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三四八:经方与时方接轨愈重症——冠心病7个支架术后胸闷案
文摘
健康
2024-04-29 22:31
河南
本周与您分享的医案是:经方与时方接轨愈重症——冠心病7个支架术后胸闷案关键词:栀子大黄汤加味;金匮肾气丸;如有重物垂在心上(4剂而愈)任某,男,49岁。初诊日期:2013年01月18日。
主诉:反复胸闷5年,下半身畏寒怕风半年。
现病史:患者5年前因持续性胸闷、胸痛,疼痛放射至后肩背及下齿,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诊为冠心病,2007年到2008年陆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同仁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3次(具体时间不清)分别于左前降支装1个、2个、3个支架共6个支架,同仁医院行第4次冠状动脉支架手术装1个支架(合计7个支架),术后持续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4个月,后坚持服用替米沙坦胶囊、阿司匹林等药物,术后病情平稳,唯胸闷反复发作。半年前出现下肢畏寒怕风,头胸部怕热明显,头颈部易出汗,患者因此痛苦不堪。
刻下症:持续性胸闷、心前区紧缩感,如有重物垂在心上,晨起头昏沉,偶有一过性耳鸣,耳鸣如蝉,视物模糊,头胸部怕热明显,自汗较多,动则汗出,以头颈部汗多为主,全身乏力,咳嗽,咳少量白稀痰,口干,口苦,咽干,心烦,易急躁,反酸烧心,下半身(肚脐以下)畏寒怕风,常年穿棉裤,常腹胀,阳痿,纳可,大便时干时稀,小便量少赤黄,眠差,夜寐时有憋醒。
查体:面色红甚,体形肥胖,舌紫暗、胖大,苔薄黄,脉沉细,左手尺脉弱。
既往史:30年前因胃溃疡行胃部分切除术,切除面积为全胃的五分之一。高血压病史5年,现一直服用替米沙坦胶囊、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控制血压;血脂异常5年,未系统治疗,2011年发现脂肪肝。严重焦虑抑郁症状态1年,现一直服用马来酸咪达唑仑片、奥沙西泮治疗。辅助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供血右优势型,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支架内无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回旋支支架内无明显狭窄,支架远段70%狭窄,血管细,前向血流TIMI 3级;右冠状动脉中段60%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结论:冠心病PCI术后,主要累及回旋支、右冠脉。《金匮要略》:“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栀子大黄汤方: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栀子大黄汤加味方(栀子、淡豆豉、大黄、枳壳、桔梗、茜草、红花)是笔者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剂之一。笔者临床体会到栀子大黄汤加味方的方证是:胸痛或后背心疼痛,以刺痛为主,口干,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数。本案患者舌紫暗,先后行支架手术4次(置入支架7枚),体形肥胖,面色红甚,头胸部怕热明显,口干,口苦,咽干,心烦,易急躁,苔薄黄。符合栀子大黄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栀子大黄汤证。本案患者冠脉多处狭窄(多个支架术后),舌紫暗,常腹胀,大便时干时稀。符合《时方歌括·卷下》丹参饮之血瘀气滞络阻的病机,故合用之以活血理气通络。诊断:中医诊断:胸痹 瘀热上扰 虚阳上越。西医诊断:1.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Ⅲ级 支架术后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3.严重焦虑抑郁症 4.胃部分切除术后 5.高脂血症 6.脂肪肝。炒栀子15g,酒军5g,枳壳15g,淡豆豉15g(注:现笔者多用淡豆豉45g),茜草12g,桔梗15g,红景天30g,丹参30g,檀香5g(后下),砂仁5g(后下),肉桂3g,附子10g(先煎1小时),二诊:患者诉如有重物垂在心上的感觉已愈,胸闷已好转70-80%,下半身畏寒怕风已好转约70-80%,头昏沉症状消失,头颈部易出汗,咳嗽,偶有少量黄痰,口干、咽干好转,仍心烦、易急躁,全身乏力明显,自汗出,阳痿,纳可,眠差,难眠易醒,二便调。舌淡红、胖大,苔略黄腻,脉弦细,左手尺脉弱。炒栀子15g,酒大黄2g,枳壳15g,淡豆豉15g(注:现笔者多用淡豆豉45g),茜草12g,桔梗15g,红景天30g,丹参30g,檀香5g(后下),砂仁5g(后下),肉桂3g,熟地15g,山药15g,丹皮20g,泽泻20g,山茱萸15g,11剂后患者诉胸闷已愈,全身无乏力,下肢已无畏寒、畏风,头颈部易出汗,口干、咽干明显好转,仍心烦、易急躁,阳痿,纳可,眠差,二便调。门诊坚持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诸症若失。随访半年患者胸闷、下半身畏寒怕风症状未见复发。(一)栀子大黄汤加味:栀子大黄汤出自《金匮要略》:“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栀子大黄汤方: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栀子大黄汤是仲景原本用来治疗酒毒湿热黄疸证。笔者在临床中常在栀子大黄汤的基础上,改枳实为枳壳,加桔梗、茜草、红花等用于治疗热蕴血瘀型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案患者舌紫暗,先后行支架手术4次(置入支架7枚),体形肥胖,面色红甚,头胸部怕热明显,口干,口苦,咽干,心烦,易急躁,苔薄黄。辨证当属热蕴血瘀证,故用栀子大黄汤加味(栀子、大黄、枳壳、淡豆豉、桔梗、茜草、红花)以清热活血。(二)引火归原(肉桂、附子或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是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的方剂。原方由干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二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组成。笔者常将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改为肉桂3g,并改为汤剂(即《医宗金鉴》中的桂附地黄汤),用于治疗虚阳上越(火不归原)之证,屡屡获佳效。本案患者是上热(虚阳上越):面色红甚,头胸部怕热明显,自汗较多,动则汗出,以头颈部汗多为主,全身乏力。下寒(水寒不养龙):下半身(肚脐以下)畏寒怕风,常年穿棉裤,患者因此痛苦不堪。本案患者辨证当属虚阳上越,火不归原证,故用肉桂、附子或金匮肾气丸以引火归原。✦栀子大黄汤加味方的方证是:胸痛或后背心疼痛,以刺痛为主,口干,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数。何教授新书《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已出版,更多精彩尽在书中。“白夜”系列二
《<伤寒论><金匮要略>与疑难病的治疗》
新书《经方传承实录》已出版!淘宝、京东各大平台均可购买,一起传承经方!
最新版《白夜》系列重磅推出!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新书《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已出版!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何庆勇教授简介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荣耀医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卫健委)。
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何庆勇教授的大量医案被收录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伤寒论》课程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针对《伤寒论》提出了“类方—方证—主证”辨证新体系,针对《金匮要略》提出了“辨病—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2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核心期刊论文133篇,发表SCI文章37篇,独著或主编《伤寒“类方-方证-主证”传讲录》《金匮“辨病-方证-主证”传讲录》等学术著作20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出版1年内均销售超过10000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超10万人次。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黄,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本公众号用于传播《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古书的临床应用经验,定期公布何庆勇教授的讲座、培训信息,交流医案。与何庆勇教授一同步入中医经典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