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牛津联合团队: 主族金属限域空间内构筑新型 Fe‒Fe 键

学术   2024-09-09 08:11   上海  

研究背景

自 1964 年含有 Re−Re 多重键的化合物被发现以来,过渡金属-金属键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结构的调控,包括金属键的类型和相互作用强度,可以使相应配合物具备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为开发和设计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其中,在不同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下相应的配合物会展现出多样化的磁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高自旋Fe的铁磁性耦合中表现出独特的磁性。研究发现,这类低价态的金属 Fe 中心是非常不稳定的,均需要外围大位阻的有机配体或者桥接配体来稳定金属中心。对于 Fe−Fe 键化合物,除了金属本身外,有机配体的电负性、配位方式、数量及空间效应等因素均能显著影响 Fe−Fe 键的作用强度。

截至目前, Fe−Fe 键化合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离散的非限域配体,而在限域空间中 Fe−Fe 成键的探索却止步不前。这限制了对这些化合物在限域环境下独特物理化学特性的全面理解和应用开发。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一项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在限域碳纳米腔空间中可以有效支撑和稳定 Fen 链的结构,并展现出独特的磁性特征。

然而,在实验上仍未能在类似的限域空间内实现多核 Fe 团簇的构筑及新型 Fe−Fe 成键的研究,这在实验合成上提出了巨大挑战。由此,开发出能够容纳一定数量原子或小型团簇的空腔结构,已成为在限域空间中构筑多核 Fe 团簇并研究 Fe−Fe 成键的先决条件。此外,研究发现主族阴离子团簇能够形成具有空腔的笼型结构,并且可以有效封装原子或小型团簇,这为在限域空间内合成新型 Fe−Fe 化合物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平台。通过这种策略,不仅可以探索新型 Fe−Fe 键在限域空间中的独特性质,还可以推动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新的方向。

研究内容

近期,南开大学孙忠明教授团队采用高温无机固体化学( Zintl 相前体)与金属有机化学(金属有机配合物)相结合的跨相合成策略,将 Zintl 相前体 K4E9 (E = Sn, Pb)与金属有机配合物 K[Fe(OtBu)3] 和 Fe(Cp)2 反应,制备了系列包含线性 Fe3 和菱形 Fe4 的内嵌型团簇 [Fe3Sn18]4– 和 [Fe4E18]4– (E=Sn, Pb),实现了限域空间中多核 Fe 团簇的构筑及新型 Fe−Fe 成键的研究(图 1)。
  • 图 1. 限域空间内 Fe 团簇的合成路线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团簇 [Fe3Sn18]4– 的分析表明,该团簇的基态为高自旋的七重态,其自旋单电子主要分布在 Fe3 单元。通过对 Kohn-Sham 轨道的分析可知, Fe3 片段具有未占据的 σ 反键轨道( 9a1g )及单占据的简并 π 反键轨道( 10eg )(图 2)。因此,线性 Fe–Fe–Fe 单元中每个 Fe–Fe 键可以看作平均由 1/2σ 成分和 1/2π 成分构成,总键级为 1,该分析也与计算得到的 Mayer 键级( 0.95 )相符。此外,将该团簇的锡笼与 [Pd2Sn18]4– 和 [CdNi2Sn18]6– 的结构对比可以发现,该团簇的 Sn18 笼被固定在两个 Sn9 片段从“分离”到“融合”过程的中间体阶段。
  • 图 2. 团簇 [Fe3Sn18]4– 的 Kohn-Sham 轨道能级及重要轨道等值面图

相比之下, [Fe4E18]4− 中两个 E9 片段的融合状态相比 [Fe3Sn18]4– 更加紧密,且其具有与 [Cu4E18]4– 相似的结构。[Fe4E18]4− 也具有和铜类似物相同的电荷分布,即笼携带 8 个负电荷( E188– ),而菱形 Fe4 单元的总电荷为 4+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Fe4Sn18]4− 和 [Fe4Pb18]4− 都具有 S=5 的基态,但分别具有 11B3g 和 11B1g 空间对称性。在两种态中,双占据的轨道主要为 Fe1–Fe2 和 Fe2–Fe2 的成键轨道,而单占据轨道则主要具有反键特征,从而揭示了在 [Fe4E18]4− 中存在显著的 Fe–Fe 共价键。其中,对 Fe2–Fe2′ 成键有重要贡献的三组不同的成键/反键轨道对分别是:具有 σ 特征的8ag28b2u1、具有平面外π特征的4b1u25b3g1和具有平面内 π 特征的7b3u27b1g011B3和 11B1态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 6b1和 4b3轨道的反转(在图 中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突出显示),从而使 Fe2–Fe2′ 在 [Fe4Sn18]4−  中具有更多的π反键成分,Fe2–Fe2′ 的键长变长。这一分析和实验中发现的 [Fe4Sn18]4− 中 Fe2–Fe2′ 键长比 [Fe4Pb18]4− 长 0.17Å 相符。


