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祖师顿巴辛饶传记图:中年时期》
十九世纪中期,鲁宾博物馆藏
局部:驻柏树林向非人信众宣讲教法
《本教祖寺:曼日寺》
迈克尔·汉斯拍摄,选自《西藏的文化古迹》
典籍称建造该寺时山上遍布“神树-绿松叶柏树”
用柏树枝煨桑 天地世间神灵齐聚并赐福
《不丹王宫内的晨时煨桑》
2012年,迈克尔·阿里斯教授拍摄
皮特·里弗斯博物馆藏
དེར་ས་མ་བུ་ཚངས་པོ་དག། ཀླུང་མ་བུ་ཚངས་པོ་དག།
གཉན་སྡེ་བཞི་ཚངས་པོ་དག། ནམ་མཁའི་ལྷའི་ཚངས་པོ་དག།
མ་དག་པ་རྣམས་དག་པ་མདོས། ཕྱིར་ལྟས་ན་ནང་གསལ་བ།
ནང་ལྟས་ན་ཕྱིར་གསལ་བ།
ཤེལ་སྒོང་གི་གྱའ་བྱིས་པར་བཞིན་དུ་མདོས་ཅིག།
祈愿诸大地无垢,祈愿诸山河无垢
祈愿念四族无垢,祈愿天空神无垢
使诸污秽皆纯净,从外观内皆纯净
从内观外皆纯净,如水晶珠般纯净
选自本教经典《狐狸烟祭文》(ཝའི་བསང་།)
属源自本教寺院的手抄本烟祭文
【注释1】:文本名中的“狐狸”一词解释颇多
有称狐狸毛用于烟祭,有称狐狸为神灵使者
亦有称此处的“狐狸”不应该理解为动物狐狸
【注释2】:文中“ཀླུང་།”一般理解为诸山河地域
但仍有学者认为此处应为抄写错误,即实为ཀླུ་
若如此,则烟祭对应了天界神-地界鲁-世间念
念一般呈现为山湖神。
可见往期关于山湖的文章
《第二世夏玛巴·卡却旺波供养山神图》
十九世纪中期,鲁宾博物馆藏
局部:燃烧的香炉中升起白烟袅袅
《莲花生大士传记图》
十七世纪中后期,私人藏品
局部:于藏地的雪山和洞穴中修行并留下伏藏
伏藏传统称藏地最早的烟供文出自莲花生
吐蕃时期,传说中有两户人家正经历一场特殊的灾祸。家族中一男子在杀害亲人后自杀,他的亡魂化身为厉鬼,且一直在侵害家中即将临盆的妇人。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典籍和现今部分地区的民俗文化中,杀害同族或亲人的凶手,不分男女皆可称为དྲི་ཅན་;而当他们化身为厉鬼时,男的被称为དྲི་བོ་,女的被称为དྲི་མོ་。需注意的是,存在另一组称呼,即男性凶手可称为དམེ་བོ་,女性凶手可称之为དམེ་མོ་。因背负同族亲属的人命,此类厉鬼身上自带难以描述的恶臭。若不举行特定的除煞祭祀活动,则大概率会保不住家中的新生儿。为此,孩子的父母两家邀请了九位本波(本土宗教中的祭祀或教长)来举行迎神和除煞的仪式。摆上三份多玛(གཏོར་མ་;可理解为供施食团),左祭神,右祭鬼,中间祭祖先域神。除此之外,两家人还需呈上山羊头,供酒,糌粑(或面饼),酥油,金银珍宝(一般是金银币或绿松石)和带彩绸的箭。在整个仪式过程中,煨桑不止,人们用煨桑的方式恭迎神灵的到来。烟雾弥漫,人们去除了因དམེ་(骨肉相残)而产生的污秽。
上述的骨肉相残之污秽属于本土宗教中的“九污秽”(如同家族通婚和丧偶等)之一,仪式中必须用煨桑(བསང་མཆོད་;烟祭)的方式来净化。虽然属于藏地香文化体系的两大支柱,但煨桑和焚香在源起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即针对煨桑的描述重在行为本身和内外关系论(偏重本土源起),而针对焚香(སྤོས་སྤར་)的描述则重在香的构成/配方所产生的加持,以及佛教化的普遍修行(受南亚供养观的影响较多)。因此,除了部分本教经典和属于伏藏体系的《圣蓝水》(详见该系列中的第一篇文章)等资料外,多数煨桑文都没有列出详细的材料清单。然而,大量的制香经典(སྤོས་སྦྱར་)却列出了不同传承的制香配方(如龙树传承,阿底峡传承和克什米尔大师传承等)和诸材料(多为外来芳香物)。讨论煨桑的材料就是讨论本土自生的香物体系,即佛教传入前藏地的用香指南。
《本教传承匝嘎利:大师阿美钦波》
十四世纪中期,Navin Kumar藏
注:本教内部有其获取最佳煨桑香物的传说
《第三世噶玛巴·仁琼多吉》
十五世纪中期,私人藏品
其所著的《世界烟祭文》(འཛམ་གླིང་སྤྱི་བསང་།)
被认为是本土佛教学者所著的第一篇重要烟祭文
