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三三五:寒热并进,正是无上神妙之处
文摘
健康
2024-03-02 23:08
河南
关键词:冠心病寒热错杂案;寒热并用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之一蔡某,女,81岁。初诊日期:2013年4月26日。
主诉:阵发性胸闷、心悸6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6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于我院住院治疗,诊为冠心病,予以常规治疗,出院后患者仍胸闷、心悸时作。2011年2月因阵发性胸闷、心悸于我院住院治疗,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中段两处局限性狭窄80%,并于前降支及对角支各放入支架1枚。之后仍出现阵发性胸闷、心悸。
患者于3天前胸闷、心悸发作,并较前加重,遂就诊于我处。刻下症:胸闷、心悸时作,发作时伴前胸、后背刺痛,严重时痛如刀割,憋气,上半身冷汗出,全身乏力,头晕,眼前黑矇,后头项部紧痛不舒,每于饱食及饮水后发作。经常性胸闷、心悸持续约20分钟至1小时。眠差,每晚睡眠约4小时。平素疲乏无力,口咽干,口苦,偶有烦躁,纳差,偶烧心、反酸,脘腹胀满。平素上半身怕热,下半身怕冷、怕风,疼痛,尤以膝盖及以下冷甚,双下肢遇冷则抽筋。咳嗽咯痰,痰色白质粘。夜尿2-3行,大便干结,2-3天1行。
查体:体形偏瘦,面色㿠白,舌淡暗,苔白厚腻。脉弦按之无力。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现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尚可。
辅助检查:心电图:1.窦性心律 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V1、V2、V3导联T波倒置,V4、V5导联T波双向。
西医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术后 心功能2级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总结前贤经验,结合笔者临床体会,笔者认为乌梅丸的方证是:脉弦按之无力,脘腹胀满或痛,或胁痛,不欲饮食,肢冷,心中疼热,烦躁,口干,上热(上半身热或胃热)下凉(下半身寒或肠寒),大便稀溏或干结。本案患者症见胸闷、心悸时作,发时伴上半身冷汗出。口咽干,口苦,纳差,偶烧心、反酸,脘腹胀满,偶有烦躁,平素上半身怕热,下半身怕冷、怕风,疼痛,尤以膝盖及以下冷甚,双下肢遇冷则抽筋,大便干结,2-3天1行,脉弦按之无力。符合乌梅丸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乌梅丸证。本案患者症见纳差,偶烧心、反酸,脘腹胀满,舌苔白厚腻。符合平胃散湿滞中焦的病机,故用之以化湿健脾和味。黑顺片18g,川椒15g,苍术20g,厚朴15g,二诊:患者诉胸闷、心悸症状好转约70%,现白天发作胸闷、心慌1~2次,每次持续约1~2min,后头项部紧痛、口苦、咳嗽、咳痰、下肢疼痛均已愈。前胸、后背疼痛、全身乏力明显缓解,纳可,仍双下肢怕冷、怕风,较前稍缓解。汗少,大便1-2日1次,大便偏干,舌暗苔薄黄,脉弦细按之无力。治疗:原方加川芎15g(说明:川芎与石韦为治疗心悸的药对),6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三诊:患者诉已经3天未发作胸闷、心慌。仍有头晕,眼前黑矇,每于饱食及饮水后发作,双下肢发凉及乏力,纳眠可,小便可,大便偏干,面色㿠白,舌淡暗苔白,脉细滑。茯苓30g,生白术60g,生姜8g,黑顺片15g(先),生白芍10g,桂枝12g,炙甘草30g,赤芍10g。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病的主方,可惜多限于治疗蛔虫、下利。实际上大大缩小了乌梅丸的功效。如清代柯琴的《伤寒来苏集》说:“其人静而时烦,与躁而无暂安者迥殊矣。此与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能食,食即吐蛔者,互文以见意也。”又说:“看厥阴诸证,与本方相符,下之利不止,与又主久利句合,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也。”笔者也认为乌梅丸可以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之寒热错杂证。同时乌梅丸的组方还符合仲景提出的“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原则。清代余啸松《方解别录》序说:“元明以来,清逐淆乱,而用药者专尚偏寒、偏热、偏攻、偏补之剂,不知寒热并进,攻补兼投,正是无上神妙之处。后世医家未解其所以然,反谓繁杂而不足取法。”当代名医李士懋也说:“偶方的应用,恰似天上神妙的交响曲,阳春白雪,较之奇方,别有一番境地”(李士懋,田淑霄。《火郁发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笔者认为偶方、寒热并用乃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之一。笔者临床体会到,乌梅丸对很多内科杂病,有意想不到的佳效。乌梅丸的方证是:脉弦按之无力,脘腹胀满或痛,或胁痛,不欲饮食,肢冷,心中疼热,烦躁,口干,上热(上半身热或胃热)下凉(下半身寒或肠寒),大便稀溏或干结。本案患者的一组症状是寒证:胸闷、心悸时作,发时伴上半身冷汗出。下半身怕冷、怕风,疼痛,尤以膝盖及以下冷甚,双下肢遇冷则抽筋。另外一组症状是热证:口咽干,口苦,偶有烦躁,平素上半身怕热,大便干结,2-3天1行。加之患者纳差,偶烧心、反酸,脘腹胀满,胸闷、心悸时作,脉弦按之无力。符合乌梅丸的方证,故用之以清上温下。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乌梅丸中的乌梅不是用来酸敛收涩,而是用来补肝之正气虚弱,促使春生上达。正如张隐庵说:“(乌梅)主下气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气上升,则逆气下降矣。”“得东方之木味,放花于冬,成熟于夏,是秉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上达也,后人不体经义,不穷物理,但以乌梅为酸敛收涩之药,而春生上达之义未之讲也。”✦乌梅丸的方证是:脉弦按之无力,脘腹胀满或痛,或胁痛,不欲饮食,肢冷,心中疼热,烦躁,口干,上热(上半身热或胃热)下凉(下半身寒或肠寒),大便稀溏或干结。何教授新书《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已出版,更多精彩尽在书中。“白夜”系列二
《<伤寒论><金匮要略>与疑难病的治疗》
新书《经方传承实录》已出版!淘宝、京东各大平台均可购买,一起传承经方!
最新版《白夜》系列重磅推出!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新书《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已出版!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何庆勇教授简介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荣耀医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卫健委)。
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何庆勇教授的大量医案被收录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伤寒论》课程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针对《伤寒论》提出了“类方—方证—主证”辨证新体系,针对《金匮要略》提出了“辨病—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2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核心期刊论文133篇,发表SCI文章37篇,独著或主编《伤寒“类方-方证-主证”传讲录》《金匮“辨病-方证-主证”传讲录》等学术著作20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出版1年内均销售超过10000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超10万人次。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黄,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本公众号用于传播《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古书的临床应用经验,定期公布何庆勇教授的讲座、培训信息,交流医案。与何庆勇教授一同步入中医经典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