺术又如何能在城市中融入人们日常的生活?这一系列问题似乎正在牵引出来合肥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现状。
壹ART艺术机构所在的,以渗入生活为导向,满足人们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空间“壹处”。
如今艺术介入生活已十分普遍,尽管这一趋势在艺术被展示在传统艺术空间之前就一直存在,二者间的关系也在“博物馆”这一概念诞生之后被不断探讨。不同的是,过去的艺术从属于拥有权力和金钱的贵族或者权力者,而如今日常与公共对于艺术的追求变得空前高涨,艺术的公共性与参与性成为评判作品的又一准则,问题也随之而来:除了在传统的空间中进行展示,艺术作品还可能在哪些空间中出现?又可以和哪些日常活动结合与互动?我们还应该如过去一样以一种近乎“朝拜”的情绪去面对艺术作品么?无可否认的是,如今正是艺术在时间维度上的又一个“绳结”。
《结绳记事》展览现场。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在时间维度上
打上记录的“绳结”
文字发明前,绳结是人们所使用的一种常见的记事方法。从远古时期的中原地区到秘鲁的印第安部落,这个记录的习惯遍布世界各处,在绳子上打一个结成为人类行为的延续与符号。古老的记录行为与当代艺术结合,其所呈现的是人们在不断记录历史的过程中对未来和前卫价值的追寻。为了探索当代艺术在空间叙事的更多可能,壹art艺术机构和马刺画廊此次联合举办了《结绳记事》当代艺术群展,于合肥壹art艺术机构开幕。展览串联起十余位艺术家前卫而思辨的绘画、装置与影像......
《结绳记事》展览现场。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策展人石冠哲试图在壹art艺术机构所在的建筑空间“壹处”,一个集合市集、餐饮、购物与艺术于一体的空间内,从几位国内艺术家着手,探究当代艺术在本土叙事的可能。
艺术家侯子超的三联幅绘画作品《晚餐之路》成为展览的开始,他的实践涉及绘画和装置在内的多种媒介,关注当下文化语境中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关系。通过图层的堆叠与信息的提取,侯子超在混乱的画面与抽象意象间实现巧妙平衡。与之相连的,是艺术家袁可如的作品《雾中来的⼈2037》,她的艺术创作聚焦于探索影像的绘画感、空间韵律和叙事性,把现实中当下所经历的事件、情感与历史、神话、梦境等结合到一起,用叙述性的影像方式来呈现不同历史切片中的个体困境。在展览的开始,两件作品一动一静,利用影像和画面不同形式的蒙太奇,来为整个展览作引。
上图:《结绳记事》现场。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下图:侯子超,《晚餐之路》,2023,布面丙烯,260x600cm。图片由马刺画廊提供
袁可如,《雾中来的⼈2037》,2020-2021,单频影像,24分钟。图片由马刺画廊提供
李怒的《拳击手莫扎特》或许是展览中最容易被关注的作品,突然下落的拳击手套敲击键盘发出“怒吼”,作品由日常的物品组成,拳击手套和钢琴被以某种方式串联,这也是艺术家常用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强调观念性,根植于日常之物,将客观真实性之下的自我经历和主观化感受作为创作媒介,表现了对于社会大环境的普遍性感知、以及个体的情绪波动和群体在宏观社会演变中的精神状态。同一区域展示着他的《日夜》以及《无疆之绳》,诗意而又现实、形式直白却又隐晦,他的艺术表现语汇并不局限在某一类型,而其中的幽默、尖锐与戏剧性却是一以贯之的。这一区域也盛放着展览中为数不多的几件装置和影像作品。
上图:《结绳记事》展览现场,场地中间装置为李怒的作品《拳击手莫扎特》,2023,钢琴,铁,不锈钢,铅,机械设备,146.5x142x126cm。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下图:《结绳记事》展览现场,李怒作品,左边为《无疆之绳》,2019,单频高清影像、彩色、有声,8分17秒;右边为《日夜》,2023,霓虹灯管,铁,80x80x18cm。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在长长的走廊中,挂着包括计洲、王加加等艺术家在内的多件艺术作品。远看似乎都是色彩缤纷绚丽的“绘画”,其实他们都分别使用着各自擅长的创作媒介。
计洲自有学习绘画,在央美与巴黎索尔邦第一大学的学习经历也均与绘画有关,而他最终选择摄影作为创作媒介。此次他展出的作品以植物为主体,萧瑟的画面中植物却有着异样的动势和活力,他认为摄影能够准确表达他对当代社会的感受,特别是围绕真实与虚构等二元概念之间关系的沉思。
上图:《结绳记事》展览现场,两幅均为艺术家计洲的作品。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下图:计洲,《花开富贵》,2021,艺术微喷,150x150cm 。图片由马刺画廊提供
与计洲相似,王加加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多元媒介对于艺术表达的重要,在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流行文化的渗透中成长的经历让他开始尝试综合数码简图拼贴、行动绘画笔触与丝网印刷技术等手段去传递对流行元素的思考与情绪。
上图:王加加,《树》 ,2018 ,油画,喷漆,丙烯,树脂,布⾯数码打印,250x373cm。图片由马刺画廊提供
下图:《结绳记事》现场。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这一区域同样有叶凌瀚以模切和喷枪绘画转译的数据图像以及德国艺术家Anselm Reyle的霓虹灯综合材料作品《无题》。再到展览的尽头空间,廖国核的坏画、欧劲的综合材料绘画以及美国艺术家Farley Aguilar的架上绘画,使整个展览完成了一个标准的三幕戏剧式结构,每一部分都表现着艺术家对于当代生活深刻理解与反思。
