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那点事:我为老师捡柴火

文化   2024-08-24 23:27   湖南  

我为老师捡柴火

     小时候给老师捡柴火是家常便饭,我们的上一辈也是这样过来的。

我所读的村小叫里仁小学,就在大山脚下,地理条件非常好,柴方水便。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就是六七个的样子,最多不超过八个人,他们都是轮流煮中餐,那些做饭菜要烧的柴火,都是学生从后面山里捡来的。
学校一共五个年级,低年级是不用捡柴火的,四五年级才有任务。我们都羡慕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去山里捡柴火,高年级的同学却羡慕我们低年级不用给老师捡柴火。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到了四年级,开学的第一次劳动课就是给老师捡柴火。班主任戴老师安排了任务,说大家要比一比,看谁捡的多,回来要过称,完不成任务要挨批评。那些从未单独捡过柴火的女同学犯难了,有的说早知道要捡柴火就要带个背篓来。有的机灵人就找到老师,找根什么绳子备着,到时候捆柴需要。
那个时候学校烧的柴火基本上是干枯的杉树叶子,有点刺手。大伙儿去学校后山上捡一节课的时间,全班三十余人,每人提个“鸟窝”回来,聚少成多也够老师们烧一个星期。有的同学也偷懒,找些理由搪塞的,说捡了不少,就是不会捆扎。老师自然不相信,说大家伙都会就你不会,在路边抽一把稻草做绳子都可以捆回来。无奈,那些偷懒的只好停课慢慢悠悠地重返后山。他们非常乐意,因为不喜欢读书,后山成了乐园。
有一次秋收之后,我班分到捡柴火的任务,老师提前发了通知,要我们做好准备。有的就在家里找了牵牛的绳子,有的背了扯猪草用的竹篓子。速度快的也就二十分钟,捡个十来斤杉叶是很简单的事情。班里的“草寇王”可不乐意了,他带着几个顽皮的同学就去渠水里捉螃蟹去了。柴火没捡,螃蟹倒是捉了不少。眼见无法交差,他们在回来的路上把人家畲里的竹桩木桩扯出来,敲掉泥土,一人扛几根丢到厨房后面。老师问起来,都说是路边捡到的,树桩比杉叶更耐烧。老师半信半疑,把那些桩子放到墙角。还未等到放学的时候,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汉子就来到学校,骂道:“咯些雅(野)鬼,冇得名堂,看我不打断他的手。”“草寇王”知道是来找麻烦了,拉了几个同伙背了书包悄悄从后门溜了。害得我们守规矩的同学受了一下午的政治教育。
后来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再度发生,校长要求班主任带着学生一同去捡柴火,同去同回,严格监督。老师挑了一担淤筛,女同学把捡好的杉叶码到淤筛里,男同学则自己捆扎,个子高大一点的就背着,个子矮小的就用扦担抬着。这样过了四年级。同学们都不乐意了,觉得有老师参与实在是没有自由,不敢放肆玩,不敢放肆唱阳戏(武冈阳戏源于傩戏)里的歌。
到了五年级,老实的还是老实的,捡了柴火就立马回到学校,那些胆子大的像“草寇王”等人,捡了柴火就往自己家里放,不再交给老师。有一次,“草寇王”又把柴火送回自己屋里,被老师通知了家长。家长来了,挑了一担干枞树枝,对老师说算是认错道歉,这一担可以抵得上人家捡十次,以后他儿子就不用捡柴火了,只要他读书就行。老师很尴尬,对家长说,这样做不对,要有纪律观念。家长撂下柴火,哼哼着就走了,再无下文。从此,“草寇王”也就不再捡柴火,老师也不过问他捡不捡柴火,读不读书。
那时我觉得捡柴火并不是一件很坏的事,相反还觉得有趣。尽管内心里有点不爽,但是并不排斥,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需要干这些活,砍柴,看牛,喂鹅,扯猪草,都是孩子做的事情。加之,学校后山也实在成了我们的乐园,老师吃中餐的时候,后山成了我们放风的场所。
现在的里仁小学早已消失在滚滚红尘之中了,还原到了远古时代的渠渡庙,整天香火不断。这里没有书声,没有少年的身影,后山树木丛生,荆棘遍地,听村民说常有野兽出没。

本人散文集《俗世烟火》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一本接地气的生活散文专著,定价59.8元。全书由十辑组成,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与读书、生活感悟。以文会友,在文末打赏40元,留下您的大名与联系方式,即可快递到手。

红楼一痴
纯文学创作。红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