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ro Aarnio与《大球椅》。Antti Laine摄影,图片由 Eero Aarnio Originals 提供。圆对他来说像一种有宿命感的循环,塑造了他的成功,也成了他作品中的永恒符号。
圆代表了什么?是地平线上温暖的晨曦,还是中式经典的太极符号?对于著名芬兰设计师Eero Aarnio来说,圆更像一种带有宿命感的循环,就像他对当代设计留下的无限灵感——圆塑造了他的成功,也成了他作品中的永恒符号。
蒋璐阳与 Eero Aarnio在其家中工作室,Milena Törmi摄影,图片由Aarnio Design Ltd. 提供。
作为大型的年度盛会,2024年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会)再次于黄浦江畔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绝妙的演出——在此期间,Aarnio的首次亚洲大型个展“圆周之旅”精彩揭幕。从艺博会内部展厅到户外广场,从家具到版画与雕塑,每件作品都在讲述着他与“圆”的故事。值此机会,我们与“圆周之旅”策展人、贝氏艺讯总裁蒋璐阳女士及致力于推动Eero Aarnio 作品推广的Eero Aarnio Originals创始人及主席Stefan Mahlberg进行了真诚的对谈。蒋璐阳在展览中用精心的布局,引领我们走进这个属于“圆”的空间。一起跟随她的脚步,开启一场关于圆、关于生活、横跨多维度的温暖旅程。
2024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Eero Aarnio 个展“圆周之旅”现场。摄影:凌卫政,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想要理解Eero Aarnio此次展览背后的故事,就要先从展览名字“圆周之旅”讲起。谈起展览名,或许有人能猜出起名缘由之一二——Aarnio的设计元素包含了很多圆与弧形的概念,从令他一炮而红的球椅,再到后来的Pony和泡泡椅……可以说,圆与曲线构造构建了他的设计生涯,故为“圆周之旅”。
上图:Eero Aarnio与球椅,1963。图片由Eero Aarnio Archives提供。
下图:泡泡椅,1970。Studio Pietinen摄影,图片由Eero Aarnio Archives提供。
Aarnio的设计元素包含了很多圆与弧形的概念,从令他一炮而红的球椅,再到后来的Pony和泡泡椅……可以说,圆与曲线构造构建了他的设计生涯。
但倘若进一步思考“圆周”的概念,会有什么新的理解角度?仔细想想,圆形本身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形状,既无起点也无终点——这正是Aarnio设计生涯的象征。已经92岁的他,接近一个世纪的生命旅程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圆。再者,Aarnio的设计具有跨越时间的现代感。比起一板一眼会让人一眼看出来自哪个特定年代的设计作品,无论是Aarnio几十年前的作品如经典的球椅,还是2020年新创作的Kisu,放在一起都难以让人辨别出年代差异感。这种不受时间局限的特性,也象征了圆的“无起点、无终点”的特质,呼应了“圆”的概念:这种无限的循环感,正是“圆周之旅”的核心。蒋璐阳还特别提到了她在芬兰所观察到的一点:Aarnio的作品至今仍然持续激励着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尤其在芬兰,许多年轻艺术家仍然把Aarnio视作“鼻祖”,从他的设计手稿中学习。这种影响力的延续是一种持续而循环的过程,如同圆周率般无穷无尽。
上图:Eero Aarnio在制作Pony的模型,1972。Pirkko Aarnio摄影,图片由Eero Arnio Archives提供。
下图:2024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Eero Aarnio 个展“圆周之旅”现场。摄影:凌卫政,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现场摆放的作品,让人难以辨别出年代差异感,这种不受时间局限的特性,象征了圆的“无起点、无终点”的特质。
可以说,圆与Aarnio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连结。Aarnio的设计总是围绕几何形状展开,而他钟爱的“圆”不止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和谐统一,更体现了一种他内心的感受:通过圆,他将温暖、亲密的情感传递给使用者。球椅是这一理念的绝佳体现。这款椅子从外形上看是一个完整的圆,但一旦坐入其中,人们会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感与私密性。蒋璐阳特别准备了一个大尺寸的球椅放在展览入口:“Aarnio曾经说过,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人们尝试、体验、触碰,而不是被围栏遮挡。”确实,在陷入球椅的温暖、柔软怀抱,与外界暂时隔绝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对Aarnio的设计巧思有着深切理解。人们可以蜷缩在这一方小空间,感受充分的私密性与Aarnio热切情感的温度。
