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当有诗

文化   2024-08-12 20:56   湖南  

秋天恐怕是产生诗的旺季。因为人们熬过了一个酷暑,忽觉金风送爽玉露生凉,周身轻快,自不免要吟哦两声,以吐愉悦之情。何况秋天蒲柳虽槁, 却有黄花,也颇能逗人诗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陶渊明的思想发生共鸣的大有人在,故吟菊与菊之诗,多似沙粒。秋日有重九登高的习俗,秋夜有皓月的光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些又都是使人情怀激荡的。 

秋,自然也有它的"不足",它一叩响你的门窗,就有肃杀之气降临。"草拂之而色变,未遭之而叶落",多愁善感的诗人,对此能不慨叹乎?"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长安秋半夜,风前几人老",李贺的秋诗,读得人全身起鸡皮疙瘩、瑟瑟作抖、当热,也有人大作反面文章的,杜牧的《山行》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他从衰败零落中,发现了美景,并且爱 得深沉热烈。刘禹锡的《秋词》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鹤唳高天,其声嘎嘎,在人们的面前展开一幅无比壮阔的画面。那千尺豪情,正是来自无限美好的秋光。司空图对于写秋,兴趣最浓。他的《山中》云:“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世间万事非吾事,只愧秋来未有诗。”他晚年退隐林泉,与老僧对床夜语,作诗为乐,享受清福。观其集中,多有写秋之作,如《重阳山居》:“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餐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如《中秋》:“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此外还有什么《白菊杂诗四首》《亚阳四首》等等。相比之下,其他季节便不能如此获得他的青眼相看了,他觉得,若在这秋日里写不出几首诗来,确实 是惭愧之至,对不起霜女素娥,仙柱蟾宫赐给人间的美意。

然面,令人遗憾的是,他写了那么多的登高赏菊,花下望月的诗,形象往往重复,新意甚少,只是到时而吟,逢秋便写。作为一个诗人,身上有点压力。 写不出诗来,便有个"愧"字,我以为是好的,但如果只是因为应景无诗而愧,则又觉得无甚意味,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是不同的。“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钟蝶(诗品》)。但若因为季节的变换而生感,则今年如此,明年亦然,写来写去,只限于表面的描画,便成了老套。司空图的秋诗,看来是有这个毛病的。而后之来者,是否就完全察觉到这一点了呢?恐怕未必!君不见,逢年过节之时,必有应景诗文。鲜花耀彩,锣鼓喧天。今日之诗,与往日差别不大;来日之作,恐又与今日相似。真是“观音菩萨,年年十八”,成了“定型产品”。

难道说,已经写过的旧题,就不能再作诗文了吗?当然不是,倘有感受,不管新题旧题,均可大笔挥洒,放声歌唱。说不定佳句迭出,妙语连珠。反之,则不必搔首徘徊,自我折磨,可让脑筋休息一阵子,为他时动笔积蓄力量。

本人小品随笔集《凡尘片羽》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辑:负暄碎语、生活踏浪、教读之间、师恩如海。系作者近几年创作成果的结集,内容丰富,涵盖多种文体,小小说,杂文、书评、时评,教学感悟,凡22.6万字,定价58元。以文会友,在文末打赏40元,留下您的大名与联系方式,即可快递到手。

红楼一痴
纯文学创作。红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