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三四九:柴胡的三阶段用量——治愈阵发性憋闷、胸背痛、气短案

文摘   健康   2024-05-08 21:16   河南  

点击关注何庆勇经方,我们只分享干货!!!


医案三四九
本周与您分享的医案是:柴胡的三阶段用量——治愈阵发性憋闷、胸背痛、气短案
关键词:柴胡的三阶段用量(1-6g升举阳气;6-20g疏肝解郁;20-60g解肌退热);小柴胡汤方证





病例实录



陈某,女,52岁。初诊日期2013年07月12日。


主诉:一过性憋闷、胸背痛1年余,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轻度憋闷、常于睡眠中出现前胸后背部一过性疼痛,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2012年12月查冠脉CTA:左前降支中段浅层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形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稍有压低,曾于某医院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冠脉心肌桥,服用多种中西药,仍憋闷、胸背痛反复发作。
1天前患者因外感出现憋闷、胸背痛加重,伴周身乏力,发热38.1℃。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阵发性憋闷,胸背痛,上半层楼即发作,喜努力呼吸,气短,两侧太阳穴胀痛、跳痛,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粘痰,发热37.5℃,全身乏力,以双下肢为甚,口苦,咽干,头晕,纳差,口渴不欲饮,近3日眠差,大便1-2日1次,成形,小便调。


查体:舌边尖红,苔白腻,脉弦沉。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小柴胡汤的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本案患者症见发热37.5℃,口苦,咽干,头晕,纳差,脉弦沉。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小柴胡汤证。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谓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之“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本案患者初诊时症见阵发性憋闷,喜努力呼吸,气短,全身乏力。故符合升陷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升陷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中医诊断:胸痹 小柴胡汤证 升陷汤证。西医诊断:1.心脏神经官能症 2.冠脉心肌桥。
治疗:方用小柴胡汤合升陷汤合天麻、钩藤、菊花。
柴胡25g,清半夏9g,黄芩18g,生姜6g,
党参20g,大枣8g,生甘草10g,生黄芪60g,
知母12g,桔梗18g,升麻10g,天麻60g,
钩藤15g,菊花18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诉服用中药第2天即体温恢复正常。服用中药第3天后即纳佳。现憋闷已愈,现在上四层楼仍不发作憋闷、胸背痛。口苦、咽干、头晕基本痊愈,仍有两太阳穴胀痛,偶有干咳,无痰,全身乏力缓解,但仍双下肢乏力。大便1日2-3行,成形。舌尖红,苔白腻。脉弦。

治疗:方用小柴胡汤合天麻钩藤饮。
柴胡15g,清半夏12g,黄芩18g,生姜6g,
大枣10g,党参9g,天麻60g,钩藤30g,
石决明(生)12g 栀子12g,牛膝20g,桑寄生18g,
夜交藤20g,茯苓18g,益母草12g。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4剂后患者诸症若失。患者在门诊坚持中药汤药治疗,憋闷、胸背痛未见复发。





按语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原文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的方证主要有七条:①胸胁苦满;②往来寒热,发热或持续低热;③口苦;④心烦喜呕;⑤不欲饮食;⑥咽干;⑦目眩。本案患者症见发热37.5℃,口苦,咽干,头晕,纳差,脉弦沉,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故用之以和解少阳,透邪外出,解肌退热。

这里重点强调一下,柴胡的三阶段用量:第一阶段是:1-6g升举阳气,如清末民初《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升陷汤中用柴胡一钱五分,约5.4g,金元时期的补中益气汤用柴胡三分,即1.2g。第二阶段是:6-20g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第三阶段是:20-60g或更多(退热至少20g以上)解肌退热,透邪外出,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均是用半斤,约120g。正如明代贾九如的《药品化义》说:“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若多用二、三钱(约11g),能去散肌表,属足少阳胆经药,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若少用三、四分(约1.4g),能升提下陷,佐补中益气汤,提元气而左旋,升达参芪以补中气。”本案患者初诊时用柴胡25g,主要是取柴胡的解肌退热,透邪外出之功效。






方证总结

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的方证主要有七条:①胸胁苦满;②往来寒热,发热或持续低热;③口苦;④心烦喜呕;⑤不欲饮食;⑥咽干;⑦目眩。
医案来源:《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
编辑:学生宋昕宾
校对:学生刘锦
往期推荐
招募通知|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招募高血压病患者,免费治疗!
医案三四八:经方与时方接轨愈重症——冠心病7个支架术后胸闷案
医案三四七: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升陷汤治愈胸闷、憋气、心悸案
医案三四六:经方叠用治疗冠心病支架、搭桥术后合并肺纤维化患者胸闷、憋气案
医案三四五:大柴胡汤加重剂天麻治愈腔隙性脑梗塞头晕案
重要通知: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招聘!优秀的博士生,还在等什么?欢迎有志同道加入!
何教授新书《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已出版,更多精彩尽在书中。

“白夜”系列一

《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

“白夜”系列二 

《<伤寒论><金匮要略>与疑难病的治疗》



《伤寒“类方—方证—主证”传讲录》

《金匮“辨病—方证—主证”传讲录》






新书《经方传承实录》已出版!淘宝、京东各大平台均可购买,一起传承经方!






最新版《白夜》系列重磅推出!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新书《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已出版!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何庆勇教授简介

何庆勇,字鹏伟。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荣耀医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卫健委)
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



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何庆勇教授的大量医案被收录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伤寒论》课程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针对《伤寒论》提出了“类方—方证—主证”辨证新体系,针对《金匮要略》提出了“辨病—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2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核心期刊论文133篇,发表SCI文章37篇,独著或主编《伤寒“类方-方证-主证”传讲录》《金匮“辨病-方证-主证”传讲录》等学术著作20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出版1年内均销售超过10000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超10万人次。
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黄,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

扫码关注,传承经方



快来加入我们吧!
本公众号用于传播《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古书的临床应用经验,定期公布何庆勇教授的讲座、培训信息,交流医案。与何庆勇教授一同步入中医经典的殿堂!





































何庆勇经方
传播《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古书的临床应用经验,定期公布何庆勇教授的讲座、培训信息,交流医案,共同发展传承中医药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