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死理

文化   2024-07-11 12:12   湖南  

认死理

认死理的人多着呢,从古至今都没少过。
认死理当然并不见得十分可怕,如果此人认定的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说明他掌握了真理,我们不但不厌恶他,相反会尊敬他。布鲁诺就属于这种人。
但是绝大部分认死理者,并不是他掌握了真理,而是否定真理或者否定事实,不遵循逻辑,臆造出只有他自己觉得正确的观点或结论。这就有点可怕,甚至有害了。

在网络微信群里遇见一陌生人,看了我的文章给我发信息聊起了莫言以及毛XX对莫言的批判。她不喜欢莫言,仇恨莫言,批评我是受到前苏联赫鲁晓夫思想的影响,给我扣一顶大帽子,这倒无所谓。荒唐的是,她说全中国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反对莫言。我问她这个依据是什么。她说网上有投票。真是无语。我说全国人口普查的准确率都做不到百分百,网上别有用心者搞了个投票,竟然可以得出结论: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反对莫言。这个逻辑在哪里?这样的网络喷子连基本的逻辑常识都不具备,如此以偏概全,真的荒唐头顶。就是这种人,本来不学无术,也不好好读书,莫言的书都没读过几本,就敢对莫言大声开骂,这就显示了她的无知者无畏。对于作家的批评,是要以作品为依据的,客观公正地展开批评,不是谩骂,不是动则就上升到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高度。政治与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创作,在历史上造成的伤害还不够大么?

曾经有一语文老师,在讲解成语的时候,主观臆断,遭到学生的质疑。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了争论。这本是很正常的,可是这老师却认死理,坚持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当学生拿出几个版本的成语辞典找到该成语给他看,他认为辞典也有问题,看看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仍旧怀疑权威出版机构审稿不严谨。老师的理解对还是不对,学生信谁的,当然学生心里有数。这个认死理的老师不能从学理上说服学生,导致的后果是失去了学生的信任,被学生贬为“不学无术”“误人子弟”。与学生发生争执的时候,最好冷静反思,不要认死理。你绝对否定学生是错的,甚至怀疑辞书有问题,那么工具书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学生就会很迷茫。
我曾经也遇上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也是关于成语的。有个成语叫“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学生问“行”字怎么读。我告诉他们,应该读“hang”,阳平。学生说老师错了,他们找来了不同版本的词典,都说读“xing”,阳平。当然,一般人都会遵循辞书上的读音。我解释道,读“hang”阳平是正确的,读“xing”阳平也是正确。为什么两个都正确。这就要给学生从学理上进行阐释。这个成语里的“山”与“行”用的是比喻。从行文结构来看,“高山”与“景行”是对文。山,是实指的,行,也应该是实指的。只有当“”表示“道路”时,“高山”与“景行”才可以形成对文结构。“景行”就是“四通八达的大道”,用它来比喻人的德行高尚。为什么后来读音成了“xing”,这跟语言的演变有关,“行xing”这个词的词义发展,产生了“行为、德行”等含义,在汉字的简化中,有的读音古今合一了,词典上就出现了变化。现在的汉字读音改革,好多字的古音都删掉了,不再使用。比如“衰cui”,读音已经从课本里消失了,“斜xia”这个音也消失了。这个不足为奇,只要老师讲解清楚了,学生就不存在有疑问。
当然,有的认死理可能是出于保护他的“知识产权”,或者他的“发明创造”。有一次与一个老同事品茶。老先生说他对茶不太感兴趣,不过最近他在研究茶,他发现了一个颠覆“三观”的问题。他说茶的味道如何,好不好喝,与茶的本质没有多少关系,与之有关的是人体胃里的某种蛋白酶,这种蛋白酶丰富与否,茶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这是真正颠覆“三观”的认识。我说我是学文科的,中学六年好歹学了四年生物学,从没有听过这种说法,味觉的问题在口腔,在舌上,与胃没有关系。他坚持说不是这样,绝对是胃里蛋白酶的作用。
实践过去十几年了,他一直没有找到依据来证明茶的味道与胃蛋白酶相关。这个是不需要争论的,因为违背常识,数百年来的生物学没有给他提供支持的依据。所以说起来是件搞笑的事情,他要认死理,与你何干?这样的争论除了影响心情,似乎没有利弊可言。
世上偏就有这样认死理的,而且为数不少。当然也有貌似“高知”人士,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其实别有用心。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还住在云台岭。一天,学校里进来了一个很牛B的人。此人说他已经找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纰漏,他有足够的能力推翻爱因斯坦的结论,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误的。无奈的是缺乏科研经费,因为谋生缺乏研究时间。呵呵,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此话一出,雷倒了不少数理老师。据他本人说,他是个下岗职工,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工厂,市场经济改革,企业倒闭了,作为管理人员的他没有技术,吃饭都成问题。有感兴趣的老师与之交流,听得似乎有理,也有人慷慨捐助的。后来一想,这个人是穷疯了,采取这种手段来骗钱,当然比去乞讨要体面得多。时至今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仍是经典,没有谁撼动得了。这个“认死理”的下岗职工,其实并不是“认死理”,他之所以这做样,无非是想给人留下有真才实学、很执着很坚定的印象,以此来博得读书人的认可。他本质上就是一个骗子!
认死理与欺骗是有关系的,要么欺骗别人,要么欺骗自己。有的出于虚荣,错了不愿意认错悔改;有的因为思维偏狭,性格固执,一根筋到底。所以,并不是每个认死理者都值得尊敬。对待这类人,最好避而远之,“夏虫不可语冰”,争执是毫无作用的。

本人小品随笔集《凡尘片羽》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辑:负暄碎语、生活踏浪、教读之间、师恩如海。系作者近几年创作成果的结集,内容丰富,涵盖多种文体,小小说,杂文、书评、时评,教学感悟,凡22.6万字,定价58元。以文会友,在文末打赏40元,留下您的大名与联系方式,即可快递到手。

红楼一痴
纯文学创作。红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