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用力过猛的“饮食文化”是满清造的孽
——熊飞骏
文明世界一提起华人,很容易想到中餐馆,好象华人除了开餐馆外就不擅长别的营生。
华人去海外如果不想打工,选择自主创业,开餐馆也是多数业主的首选,创业成功的概率也高于其他行业。
在百业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平等的文明世界,开餐馆的业主也一样杨眉吐气。无论是牛顿爱因斯坦还是华盛顿马斯克,都得食人间烟火,那些玩芯片、搞软件、捣腾航天科技的总裁们,不也偶尔来中餐馆过过嘴巴瘾吗。
不过话说回来,天资聪颖智商(非智慧)排前列的中华民族,如果只能在餐饮业秀存在感,是不是有点浪费自己的天资和智商?
“平等”的口号喊得再响,“行业含金量”仍在那里明摆着。马斯克自主俯下身段和厨子平起平座,芸芸众生会认为两人真个“平等”吗?
文明世界的人人平等,其实是尊者自主俯下身段的修养。
“行业含金量”不是以挣了多少钱来衡量,而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不是说餐馆类行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大,但以“调味”为主旋律的餐饮业,“文明含金量”就只能一直在低档次徘徊。
麦当劳肯德基对文明的贡献,不是食品的味道多么棒,而是他们的“现代管理技术”。他们提升的“管理技术”,不只是餐饮业独享,而是百业共享的文明成果。
文明世界的华人餐馆,一直在“调味”级别徘徊,在“管理”上的创新者还没听说过。
华人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文明世界华人餐馆星罗旗布,可一直没有横向联合成麦当劳肯德基式的全球性大企业。“厨子”很难晋升为“总裁”,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软肋”的硬伤。
“厨子”和“总裁”在文明世界虽然权力“平等”,但含金量差别还是很大的,提供的就业空间在宵壤之间。
…………
飞骏的民族自豪感一直很强,认为华人的天资和智商不但远超黑人印第安人,还不在引领现代文明的欧美白人之下。一个如此聪明的群体,一个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口优势,为何对现代科学发明的贡献近乎空白呢?
在这个问题面前,绝大多数正常人的首选择答案是社会制度的硬伤,可先进社会制度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文明人的设计与实践。华族精英如果肯在这方面下真功夫,一样能探索并实践出三权分立和美利坚宪法。
飞骏对这个问题也苦苦思索了好几年,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华人过于重视自己的嘴巴,在“饮食文化”上用力过猛,终其一生都在吃喝方面花费了太多的精力。那些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体面社会,仍在“好吃好喝”层面努力奋斗永不止步。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已经丰衣足食的体面社会,如果仍沉溺于吃喝层面的丰富多彩,就没多少精力去探索实践更有意义能增进人类福祉的文明成果了。
华族一直在“饮食文化”上用力过猛吗?
非也!
都是满清造的孽!
华人多看过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己过嘴巴瘾,菜肴花样都很简单,上品主菜也就现切几斤熟牛肉,餐具也以普通瓦盆和精瓷碗为主,连柴大官人招待贵宾的宴席也是寥寥几大碗。今天餐馆菜单上那些琳琅满目的菜品,在这两部小说里是天方夜谈。这两部小说虽然是说三国和北宋年间的故事,但都是元末和明朝创作的。小说的很多细节是作者所处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说明明朝以前华族的饮食文化,花样还是相当简单实在的。
再回头看看晚清创作的《红楼梦》,王熙凤口中吐出的那些天花乱坠菜品和做工精美餐具,哇噻!几个人一餐的开销,就够庄户人家过一年了。
女真人生活在东北苦寒地带,饮食应该是简单实在的,入主中原后为何在“饮食文化”上用力过猛,折腾出花样翻新的菜肴呢?
我认为这是女真人统治策略的一部分,是引诱汉人堕落的主方式之一。让汉人沉溺于口腹之乐,就没多少精力去关注尊严和进步;一旦习惯了“埃及肉锅”,就对奴隶处境安之若素了。那些希望引领族人“出埃及”的良心精英,会招致多数族人的同仇敌忾。
女真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强悍体力和进取精神,入主中原前期仍保持餐桌的简单实在,宫廷开支只相当于明末皇宫的百分之五以下。到了乾隆时代,多数女真人也无法抗拒汉族美食的诱惑,掉进了自己当初设置的“套”,也跟着批量腐败堕落了。
欧美很多去中餐馆过嘴巴瘾的成年人,基本不带未成年小孩前来,主要原因也是防范中餐美味腐蚀并进而败坏小孩的“胃口”。
女真人统治中国正值科学和管理技术开始起飞的关键时段,导致华人错失了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列车,排除在工商革命和制度创新的文明大门之外,与绝大多数科技发明无缘。
中国的“过度饮食”,到了九零后这一代发展到走火入魔地步。
我国中小学食堂的餐饮性价比,受到广泛垢病并非家长挑剔。文明国家的中小学餐饮,要么免费要么学生自带午餐,无保温饭盒者校方提供免费加热设备。校方绝不会想到从学生餐饮中牟利,否则就会吃不了兜着走。我国在这方面离文明国家还有很远的距离。
我国很多中小学,午餐时分出现在校园门口的家长送饭大军,成为人类世界的一大奇观。那些不辞辛劳天天往返学校送饭的家长,绝大多数不是节俭或认为学校食堂饭菜太贵,也不是抵制质量存疑的“预制菜”,事实上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预制菜”是啥东东;而是自家孩子嫌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没有母亲全身心烹调的饭菜美味可口。
我国很多中小学食堂的“牟利机制”是毋容置疑的事实,学生饭菜性价比不但做不到价廉物美,也远离公道公正层面;但多数中小学饭菜的味道,并没有糟糕到难以下咽的地步。多数家长坚持去学校送饭的原因,还是太过在乎孩子吃喝的缘故。
我国好吃“外卖”的年轻人比例,超出了人类世界任何一个族群。多数吃外卖者并非学习工作太忙没时间做饭,而是“外卖”饭菜的味道远超自己动手做的饭菜。
“外卖”饭菜的味道之所以那么牛,个中秘密就是超剂量“调味品”。超剂量调味品不但损害身体健康,还败坏吃者的“胃口”。常吃“外卖”的人,自己做的饭菜就味同嚼蜡,就会对“外卖”形成依赖性,就如毒瘾患者依赖上海洛英一样。
中国移民欧美的华人,无论是富豪还是靠打工讨生活的平民,最难过的第一关就是那边饮食的单调乏味。欧美体面社会的一日三餐,在华人打工仔眼中和丐帮差不多。
食品的营养和花样味道可是两回事。吃简单饭菜的欧美人一个个身高体壮,比讲究吃喝爱好山珍海味的华人,拥有明显的体能优势。
…………
三十年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多数国民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一穷二白饥寒交迫成为不可思议的久远往事。
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族群,如果依旧花费过多精力和资源去谋求好吃好喝,在“饮食文化”上用力过猛,就永远也不可能走上文明进步的轨道。已经成为“过去式”的饥寒交迫,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卷土重来,再度主宰国民的生活。
二○二四年十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