并由此开创了持续至今的“世界煨桑日”庆典
《蓝琉璃藏医唐卡:土木精华及平川药材》
二十世纪上半叶,拉萨门孜康藏
局部:柏科的圆柏树/刺柏(ཤུག་ཚེར་)
《蓝琉璃藏医唐卡:土木精华及平川药材》
二十世纪上半叶,拉萨门孜康藏
局部:松科的西藏冷杉(གསོམ་ཤིང་།)
用于煨桑的材料通常被分为两类,即煨桑树/树枝(བསང་ཤིང་།)和煨桑物(བསང་རྫས་),而其中最重要的煨桑树是柏树(ཤུག་པ་)。柏树葱郁,折枝而焚,树上飞鸟,共显繁荣。在本土语境中,柏树也被称之为神树(ལྷ་ཤིང་།),宇宙/世间树(སྲིད་ཤིང་།)或光芒枝(འོད་ཟེར་འདབ་ཅན་)。该类树木是本教“永恒不变的四象征物”之一(寓意万物之源),其树顶有神灵暂时停驻,树叶则可分为黄金色和绿松石色两类(亦有三类或四类的分法)。本教祖师顿巴辛饶出生前有蓝色杜鹃鸟盘旋于柏树上,诸多彰显吉祥的本教寺院和修行地被人为建造前都有“绿松叶柏树繁茂成林”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有关柏树的本土崇拜甚至延续到了佛教内部的教法史构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便与热振寺的源流史(详见本系列的第一篇)相关。藏地常见的柏科的煨桑树有圆柏,香柏,垂枝柏和方枝柏等。虽因地而异,但人们对于柏树的热情不减,其味道可直接净化一切污秽,且使安住于人们体内的神与灵平息愤怒和不安。值得一提的是,现今针对煨桑物的分类有七种,即谷物煨桑物(常见便是糌粑),药物煨桑物,皮毛煨桑物(如牦牛毛和羊毛等),花草煨桑物,液体煨桑物(如净水和酒类等),绢绸煨桑物和珍宝煨桑物。由此可知,不同于焚香和制香术,煨桑更重视以“清洁-污垢”为本的功能性关系。
除柏树外,常见的煨桑树/枝还有以下几类:一.松科植物,如西藏冷杉,林芝云杉,高山松,白皮松和西藏柏树等。传世经典中,松树和柏树被合称为“ཐང་ཤུག་”,柏树显万物源头,而松树显持久的生命力。松树表面的树脂(ཐང་ཆུ་)有芳香,焚烧时升起的黑烟可安抚于世间游走的赞类神灵。二.杜鹃花科植物,如烈香杜鹃,毛喉杜鹃,毛冠杜鹃和杜香等。口不能言,手不能动,意不能思,此必定与智慧神灵受污染相关,用杜鹃花科作煨桑树可安抚并净化诸智慧神。三.菊科植物,如多个带有蒿字的植被(如野蒿/མཁན་པ་等)。地方神灵受污秽则当地频发各类灾害,农田歉收且人畜不宁,用此类植被作煨桑树则可净化地方神灵(གཞི་བདག་;域神),而典籍中也将其和柏树合成“མཁན་ཤུག་”。除上述常见用作煨桑树的植被外,藏地不同地区使用的其他煨桑植被都略有不同。根据不同植被从而延展出来的源流故事也各有特点,如山南地区有用桃树(特指光核桃树;在此前有关水果的系列文章中有说明)作煨桑植被的习惯,而山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其提供了诸多诠释,如吐蕃时期雅砻丰收果树。
《蓝琉璃藏医唐卡:补充药物》
二十世纪上半叶,拉萨门孜康藏
局部:被誉为“大地香源”的甘松(སྤང་སྤོས་)
《蓝琉璃藏医唐卡:补充药物》
二十世纪上半叶,拉萨门孜康藏
局部:杜鹃花科的烈香杜鹃(བ་ལུ་དཀར་པོ་;左侧)
《蓝琉璃藏医唐卡:补充药物》
二十世纪上半叶,拉萨门孜康藏
局部:源自松科的松香/松油(ཤེལ་ཏ་;左侧)
檀木香(除诸天神的污秽),桦树(སྟག་པ་ཤིང་།;除父母族神的污秽)香,松树香和柏树香,本土的香文化在接受他乡芳香的同时亦没有丧失自身原本的魅力。除了今日有关本土香物的文章外,笔者已在此前的系列文章中梳理了檀香,沉香,麝香,藏红花,没药,豆蔻和乳香等常见芳香物在藏地香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寓意;而在更早的相关文章中,针对藏地的制香术已有精炼阐述。作为“藏地香味之旅”的收官之作,笔者将对藏地香文化的过往历史和材料技术做一汇总性的阐述,敬请期待!愿吉祥芳香长存于世!
《塔状煨桑台和煨桑植被》
2014年,Sherig Dentshog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