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明明是湖南人,为什么他的墓地及所有骨灰都埋在了江西共青城

文摘   旅游   2024-03-24 00:41   江西  
胡耀邦是一个鲜明的、立体的符号。
无论政治还是做人,他都堪称非常纯洁和高尚的榜样!

一到九江市,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共青城。

先简要说说共青城的来历。

共青城的确跟共青团有关。

1955年,98位上海青年响应中央号召,来到了当时还非常荒凉的共青城现址。当时,这里是鄱阳湖畔的一大片滩涂,通过艰苦创业、垦荒,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片土地被建成了一座新城。

1955年11月,当时还是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来到垦荒者中间,为垦荒队创办的合作社题名“共青社”。时光斗转,共青城逐渐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开发区,现在是九江的县级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市之一。

共青城人口不多,不到20万,但面积不小,310平方公里

车子进入市区,就能感受到她年轻、干净、房屋整齐。

我驱车来到耀邦陵园,本来大太阳的天气,忽然下起了小雨。

我打伞进入园区,往富华山上走。

路边看见一个花店,说是花店,其实只有一种,就是白色菊花,一看就素雅端庄,纯净高洁,我立刻扫码买了一支。
为什么是一支,我想我不是代表什么机构,就是实心实意,一门心思地来瞻仰,于是一支就特别能代表我的心情。

走到墓地,我先举着那支白菊花,在墓前三鞠躬。

我觉得不够意思,于是就跨过小栏杆,把花放在了墓碑的基部,于是出来拍照。

忽听得旁边的把门人高声说,不能进去。

我说,“我是他老乡。”

“那也不行,有监控。”

也是,要不他得扣钱。

于是,他进去把花放在了草地上,我于是就绕墓地一圈。

来到看门人的岗位,随便问了下,旁边的花圈挽带怎么还有耀邦同志的夫人李昭的名字?

一个女同志觉得我“管闲事”,说是前不久来过人。

我看了下是鲜花,也是白菊花,而且稍微有点蔫。

我又问,他夫人不是去世了么?

然后,她觉得我话太多,就又说了,哪年这个墓地建的,而且2017年,耀邦的骨灰全部都埋在了这里。

我一看,知趣地走了,我估计是李昭等的挽带不变,但菊花经常换,这不非常好么。耀邦同志和李昭那是革命伉俪,相濡以沫,堪称真的百年和好。

说到伉俪,就说几个小故事吧。

耀邦和李昭是在延安时认识的,一个26岁,一个20岁,年轻人的心很快就连到了一起。但是,即便是那时,耀邦和李昭也是相当不一般的,他们做了婚前的约法三章。

第一,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其后才是夫妻;

第二,有了家庭也不能忘了为共产主义奋斗,且是终身的目标;

第三,要经得起各种考验,且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携手并进。

然而,婚后不久就迎来了解放战争......

解放后,都身居高位了,耀邦依然保持朴素低调的传统和人格。

1988年,耀邦去长沙,有天他着中山装,正襟危坐似地吃一碗面条,吃的那么的香,津津有味。

几天后,人们才知道,那天是耀邦的73岁生日。

次年,耀邦离世!

回顾耀邦这一生,朴素、大度、高风亮节,是他的标签。尤其在共青团做书记时,也是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特别是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耀邦是立了大功的,尤其文革后右派平反等。

其实,耀邦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善于学习,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

耀邦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没读什么书,但即便就是那几年的书,他也读得相当精彩,还受到地主家孩子的欺负。但是,越挫越勇的性格,还真是没有难倒他。

参加革命后,当年只有15岁,文化水平不高,于是他坚持每天认10个字。行军打仗时,因为他个子矮小,就把当天要认的字,帖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边走边看。

即便担任国家领导人要职了,每天还是坚持学习,45岁时还自学英语。

他说:“如果每天读一万字,20多岁的年轻人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到40岁左右,就可以成为学者了。”

1989年,耀邦到湖南岳麓书院参观,题了“尊重知识”四个字。

但是没有写时间,同行的人指出了这点,耀邦笑笑说:

“真正的知识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

看来,耀邦同志正是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才有了平反右派,有了真理大讨论的轰轰烈烈的开展,这不仅是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理解,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领导干部是低文化的,有的甚至看不起知识分子。

但耀邦不同,他了解国情和政情,也理解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民主科学的重要性,他不仅说到,而且真正做到。

我在陵园里溜达参观时,不仅对陵园里的植物和风景极其喜爱,因为现在其实还是冬季,很多地方的树木还很落寞,树干和枝头都还光溜溜的。

但是,耀邦的陵园里,一派生机,那些松树树干笔直笔直的,像极了耀邦的做人做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我忽然想起前几年,去到耀邦在湖南浏阳的故里。

故乡的堂屋里,有一副对联颇为引起我的好感,“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

这个对联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

据故乡纪念馆的解说员说:“曾经一位老先生看了这副对联提出,如果改动两个字,把‘屋’改为‘身’,把‘楼’改为‘品’,更能反映胡耀邦的良操美德。即身矮能容月,品高不染尘。”

这无疑道出了所有华人的心声。

众所周知,胡耀邦即便位至总书记,且直到他逝世,老家亲属都没有得到任何“荫庇”,包括转城市户口和公职,他们依然全都是普通农民。

因为胡耀邦1982年当选总书记后即定下,“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不准亲友打他的招牌办事”的规矩!

好了,那为什么耀邦的骨灰会全部埋在江西呢?

这可不是耀邦生前的遗愿。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是李昭的愿望。她解释道:“耀邦猝然逝世,这是我们料想不到的,他自己万万没有料到会走得这么快,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的话要说啊!是我要求将他的骨灰安葬在他生前热爱的共青城的。”

李昭的理由有三。

其一,胡耀邦的远祖允钦公,在明朝时由江西迁到湖南浏阳,所以江西才是胡耀邦的祖籍。

其次,耀邦从小参加革命,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战斗过多年,也算是“隆兴”之地。1933年1月,耀邦抵达瑞金,不久,在中央苏区儿童局工作,还担任过少共中央局秘书长。1934年,担任团中央局书记,9月底,参加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

最后一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时,对江西共青城建设,起了决定性作用,那里有他激情燃烧的岁月。

例如著名的鸭鸭牌羽绒服。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989年4月15日,大家正为中国鸭鸭(集团)公司成立进行活动。当晚,电视里突然传来耀邦逝世的噩耗,2万多共青人立时跌入了冰窟,整个共青城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所以,我非常理解李昭此举的深刻意义和内涵。

临离开陵园时,雨停了,广播里播放着田震唱的《好大一棵树》。

这首歌谱写的真好,形象而朗朗上口,且回味无穷!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