上图:《结绳记事》现场。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下图:叶凌瀚,LUCY-R-002,2021,布面丙烯,210x140cm。图片由马刺画廊提供
尽管石冠哲倾向于将同一作者的展品放在统一的区域中,不过考虑到动线和作品在空间中的呈现,最终没能实现这一想象。
“其实,这些艺术家每个人的特征都比较明显,相互之间并没有更多的牵连。是独立的个体。但如果放在当代艺术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你会发现实际上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某种艺术现象,而这恰好可以和我们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对应上。当我们把这些艺术家嵌入进这些艺术现象之中,我们也会发现画廊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也会基于这些艺术现象去寻找符合画廊调性的艺术家。”每一位艺术家就似乎是这一时期每个阶段时间之绳上的“绳结”,而他们又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时代的“绳结”。
《结绳记事》展览现场。左边为艺术家Anselm Reyle霓虹灯综合材料作品《无题》,2022,综合材料,157x137x24cm;右边为欧劲的综合材料系列作品。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与艺术生活在“壹处”
展览所选择的艺术作品都几乎在谈论当代生活和习以为常的日常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基于人们具身性思考的“时代的巧合”,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们将关注回归自身的证明。这一特点与展览所在场域“壹处”有着天然的契合。
“壹处”外立面,空间中作品为朱佩鸿装置作品Space O。
“壹处”中的Space O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壹处”坐落于合肥市蜀山区大象哆艺术街区,是一个城市文艺生活空间的综合体,作为一个旧有建筑的改造,建筑保留着部分原始的构建,这让这个空间更加具有城市的特有记忆,以及在地属性。整个空间共有三层,功能被严格划分着,除了电梯,这三层空间还被一个旋转楼梯贯穿,实现了每层间的互望。
“壹处”中贯通三层楼层的旋转楼梯。图片由壹ART艺术机构提供
按照壹ART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藏家的王贵东所描述,功能的划分其实按照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这里,第一层是美食与市集,希望人们可以吃饱;到了第二层就是希望人们能穿好、生活好(比如服饰和医美);而第三层就是壹ART的艺术空间了,更偏向精神层面。我们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搭建这样一个场地,也是希望瓦解传统艺术品的强收藏属性。艺术品应该追随生活。”
“壹处”中的餐饮场景与设计师品牌店。
2017年,选择在合肥去打造这样一个地方实在称得上是一个冒险的行为。合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中转枢纽城市而非旅游城市,艺术在这个土壤中需要更强大和更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够存活。“我们意识到了合肥当代艺术的创造和生产力的短缺——这里没有美院,也没有各大院校......那壹ART的未来将如何?”他们最终寻找到了这个空间的未来——将艺术融入进生活中,打造一个多功能沉浸式的艺术空间体验。
“壹处”中的餐饮场景。
在这里,不止第三层的艺术空间,处处可以看到艺术品的原作。在一层的市集中购物,到餐厅享用美食,旁边挂起的便是艺术原作,而非仅仅是装饰。“艺术作品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二层所有的商业空间场景中都摆放着艺术作品的原作。”王贵东对于艺术作品有着更长远的想象——比起被束之高阁,更应该回归大众生活,让更多人看见。
在“壹处”吃饭,旁边挂着艺术品原作。
“在空间设置的时候,我会想起小时候的菜场。我很喜欢回想小时候的那种生活场景,同时引入一些比较当代的东西进去。不论是美术馆还是艺术街区,它一定是将当代艺术融入到这个场景里面的,而非一个收藏品的仓库。比起收藏,我更希望能传播。”王贵东和我们分享着。
“壹处”的一层,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市集,在这里市集、餐饮、购物与艺术空间同时存在。
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壹ART艺术机构”与“壹处”正在创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文化景观,打造合肥的文化坐标,为“人与空间和互动”创造具有艺术景观与文化体验的复合空间。也是在这个空间中,《结绳记事》展览的艺术家们在当代艺术的脉络之绳上被“牢牢打结”,观看者在体验的同时,也需要从更久远的时间维度去衡量他们的价值。
“壹处”的户外,人们正在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