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书法家》读书会: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师生深度探讨罗志远作品

文摘   2024-11-18 10:00   陕西  


读书会现场


2024年11月14日下午,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于太白校区贾平凹文学馆开展罗志远《书法家》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西北大学文学院苏岑老师主持。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西北大学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关峰老师、西北大学文学院安晓东老师、西北大学研究生、青年作家罗志远、杜宝龙、秦文涵。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2024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会。


作者简介

罗志远,1999年生,湖南省作协签约作家,现于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就读,习作散见于《作家》《青年文学》《西湖》《天涯》等,有小说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短篇小说大赛金奖等。《书法家》共收录十部短篇小说:《拳击家》《书法家》《梦想家》《表演家》《青歌》《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自画像》《二叔》《老贾》《街,人,和狗》《清明》。小说中人物多为底层社会的失意者、孤独者、游离者,在“太平街”这一地域空间内,上演生活的悲欢离合。小说体现了作者对现代人精神困境与生存状态的关注。



活动详情

会上,青年作家罗志远分享了《书法家》的写作情况、创作理念以及心得感悟。首先,在写作情况方面,他介绍了自己创作《书法家》的过程。《书法家》是他在大学本科期间创作的,小说内容多取材自生活。他认为,一切生活经历都是创作素材。其次,在创作理念方面,他分享了以下几点:将小说创作当作爱好而非职业;多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生活细节和灵感;注重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写自己想写的,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此外,在创作心得方面,他建议西大创写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关注当代作家、同龄作家的作品;多写多思考,发挥自由创作的西大优势;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在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阅读,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学习其写法,吸收前人经验。在创作时,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和过往展开想象。同时,他提出,青年创作者应多关注当下文学动态,广泛投稿。在投稿注意事项、刊物选择方面,罗志远也分享了一些宝贵经验。最后,他建议青年创作者应少一点对作家的滤镜,热爱文学本身。


杜宝龙

青年作家杜宝龙从自身阅读与创作感受出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首先,他指出作家在创作时应成为清醒者,及时发现创作过程中的误区,并加以纠正,敢于取舍。他认为《书法家》集中于对底层社会的描写和对家庭关系的探讨,在表面冷漠的腔调下有真挚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此外,他建议西大创写学生关注作家的早期创作,从中分析作家创作的方向、态度和意图,并与其成名后的作品加以比较,学习他们对自我创作风格和道路的探索。同时,他指出一部小说集应具有统一性,是对作家一个阶段最为满意作品的选取,而非简单的收纳。

秦文涵

青年作家秦文涵分享了《书法家》阅读体会与小说创作心得。首先,他认为《书法家》聚焦当下年轻人的生存状态,用细腻的笔触直戳平淡生活下的不安,城市底层人的孤独,激起年轻读者共鸣。他特别分析了《表演家》的文本嵌套结构,认为小说通过引用契科夫戏剧,达成戏剧舞台与人生互文的效果。同时,他认为《书法家》是一本值得新人写作者借鉴的小说集。年轻创作者应通过学习优秀作家获得自身成长。此外,他认为小说要追求把故事“讲清楚明白”。这要求创作者注意叙事节奏快慢;情节依次递进;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文本整体结构布局。最终要靠多写,多练习来掌握“讲故事”的能力。最后,他提醒大家要保持谦逊,重视编辑的意见和建议。在创作时,应关注异质性,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

参会学生积极交流《书法家》阅读心得。创意写作学生代表费扬、杨诗睿、于金鑫、杨振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就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与谈嘉宾、教师以及同学交流讨论。





1




费扬同学从场景描写、人物塑造方面分享了阅读心得。他认为,《书法家》中使用了类似“帧步进”的描写方式,从整体画面向细节聚焦。通过分节叙述,构造人物和故事张力,通过静态对比呈现人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通过“犟嘴”设置人物之间的对立。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先以职业印象塑造人物框架,再以人物经历反向突破框架束缚。他认为这种人物塑造模式值得新人创作者学习。他就小说创作中主题表达和人物关系的话题与嘉宾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2




