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狂泉》

文化   社会   2024-04-29 10:26   湖南  

《狂泉》

选自《宋书》,作者:沈约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 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宋书》之《袁粲传》。《宋书》为梁代沈约所撰。沈约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人物,提出五言诗之“八病”说,与周颙“四声”说齐名。《狂泉》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寓言,后世多有改编,记得《笑林广记》曾把它改编成《愚泉》其核心内容不变。
笔者在此先简要叙述一下《愚泉》。说有一座小城,据说城里人都很富有。有个聪明人在离城不远处发现一眼泉水,甘冽可口,喝过的人都变傻了。这个聪明人便从中发现了商机,把愚泉水引进了城里。城里人喝了愚泉水后都变傻了,聪明人便挑着担子进城收割财富,结果被城里人发现这个乡下佬自带饮水,不喝愚泉。便商量着说,此人有问题,非疯即癫,便有几个彪形大汉强行灌他愚泉水,这个聪明的乡下佬也与城里人一样的傻了。
这个故事有趣,有趣在自作聪明者往往会成为孤家寡人,其最后的结局与众人一样,非“狂”即“愚”。在人类的认知思维里,我们最喜欢把自己作为参照,同时与众人比较。喝了狂泉水的城里人,无一例外的变成了狂人,在各自的眼里,他们每个人与自己一样,便觉得大家都是正常人,只有国君自己挖井汲水,不饮狂泉,在众人眼里自然就成了异类,成了真的“狂人”。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寓言,它就揭示了这种思维。两个骗子之所以能忽悠全城的百姓,就是因为他们掌控了有绝对权威的国王,给国王彻底洗脑,让其明白“愚蠢的人是看不到新衣裳的,只有聪明人才可以看到”, 上行下效,全城都被两个骗子忽悠。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国王不穿衣裤在游行,不只是两个骗子与小孩明白,为何没有一个成年人出来揭穿这个骗局?原因很简单,谁也不想做“异类”,做“异类”的结果可能会很惨。只有那个“童言无忌”的小孩说出了真相:国王没有穿裤子。这个小孩是“异类”,他的惊天之举,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但这个“异类”的小孩才真正是人类的“良知”。
《愚泉》中的乡下人想去城里收割财富,估计是带着极大的满足进城去的,想着即将暴富,他的高兴、兴奋、幸福劲儿恐怕难以形容。认为摆弄那些“愚蠢”的城里人,那不是小菜一碟么。结果呢?估计傻得几斤几两都认不出来了。这个乡下佬贪的是城里人的钱财,《狂泉》里的国君想的恐怕是忽悠一群傻子比治理一群正常人要简单。殊途同归,都是极端功利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是很难摆脱“从众心理”的。一个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如果没有十分确定的把握,他常常会受到外界负面信息的干扰而改变或者放弃自己的认识。在WG期间,当很多人都把伟人的思想当做绝对权威的时候,一些大知识分子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是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当一些人开始“揭露”“批判”别人的时候,昔日的朋友、战友、同窗、同事、学生甚或亲人都反目成仇,坚决与对方划清界限。在“非左即右”极端思维的影响下,站错队的后果很严重。历史无不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不论是《狂泉》还是《愚泉》,揭示的道理是一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在浊世社会,能保持名节全身而退者,寥寥。嵇康不站队,不低头,不配合,最终人头落地。方孝孺不屈服于明成祖的淫威,拒不做刀笔吏,被灭十族,何其惨烈?嵇康也罢,方孝孺也罢,在统治者眼里,就是十足的“异类”。而正是这样的“异类”,他们高擎了读书人的信仰,千百年来睥睨屑小,成为知识分子人格的楷模。

      本人小品随笔集《凡尘片羽》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辑:负暄碎语、生活踏浪、教读之间、师恩如海。系作者近几年创作成果的结集,内容丰富,涵盖多种文体,小小说,杂文、书评、时评,教学感悟,凡22.6万字,定价58元。以文会友,在文末打赏40元,留下您的大名与联系方式,即可快递到手。

红楼一痴
纯文学创作。红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