贝氏艺讯总裁蒋璐阳与 Eero Aarnio Originals 创始人及主席 Stefan Mahlberg 在展览现场。 摄影:马超,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二人在展览现场一起坐在大尺寸的球椅上。
此次展览的另一亮点是展现了Aarnio作为艺术家的另一面。蒋璐阳在策展时不仅选择了他标志性的、来自不同时代的家具作品,还特别增设了版画和雕塑的展示,以此拓展Aarnio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人认识Aarnio,是因为他设计了那些经典的椅子。但他不仅仅是设计师,他的作品有着艺术般的美感,他还亲自掌镜拍摄了自己的广告……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和摄影师。”蒋璐阳对我们说。
2024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Eero Aarnio 个展“圆周之旅”现场。摄影:凌卫政,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这片区域呈现了Aarnio的雕塑与版画作品。
为了呈现这种“功能与艺术”的二重性,展览中选择的展品充满了深意,比如透明的泡泡椅。这个半球状的吊椅看似轻盈,仿佛悬浮在空中,让人感到开放与自由——这与“球椅”的概念正好相反。它的诞生缘由是因为有人曾和Aarnio提过,认为球椅内部有点暗,缺乏光亮。Aarnio以此为契机,将外壳做成透明质感,并将它垂悬于空中,仿佛飘在空气里的泡泡一般,晶莹透亮、充满童趣。这种打破常规椅子框架的设计,赋予了日常物品一种艺术感。除了泡泡椅,展览还囊括了一系列色彩鲜艳而充满趣味性的家具作品,如绿色的香皂椅和造型独特的Pony。Aarnio在设计他们时除了考虑舒适性和实用性,还借此传达出他快乐的内心。通过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形状和色彩,我们也得以感受到设计所带来的情感触动。
2024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Eero Aarnio 个展“圆周之旅”现场。摄影:凌卫政,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展览还特别在墙上布置了绘有他作品的版画,悬挂的简洁几何图形与家具作品形成了呼应,也展现了他在二维艺术领域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Kisu-双喜》这幅画——他以自己在2020年最新设计的Kisu为模板,创作了这幅纸版画。在提及上色时想要用红色时,蒋璐阳立马想到了“双喜”这个词——于是她和Aarnio分享了“红双喜”的概念,这幅画也因此得名为《双喜》。
上图:Eero Aarnio,《彼岸之境》,2024,纸上石版画,70 x 70 cm。图片由Eero Aarnio Originals提供。
中图:Eero Aarnio,《Kisu-双喜》,2024,纸上石版画,120 x 70 cm。图片由Eero Aarnio Originals提供。
下图:Eero Aarnio,《球椅之相》,2024,纸上石版画,95 x 70 cm。图片由Eero Aarnio Originals提供。
除了作为设计师之外,Aarnio还是一位艺术家与摄影师。
Eero Aarnio的作品深深植根于芬兰的文化,但设计的力量在于能够跨越文化的差异。蒋璐阳不止一次和我们提及了她眼中的芬兰特性:“芬兰人内敛,不张扬。”也正因如此,她希望自己能作为一个横跨文化鸿沟的人,为低调而优秀的芬兰设计做出宣传,搭好中芬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做好Aarnio设计故事的讲述者。
2024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Eero Aarnio 个展“圆周之旅”现场。摄影:凌卫政,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能做好这次展览,我们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蒋璐阳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团队给我们和Eero Aarnio团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此次艺博会联合创办人兼艺术总监周铁海就对Aarnio的设计非常感兴趣,欢迎他们在A馆的室外部分呈现Aarnio的雕塑作品。那几只放置在广场上的作品在开放的环境与观众互动,吸引了众多目光。金属材质的大Kisu散发出温暖的金属光泽,而橙色的大Pony则为上海的深秋带来了鲜活的色彩。
2024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Eero Aarnio 个展“圆周之旅”现场。摄影:凌卫政,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室外的小广场上摆着Aarnio的雕塑作品,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与观众互动,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次展览不仅是对Aarnio创作生涯的礼赞,还让芬兰的美学在上海黄浦江畔焕发新生。在西岸,我们能感受到Eero Aarnio与“圆”的不解之缘,也得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他作为设计师与艺术家、摄像师的深厚底蕴。
