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二级市场的惨淡,传导至一级市场,偏成熟的一些公司,就会受到重创,成与不成之间,可能就是临门一脚,而这一脚什么时候能踢出去,没有人知道。
越到后期,融资越困难,我看到很多其实不错的公司都面临这个问题。
如果我没有从事投资,我可能也体会不到作为投资人的视角。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二级市场一些很不错的公司,技术平台,以及团队,也都是很优异的。但是估值低得可怜,对标到一级市场,难道这些一级市场公司就比二级市场上的公司优秀吗?然而二级市场上的公司,也是经过努力和挣扎才跳脱出来,而且也经过多轮的筛选,剩下来的。
如果两者对比,一级市场上的公司不能体现优秀之处,只能靠价格衡量,那必须要一级市场上的公司足够便宜才能融到钱活得下去。有时候,贵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没有了第二次犯错的机会。要么当下的估值便宜,要么融到钱预留给自己一次犯错的机会,单纯的贵,在现阶段,弊大于利。
很多公司并不是不优秀而是价格太高,导致投资人没法进去,所以现在newco的形式成为一种选择。
便宜是一级市场当下还能融到钱的重要优势。当然对于团队的要求,历来也不是很低,我无论在书中看到的还是跟朋友同我交流的,就是投资即是投人。但后来,我发现投人与投人,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就有了千奇百怪的创业公司。
创新药的基本面没有变,而且大有可为。为什么钱还会投不出去,除了一些公司估值过高,回报预期不够,投不进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两年创业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其实也是对行业的很大的打击,美国创新药市场,你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创业项目,大量的不断创业者,有教授,有公司高管等等。有一部外溢到中国来创业,而今国内融资环境不好,来到国内的也少了。完全本土化的创新药创业者,基本也不太被资本市场认可。所以,就导致了现在创业冷淡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先前积累的这些创新药人才资源。
因此,我对基因泰克裁撤免疫治疗部门,并不悲观,这里面的一些优秀人才,如果拿到资本市场上的钱继续创业,可能还会有新的起点。起点永远不是起于高峰,而是谷底,它是一个新的开始。其次,我觉得还是可以依赖中国市场创新药的资源搭建newco的形式,在两地找钱,做一些不错的事情,因为国内很多公司本身的研发能力并不差,平台也不错,而且也有一些不错的管线,因为没钱大多数可能只做到PCC左右,这些公司估值有的并不便宜,资本市场的钱,也不好进入,所以可以把管线拿出来做些事情。
基因泰克的没落是一种事实,但是他曾经无比的辉煌过。我们不能奢望一艘远航的巨轮永远年轻,但一定有年轻的小船刚刚搭起船帆,驶向远方。
因为支付环境的差异,中国的投资逻辑,就是在低风险中找确定性。而高风险的项目,是被国内投资机构,天然性排斥的。只有天使轮,可能会有机构参与,一旦到了A轮,情怀就不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推进,要看到真真实实的东西。完全以美国视角逻辑,孵化中国公司,会困难重重,确定性在国内比任何因素都重要。归因于环境,而非人,谁来干,都一样。这是我做投资之后,最深的感触。
换句话说,其实中国的投资机构,跟本土药企立项思路差不太多,保守为重。但药企允许浅尝辄止,而投资是一锤子买卖。
投资这个行当,它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光鲜亮丽,它是一个求人的工作。也承载了一群人的饭碗,打了也就没有了,还可能惹上官司,所以,在一个整体环境有限的空间下,认知的偏差是存在的,投资本身就是投的是未知和判断,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懂。做技术的总觉得投资人是傻逼,其实换个位置,换个身份,都差不多。
风险投资,注重的还是投资,而不是风险。有些创始人很幽默,说风险投资,不风险哪还叫风险投资,签协议是不可能的。但当你站在投资人的位置来听这句话,这个项目就没有投资,只有风险。
我们总会有认知的误差,文献和BP(商业计划书)里,也读不出真实数据的全部样貌。
一个公司要想真的做成,投资人和创始人利益要保持一致性,协同合作。
这个寒冬把时代的泡沫吹散后,我们都回归到普通人的视角,不再张牙舞爪,不再不切实际,归于现实。相处起来,也简单了。时代有时候,会迷住我们的双眼,自认为是个人的能力,挑起时代的机遇。其实不是的,我们只是时代下的影子,离开了时代,我们一无所有。在一个充满泡沫的时代,每个人都是飘的。我倒是觉得,现在是一个做事的时机,而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利益的分配为重,而现在我们可以抛去那些浮夸,谈谈利益的分配,然后,奔着同一个方向去做些事情。
未来可期,道路漫长,我们一同前行。有早期创新药项目,随时可以抛给我,聊聊兴许就会有新的思路。
昨天的《Antibody Research生物药8月随谈》虽然直播不顺,但现场效果很好,最后完事了,还有很多人留在现场不走。我也学习到很多。本来预约了我的视频号直播,但我的视频号不够一千关注,不能推流直播,后面到了一千关注,用我的再开。所以,就只用了猎药人俱乐部他们的直播,感谢来现场参加活动的各位,我们来日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