杨诗睿同学从语言、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她认为《书法家》用流水般的语言,有力地捕捉和发掘生活中的细节,这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书中对底层小人物、失败者的塑造,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通过人物身上密集的冲突凸显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第一人称叙述者“罗小小”出现在多篇小说中,一系列故事仿佛在平行世界的“太平街”发生的事。提前塑造一个文学空间作为以后创作基点,这种创作技巧值得学习。她同时就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者形象塑造、故事结构设计的话题与嘉宾进行讨论。




3




于金鑫同学从小说语言、组织结构方面分享了阅读《书法家》给自己创作带来的启发。她认为《书法家》流畅直白的语言有利于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引入思考。小说创作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在组织结构方面,她认为一部小说语言风格的选择应当与小说结构的选择相辅相成。语言促进结构,而结构穿插主题。同时,在描写人物前应该想好完整的故事框架,增加故事可读性。




4




杨振同学从人物形象与命运轨迹、亲情关系、叙事技巧与主题深化三方面分享了自己阅读《拳击家》的心得。他认为这篇小说展示了生活的多面性。他还将《拳击家》与罗志远的另外一篇小说《鞋》进行互读。他认为,两篇小说的共同点是第一人称视角提供的强烈代入感,以及围绕一个事物展现不同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状态。他与罗志远就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进行了交流。


安晓东

安晓东老师对同学代表的发言做出回应。首先,他认为创意写作的工坊制教学有利于作家在相互点评、研讨中得到成长。其次,他认为在创意写作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根据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小说类型,突出不同的特点。此外,他认为在寻找创意起点时,可以先抓“感觉”,遵循内心真实的想法。应当多接触社会,主动寻找材料和故事。他指出,新手创作者在创作时可以先挖掘生活素材,从非虚构创作入手,逐步向虚构创作发展。他提醒同学关注《书法家》的语言和人物对话,鼓励创作者写出流畅的语言和值得深品的金句。最后,他鼓励创意写作学生发挥自身知识和文化素养,用其他领域的美学丰富小说中美的呈现方式与内容。


参会同学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开展自由讨论,就小说创作中的细节处理、互文设计、高潮与反高潮设计等方面提出不同看法,并与参会教师、与谈嘉宾交流。有同学表示,《书法家》中对细节的回收方式值得自己思考,细节能够增加真实感,但若所有细节全部前后对应则会使小说缺少“透气”的出口。也有同学认为,《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自画像》中小说家创作的文本和人物的生活可以增加互动,形成互文。这一看法引发对元叙事手法的讨论。还有同学结合罗志远短篇小说《不老》进行讨论,认为其继承了《书法家》中对故事高潮的设计,并思考对故事高潮部分的处理方法,期待视野在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互相交换意见,获益良多。

苏岑老师对同学们的讨论加以引导。首先,他鼓励同学关注同类型经典人物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写法,关注故事类型和叙事手法。《书法家》中第一人称旁观者叙事从不同视角看他人的故事,通过现实与人物感受的对比带来韵味。其次,他鼓励同学多写、多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找到自己的故事,发现适合自己的叙述方式、叙事方式。最后,他强调要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小说创作的异质性,在学习创作阶段,应当多尝试不同的题材和叙事方式。



关峰

关峰老师为此次读书会做总结。他指出,罗志远的小说创作印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现实主义小说的新变,是对民间、草根等话题的关注。对于小说创作,他认为应当关注故事背后表达的哲理、思考,深化小说内涵。最后,他鼓励各位同学结合自身情况做总结与计划,树立创作信心,多加努力,尽快使自己脱颖而出,在创作方面更上一层楼。




本次读书会持续三个小时,同学们在交流中增进了对小说创作的理解,分享了阅读心得,总结了创作经验。在愉快的气氛中,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资料汇总:杨帆

撰稿:马张千卉

照片:梁志煜

排版:卢娜

审阅:苏岑

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投稿邮箱:

2483147323@qq.com(诗歌、评论)

xdcx202409@163.com(小说、散文)

西大创意写作中心
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