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社交,就能治好你的“社交焦虑”吗?

文摘   情感   2024-09-27 20:00   山东  
撰写:斯地北
策划/编辑:秋婉

前两天,lululemon 发布了《2024年幸福感报告》,报告记录了人们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时代变迁。从身体、心理和社交三个维度评估了人们的幸福水平。

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看到,内卷、孤独和社会压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挑战。在受访人群中,Z世代(18-27岁)有41%的人正在经历倦态状态,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其他各种压力,比如人际关系、世界局势、财务情况等等。

其中人际关系占到了49%
lululemon 《2024年幸福感报告》



1

零糖社交


在报告中,“倦怠感”被定义为身心及社交状态因长期处于过度压力之下,而出现的疲惫的精神状态。当你感到不知所措、生活无意义,情感无动力,不堪负荷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处于倦怠中了。

尤其明显的体现是,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开启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很多人也开启了“零糖社交”。

图源网络
“零糖”现在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食品饮料中,很多包装上都加上了“0糖0卡0脂肪”,“控糖”似乎已经成为24年的潮流新风尚,据央视新闻统计,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控糖”关键词的文章,超过101万篇。

而“零糖社交”更成了很多人的新宠。

它指的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会摒弃那些虚假的奉承、刻意的硬核以及过度的功利心等,跟他人保持一个适当距离,不过度暴露自己,不产生过多社交期待,崇尚一种轻松无负担、纯粹本真的社交模式。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都在做这些动作。

虽然我没有开启朋友圈“近三天可见”,但肉眼可见的,我发布朋友圈的频率,已经远不如前几年,以前一天三四条,现在三四周可能都发不了一条。

以前看到什么,吃到什么,想到什么,会愿意记录在朋友圈,现在发一条可能仅仅是一张图片,或者仅仅一句无关痛痒的话。

甚至在进入新的社交平台,或者进入某个直播间的时候,直接化身成“momo”直接隐身潜水,不能暴露一点儿。

大家“选择性”社交,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了一部分不必要的社交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交焦虑,但随之而来的很多人,会想通过不分享、不曝光,成为避免社交、避免内耗、避免出力气的最佳方式。

但这样做,真的能解决我们的焦虑与压力吗?

客观来讲,还是有一部分作用的,最起码我们可以避免掉那些让你觉得麻烦的关系,以及事件,或者是没有必要,消耗精力的互动。

但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群体动物,回避只能带来一时的宽松,却不能带来长久的解放。



2
社交焦虑从何而来?


①内在评判

我时常跟来访者讲“人总是最会自我PUA的”。

我们的内心总会有一种声音,在评判自己:

我太安静了,这样不好

我怎么能连话都说不利索

上台肯定会紧张的,还是算了

别人会怎么看我,不会觉得我是显眼包吗

……

全都是对自己的负面评判。

这些内在评判,会让我们低估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者觉得自己像一个“怪人”。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②我必须表现完美
这其实是对自己的过高期待,或者是别人对你的过高期待,让你没有办法认识你自己。

阿德勒有一句话,叫做“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其实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透过镜子,我们看到了别人的美好与缺陷,透过镜子,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美好与缺陷,当然,大部分的人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缺陷,再透过这些自己与他人的对比,我们总会得出一个结论,叫做“我还不够好”。

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焦虑都来自跟他人的对照。觉得他人有自己没有的,有自己想要的特质,比如A比我漂亮,B比我有钱,C的工作比我好,D很活泼,总能获得身边人的喜欢……

依此类推,他人身上总有我羡慕的点,显得我真的很糟糕,很难不焦虑,很难不想拒绝社交。

③只要回避就好了

逃避、拒绝,永远都是最省劲儿的方式,但这些方式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压力与焦虑。

比如跟同事沟通一件工作,对方不想跟你对接,直接“已读不回”,或者不看不回复,也许对方是还没想好如何回复,但也有可能是对方不想回复,直接拒绝回复。

不表态,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这是一种自我隔离,也是自我催眠。

之前我有一位来访,工作中对接项目,原本跟合作公司的A敲定了合约,后来又觉得自己跟B熟,非要改换跟B签合约,但事实上,所有内容、资源的跟进以及项目所属都是在A手上的。

最后搞得这个工作对接得很尴尬,也让B觉得很委屈。经过一系列事情的纠缠,合约的事情便不了了之,来访又像没事人一样,跟B要资源、要内容,还理所应当地觉得,买一个礼物道歉就好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B虽然一如往常地做着他的正常工作,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热情了。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闯祸的时候,来访习惯性地把糟糕的事情,都当做“没事发生”,催眠自己,那一刻他是不需要焦虑了,但其他人的心里还是会被戳出一个小洞,并且难以愈合,他们会觉得“这个人并没有那么靠谱,以后要吃一堑长一智”。

由此可见,回避看似解决了问题,却也给自己的关系,带来了更大的问题。

3
如何缓解社交焦虑


人是一切的本源,我也是我所有关系的根源。

这句话看似拗口,但也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一切的主动权其实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争吵是自己选的;冷暴力是自己选的;“已读不回”是自己选的……后续所有关系的转变,也是根据自己的选择演变而来的。

直白来讲,事情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怪不了别人。也就是说,想要缓解这些焦虑,也无法依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电影《天堂之日》


首先,深入了解你的内在评判。

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总会这样想”“我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到底哪里不够好”,等等,把所有的质疑与逼迫,都化成具体的小点,去看看在你的评判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需求。

其次,逃离缓解社交焦虑的陷阱。

比如,我回避就好了,不面对这一切就不会影响我;

比如,喝酒使我快乐,让我获得放松;

比如,我只要做到足够完美,就没有人能评判我,能在背后蛐蛐我了

等等一切,能让我们感觉“好一点儿”的表象陷阱。

最后,要用行动战胜焦虑。

我们常说,解决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恐惧,对于社交焦虑也是一样的。

害怕跟人接触,就努力走到人群中去;

感觉自己不会说话,就疯狂去跟人说话,通过开口说话,不断地学习调整;

我有一位朋友,从小说话有点结巴,所以从来不敢在人前说话,一直到大学,某一天他忽然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每天早上回去跟播音专业的学生,去操场上播音专业的早功课程(发声、口腔训练之类的专业课程),同学们都会给他帮忙,带他练习。

连续三年,他一直都在练习,到现在,如果你不听他讲,根本不会知道曾经他是一个说话结巴的人。

焦虑与内耗,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总会有一些无形的信号在影响我们,这些信号可能来自我们自己的脑补,可能来自一些现实情况的反馈,但无论来自哪里,最终想要解决,都离不开走进现实。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妨害怕什么,你就去选择面对什么。

但不要着急,也请允许自己慢慢来。


识别二维码,即可收听

- End -

往期推荐

为什么你总感觉自己“做错了太多选择”?

你的名字,如何影响了你的运势?

焦虑的人不配谈恋爱啊?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心链读书
用心理学链接每一个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