除了与蒋璐阳一起体会Aarnio设计哲学之外,我们也有幸采访了Eero Aarnio Originals的创始人Stefan Mahlberg,深入探讨了Aarnio的作品如何在全球传承与发展。
|
Stefan Mahlberg, Eero Aarnio Originals 创始人及主席。Linus Vuorio摄影,图片由 Eero Aarnio Originals 提供。
Q:
你与Eero Aarnio结识的契机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你决定创立Eero Aarnio Originals并将他的经典作品重新引入市场?
Stefan Mahlberg:
我是在赫尔辛基读书时结识Eero Aarnio的。当时,我被选中参与他家工作室的扩建项目,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对设计产生了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与Eero逐渐建立起了联系,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多年之后,他提出了创立一个新品牌的想法,专注于重新推广他的经典设计。对我而言,这简直是梦想成真。与这样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设计师合作,并为他的作品带来新的生命,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
Eero Aarnio 与妻子和两个女儿在球椅中,Jaana magazine,1966。图片由Eero Arnio Archives提供。
Q:
Eero Aarnio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波普感和未来感。你认为他的设计横跨几十年却依然充满吸引力的原因是什么?
Stefan Mahlberg:
我认为Aarnio的设计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源于他的作品简单的几何形状和人性化的设计。例如,球椅不仅仅是一件家具,它还带来了一种私密的体验,让人感到放松。这种设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打动人心,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隐私、舒适和幸福的基本需求。Aarnio的作品并没有被特定年代的风格束缚,因此无论在什么时间点,它们都依然显得新颖、富有生命力。
Eero Aarnio 在工作,1960。图片由Eero Arnio Archives提供。
Q:
展览中的一些作品以全新形式呈现,比如大型户外雕塑和版画。你如何看待这些拓展了Aarnio设计表达的作品?这种多样化的呈现是否也是品牌的策略之一?
Stefan Mahlberg:
是的,我们认为Aarnio的大型雕塑是一种创作力的自然延伸。这些雕塑和版画展示了他的作品是如何适应不同的空间和形式的。这种多样化的呈现是品牌的发展策略之一,以让更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他的设计。这次展览的室外部分布置了他的经典雕塑,是我们向观众展示Aarnio设计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机会。
2024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Eero Aarnio 个展“圆周之旅”现场。摄影:凌卫政,图片由贝氏艺讯提供。
Q:
在与Eero Aarnio共事时,他是否为品牌发展提供过特别的建议或指导?在长期合作中,你对他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Stefan Mahlberg:
Aarnio一直支持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他对于品牌的定位非常清晰,并亲自参与了品牌Logo的设计。我们在长期合作中深受他乐观的“just do it”精神感染。他总是充满激情和信心地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这种态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学会了从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他对设计的热情,也逐渐将他的这种精神融入到品牌的发展中。
Eero Aarnio Originals 创始人 Stefan Mahlberg 与 Eero Aarnio 及其最新作品,Milena Törmi摄影,图片由Aarnio Design Lt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