  • 图 3. 团簇 [Fe4E18]4– (E = Sn, Pb) 的 Kohn-Sham 轨道及重要轨道能级等值面图

本研究从实验上验证了在由主族元素阴离子团簇形成的限域空间中可以封装不同尺寸的 Fen 结构,并从理论角度分析和说明了其中所含有的 Fe–Fe 共价键。这类团簇具有的高自旋特征也使其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述文章分别以“Snap-shots of cluster growth: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Zintl ion with an Fe3 core, [Fe3Sn18]4−“Fe–Fe bonding in the rhombic Fe4 cores of the Zintl clusters [Fe4E18]4− (E = Sn and Pb)”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Chemical Science 上。

论文信息

  • Snap-shots of cluster growth: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Zintl ion with an Fe3 core, [Fe3Sn18]4−
    Zi-Sheng Li,‡ Wei-Xing Chen,‡ Harry W. T. Morgan, Cong-Cong Shu, John E. McGrady * and Zhong-Ming Sun*
    Chem. Sci., 2024, 15, 1018-1026
    https://doi.org
    /10.1039/D3SC04709A

  • Fe–Fe bonding in the rhombic Fe4 cores of the Zintl clusters [Fe4E18]4− (E = Sn and Pb)
    Wei-Xing Chen,‡ Zi-Sheng Li,‡ Harry W. T. Morgan, Cong-Cong Shu, Zhong-Ming Sun * and John E. McGrady*
    Chem. Sci., 2024, 15, 4981-4988
    https://doi.org
    /10.1039/D4SC00165F

作者简介

陈卫星 博士
南开大学

本文第一作者,2024 年 7 月在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孙忠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主族多元 Sn/Sb 团簇内金属-金属键的构筑、表征及成键研究。







李梓生 博士生
牛津大学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2021 年 9 月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 John E. McGrady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主族团簇的电子结构、成键及形成机制的理论计算研究。







John E. McGrady 教授
牛津大学
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牛津大学无机化学系主任,计算无机化学教授,主要从事理论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兴趣涉及将各种电子结构方法应用于无机体系的结构、键合、反应性和磁性问题,尤其对金属团簇化学和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别感兴趣。研究方向包括团簇的结构与成键,金属-金属键以及低维金属氧化物的电子结构等。







孙忠明 教授
南开大学
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南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主族团簇化学及金属成键研究。发展了固相-金属有机合成新方法用于高效制备多元主族团簇,精准构筑了系列团簇化合物并揭示了其成键特性及稳定化机制。课题组在 Science, Nat. Synth., J. Am. Chem. Soc., Chem.Sci.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研究工作被 C&EN、Nat. Synth.、JACS Spotlight、Chemistry World 等多次专栏评述。

期刊介绍

Home to exceptional research and thought-provoking ideas. Open and free, for authors and readers.

rsc.li/chemical-science

Chem. Sci.

2-年影响因子*7.6
5-年影响因子*8.0
JCR 分区*Q1 化学-综合
CiteScore 分14.4
中位一审周期33 


Chemical Science 是涵盖化学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期刊,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要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应能引起化学科学其它领域的读者的广泛兴趣。所发表的论文应包含重大进展、概念上的创新与进步或者是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发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等。作为一本钻石开放获取的期刊,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从该刊的论文版面费由英国皇家化学会承担,论文作者无需付费。

Editor-in-Chief

  • Andrew Cooper
    🇬🇧 利物浦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Vincent Artero
    🇫🇷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Luis M. Campos
    🇺🇸 哥伦比亚大学

  • Lin Chen
    🇺🇸 西北大学

  • Graeme Day
    🇬🇧 南安普敦大学

  • Mircea Dincă
    🇺🇸 麻省理工学院

  • François Gabbaï
    🇺🇸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

  • Subi George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级科学研究中心

  • Ryan Gilmour
    🇩🇪 明斯特大学

  • Stephen Goldup
    🇬🇧 伯明翰大学

  • Jinlong Gong (巩金龙)
    🇨🇳 天津大学

  • Zaiping Guo (郭再萍)
    🇦🇺 阿德莱德大学

  • Christian Hackenberger
    🇩🇪 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

  • Malika Jeffries-EL
    🇺🇸 波士顿大学

  • Ning Jiao (焦宁)
    🇨🇳 北京大学

  • Tanja Junkers
    🇦🇺 莫纳什大学

  • Hemamala Karunadasa
    🇺🇸 斯坦福大学

  • Maja Köhn
    🇩🇪 弗莱堡大学

  • Yi-Tao Long (龙亿涛)
    🇨🇳 南京大学

  • James K McCusker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Thomas J Meade
    🇺🇸 西北大学

  • Paolo Melchiorre
    🇮🇹 博洛尼亚大学

  • Gabriel Merino
    🇲🇽 墨西哥国家理工学院科研和高级研究中心

  • Hannah Shafaat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Dmitri Talapin
    🇺🇸 芝加哥大学

  • Toshiharu Teranishi
    🇯🇵 京都大学

  • Andrei Yudin
    🇨🇦 多伦多大学

* 2023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4)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楚甲祥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楚甲祥课题组,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方向。内部交流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