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文
学
诗 歌
创意 | 艺术 | 生活 | 想象
将人间放在心底(组诗)
李振
原载《黄河》2024年第5期
我和青石都是无知的
桥面的弧形
倒映出江水的形状
由此,我得以
第一次走在水上
像一条小船
在路途中
包裹起木质的心
回归
季风爬着台阶
除了滴答声
没有什么能够隐匿
在空气中
我又看到了
从远处飞来的那只信
雪白,带着满身山水
像一枚石子
隔开了泪水与伤痛
我和你的悲伤
该有多大一种悲伤呢
像山峰,默默背对落日
像河流,静静背对泥土
你说:风从我们的耳朵里进入
敲击着我们的咽喉
其实,我知道你突然讲话的原因
你微颤的生活在我眼里
已经又一遍躺下
没有什么脸庞在继续融化
你的眼神仍然浮动着
你的影子悄悄
握紧了我的血管
其实我还知道,你悲伤的原因
你有你的季节和停止流动的
另一个上游
劳作者
竹子的节在宣纸上被铺开
我在土壤中缓缓下落
过往的人和事
仿佛梯田的肌肤分裂
只要渴望生存的地方
都有我,都有一个个
收起自己尊严
然后低下头的人
我们劳作的影子
没有一刻被固定
每个人的屋脊上
总有一个太阳
在不断跳动
尽头
最深处有
刑满释放的危险
树叶在风中超越自己
蓝色的声音开启一种亮度
远处的皮毛低垂
没有便于抒情的源头
万物于此刻走出
在土地的另一半重新驻扎
而我,漂泊在湖泊的镜子上
影子漫过我的腰身
接住闪电的人
拨通的电话缩短距离
孩子,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速度
来交换彼此的气息
张开身体的掌纹
我们交出灵魂
对着天空,努力延长身体
孩子,下一秒承受坠落的疼痛
已不算什么
我们是另一片你脚下的大地
另一个你的父亲或者母亲
大海无量
大海给我们留下纹路
在命运指出的那一刻
盘旋和印刻就已经注定了
时间不断推着波涛前进
涨落的愿望如涉水的季风
生命在遥远里遥远
流转的气息逐渐高出我们
问话
闲坐的那个下午
空气漂白了未来的一些猜想
充电器与无线相互交错
我脑海中的脉流
进入到一个虚无的屏幕
里面的阳光深深刺痛我的眼
我的小小书本,像一个知心人
反复摩挲我的指尖
风送来一些文字、照片
白色的画面充斥我的神经
我抬头,高楼俯视着我
我们从何处
才能收集到灵魂
游子
望向远方,玻璃的尽头
反射出山边的长发
小镇的衣裳
在逆光中落入滩涂
伴随着雷声
他童年的风霜雨雪
席卷而来
落日似乎已经
成为一种天性
方言的红
为野花增添了
另一种形状
我们
我们拉起被单
喝完最后一壶酒
我们就要躺下
拖鞋的心事成为
夜晚的一部分
很快,桌子上的红色和绿色
就会溶解
它们汇流成河
在另一个夜晚
它们会找到火焰,余烬
和自己的伙伴
下水道的感情
地下的水流总带着一些痛苦
如同柏油路里的泥沙
保有最深处的记忆
每个清晨,我都不可避免地枯萎
然后静静摇曳着这一切
每一次,当我尝试掀开井盖
这车水马龙的世界
就会又一次使我笃信
那是故乡
落满麻雀的灯笼
藏有血脉记忆的灯火
它些微的火星
常被一只粗壮的大手点燃
麻雀飞了又飞,落了又落
山脚下露出半抹橘黄
羽毛和羽毛下坠的声音
逐渐清晰
病人
他仅有的呼吸
不均匀地分布在
全身的骨骼上
装满尖叫与幻想的瓶子
像指针,一把插入河流的咽喉
“总有什么要高过自己”
无数句点在空中
不停完成
对自我的结束与救赎
寄雨
随念想,树叶停止呼吸
连同身体的其他地方
源泉与痛苦的比例
马与扁担的故事
沉,沉于湖下者
书信中的这些往事
在垃圾桶的枝头绽放
相爱后重逢,且容易改变
天空磅礴,夜雨声声
现实主义正在赶走
仅有你的一次光景
另一种飞翔
从高处落下
并不是唯一的修辞
骨子里的火与凉意
在山风之中张开翅膀
我执拗于每一次的黑暗
像一只凤凰敞开腹部
游行在森林的两端
/ 作者简介/
李 振
1997年生人,文学杂志编审,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山西儿童文学创作研修班学员,灵石县作协副主席、团支部书记。曾在《北京文学》《诗刊》《中国校园文学》《星星》《黄河》《飞天》《诗选刊》《诗歌月刊》《当代人》《延河》《江南诗》《滇池》《诗潮》《山西文学》《西藏文学》《青春》《诗林》等发表作品,获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青春文学奖、“抒雁杯”青春诗会等奖项。入选第三届《诗潮》新青年诗会。
编辑:卢娜
审阅:刘静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投稿邮箱:
2483147323@qq.com(诗歌、评论)
xdcx202409@163.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