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斯地北
策划/编辑:秋婉
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很多父母都是在“打压式”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
这种打压更多的都来自语言暴力,面对自己的孩子说不出一点儿中听的话。
在线下读书会上,领读人曾经分享过一个视频,视频里一个小男孩一边哭,一边控诉,自己考了99分,每一次父母都会问那一分丢哪儿了,明明自己是想得到肯定和鼓励,但每一次,迎来的都是父母的质问。
小男孩的哭声令在场的人都觉得心碎,也有参与读书会的人共情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心理学博士贾新超老师曾经跟我们分享,说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家长首先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有任何事情发生,首先注意到的都是不好的那一项。
就拿考了99分的这个孩子来说,当孩子拿出自己的成绩单,父母给出的第一反应不是“哇,孩子你好棒,考了99!”
而是“为什么才考了99?那一分被你吃了吗?”
“你们班其他同学不都考了100?”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是送分的,这也能丢分?”
明晃晃地挖苦。
所以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表达,更多的在于他们已经不信任父母了。
之前看到过一幅漫画,完美诠释了这一过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正如前面所讲,也许已经成了父母的孩子,曾经也都在这些话语中成长起来,所以打心眼儿里就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沟通,孩子都需要这样的鞭策,才能不骄傲,才能更进一步。
可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我们不能拿自己小时候的那一套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能意识到,过往那些遭遇,令自己度过了多么痛苦的童年,甚至痛苦至今。
有些人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就像有位网友讲的,网友的爸爸小时候打碎了一个杯子,大年三十被奶奶拿着菜刀,在雪地里一通追,70后的爸爸至今对那一幕都记得清清楚楚。
但在网友的成长过程中,爸爸从未因为他碎过什么东西而批评他。都是反复叮嘱他要小心,不要碰碎玻璃以免伤着手。
初中的时候,有一回去同学家玩路上丢了手机,回家时坐上出租车才发现,网友用出租车师傅的电话打给爸爸,爸妈叫他别慌,到家用师傅电话打给爸爸,爸爸下来付钱。
他说,他永远记得爸爸妈妈那天的温柔。
我也相信,网友的爸爸也永远记得,那天他被拿刀追的场景,那一刻的悲伤与不解甚至有可能成为他一生都解不开的心结,也因此,他才会额外注意,不让孩子也有跟自己同样的遭遇。
他是养育孩子的同时,用那一束温暖的光,也照亮自己的童年。
所以,我们该如何跟孩子有一个积极的沟通?
①表达赞美
把目光先放到积极的一面,就像那个考了99分的孩子,先看到他的99分,告诉他“哇!太棒啦!”“你做得太好啦!”
先肯定孩子的成绩。
②看到付出
“这可不容易。”“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肯定孩子的努力。
③询问细节
很多家长不能把鼓励的话好好说,是因为害怕孩子会骄傲,所以选择了事情的反面,但这样做恰恰会打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孩子应该有骄傲的权利,只要不自负就好。
在积极心理学中,我们鼓励孩子,更多的是帮孩子确定一个认知,那就是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所以在夸奖之后要询问做成这件事的细节,比如“你是怎么做到的?”“不会的题你是怎么蒙对的啊,太厉害了”以及“哪道题让你失分了啊”等。
这些细节就是帮孩子复盘的过程。
我想,如果家长都是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孩子大概率不会什么都不愿意告诉你。
共勉。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