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淼今年刚过60,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早晚去公园散步,和老友们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出门,走到公园还没五分钟,就遇到了住在同小区的老李。
“老李,怎么今天起这么早?一起走走吧。”张鑫淼边走边喊道。
老李笑了笑,说:“老张啊,你每天早上这么早出来,可得注意身体。医生跟我说,咱们这把年纪,散步是好事,但有些时候还真不能随便走。”
“散步还有讲究?我这几十年风雨无阻的,走散步不就是图个健康嘛。”张鑫淼摆摆手,不以为然。
老李点点头,耐心地解释道:“我前些天也是觉得自己身体好,随时都能散步,结果有一天清晨空着肚子散步回来,就觉得有点头晕。去医院一查,医生说咱们老年人有时候不能随便散步。”
那到底什么时候不能散步呢?张鑫淼开始认真思考起老李的话来。
许多老人早上起床后就直接出门散步,因为他们觉得晨练能带来一天的好精神。
但实际上,早晨空腹散步并不适合老人。
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较低,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低血糖。一旦在低血糖的情况下进行体力活动,可能导致头晕、乏力,严重时甚至晕倒。
美国医学研究表明,空腹状态下进行锻炼会加速肌肉分解,老人本身肌肉含量较低,长期空腹运动不利于健康。
所以,中老年朋友们,清晨起床后可以先喝一杯温水,吃点简单的早餐,补充能量,再出门散步。
咱们都觉得,散步是“随时可做”的运动,即便疲惫的时候也能出门走走。
其实,人在身体疲惫的时候,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会有所下降,老年人更是如此。
如果在疲倦状态下强行散步,身体可能会负荷过重,导致疲劳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散步本是为了放松和锻炼,若身体疲惫,建议先休息一会儿,等体力恢复了再出门。
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疲倦时强行散步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如选择稍微休息,给身体恢复的时间。
适时休息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还能让您在下一次散步中有更好的精力和状态。
老年人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如年轻人,天气寒冷时,血管容易收缩,血压也可能因此升高。
冬天的早晨,温度较低,如果这时候出门散步,受冷空气刺激,极易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
对老年人来说,冬天可以选择下午温度稍高的时候再出门,减少早晨或晚间外出。
并且出门时要穿戴好,选择保暖的衣物,戴上帽子、手套,以防寒风直接刺激皮肤。
这样的“装备”下,才能更好地保护血管、降低突发性疾病的风险,减少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吃完饭后,人们觉得出去“散步消食”是个好主意,但对老人来说,饭后立即散步反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进食后,人体需要大量的血液来消化食物,而此时散步则会导致血液分布不均,使消化功能受到抑制,甚至引发胃肠不适。
建议老人在吃完饭后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等消化系统逐渐进入正常状态,再轻松散步。这样既不会影响消化,也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饭后立即运动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千万不要为了消食急于散步。
一般情况下,老人习惯晚饭后散步,觉得可以舒展筋骨、放松身心。
仔细想想,晚上散步并不一定是个好选择。天黑以后,视觉和反应力相对下降,晚间的视野较差,容易发生摔倒或磕碰的风险。
而且夜晚气温降低,对血压和心血管系统也会造成一定刺激,尤其是血压容易波动的老人,更应注意避免在晚间散步。
如果想放松身心,可以在家里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或在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山的时候适当走走,这样既安全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散步的前提是健康状态良好。如果感到头晕、胸闷,或心脏不适,切勿勉强自己散步。
头晕、胸痛往往是血压异常或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果强行散步可能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散步前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稍有不适感就应避免外出,选择在家里静养。
健康是散步的前提,宁可待在家休息,也不要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勉强运动。
总的来说,散步对老年人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但也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有些情况下宁可待在家,也别贸然出门。
老年人散步要量力而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状态,才能真正享受到散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