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古今改命唯一法门!

职场   2024-12-24 09:06   甘肃  
第一章:立命之学。

你觉得命运可以被改变吗?

有一个最为公认的说法,就是袁了凡和他的《了凡四训》。

它不是玄学,而是一本正规出版、非常正能量的书,袁了凡确有其人其事,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逆天改命的吧?

袁了凡,其实是个命苦的孩子。

母亲为了让他不被饿死,曾逼着他去学医,放弃仕途。

15岁时,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位姓孔的先生,看先生仙风道骨,就恭恭敬敬地服侍了一段时间。

孔先生看这孩子非常憨厚,于是帮他算出他这辈子所有的重要事项,比如哪一年考试,做什么官,俸禄多少,甚至告诉他一生平坦,没有子嗣,享寿53岁。

袁了凡当时半信半疑,但结果却惊奇地发现,此后发生的所有事,都一一应验了。

先生说哪年做官就是哪年做的官,说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上任,真的到那个时间点就去了,但唯一有点不准的就是孔先生告诉他俸禄91担半,但他只拿了71担。

结果,好巧不巧的是,是户部把他的薪资给搞错了,所以没几天就把剩余的粮食给补上了,正好91担半

这时候,袁了凡后背都湿透了,心想自己这辈子都被剧透了,那后面还过个毛?基本就躺平认命了。

直到37岁的时候,也是机缘巧合他去了趟栖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

这两个人对坐许久,云谷禅师感觉此人心态平和,波澜不惊,于是大为惊叹,觉得他修为不浅。

袁了凡心说,靠,我哪是什么修为?只不过命已注定,想多了也没什么卵用!

云谷禅师知道后说,我原以为你是个豪杰,原来也就是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冷声说道,装什么大佬,难不成你能帮我改命吗?

云谷禅师淡淡一笑说,凡夫俗子的命,就是定数。但有两种人,命数是局限不了的:一种是极善之人,他本来命里可能是极苦的,但做了好事,心性打开了,就跳出了三界之外的命数;另一种人是极恶之人,坏事做尽,罪孽太多,狂妄找死,命数不拘。

最后,云谷禅师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直接把袁了凡给整开悟了。

他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往,发现自己虽有才情,但没耐心,心直口快,易得罪人,这样确实官也做不大;脾气很差,洁癖话多,又爱喝酒熬夜,怎么可能怀上小孩呢?

于是,云谷禅师说,你想要改命,得改掉这些毛病,从前种种,比如昨日死,此后种种,比如今日生,啥意思?从前你已经死了,赶紧重新做人吧。

于是,袁了凡当即反省立誓,坚决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严格要求自己,多做善事。

就这样,袁了凡真的就做了高官,也有了孩子,还活到72岁。

第二章,改过之法。

要改过,就要具备羞耻之心、敬畏之心和发勇之心。

羞耻之心,就是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知道该怎么做事情。

敬畏之心,就是神鬼难欺,做到慎独,就算是没人知道,也得严格要求自己。

发勇之心,就是得有改正的决心和勇气,敢于面对错误和承担责任。

一个人只有三颗心都具备了,才能循序渐进,心神开阔,此心光明。

第三章,积善之方。

其中讲了一个故事,说子贡帮鲁国从其它国家赎回了奴隶,却不接受鲁国的奖赏。

孔子听后特别生气说,你以为你是高风亮节吗?那以后谁还愿意做好事啊?那你不就是做了坏事吗?

所以,所有善恶好坏都不是绝对的。

为大众谋利是真善,为自己谋利是伪善;发自内心关爱别人是真善,只希望有个好名声就是伪善;当下是好心,结果酿成了长久的恶劣影响,也只是伪善。

积善的十种方法

1.与人为善。

就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处处想着帮别人,处处想着成全别人,别人遇到难处了帮一把,别人遇到困惑了给别人分析分析。

比如我是公务员,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国家的公权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比如我当老师,要让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知道人生该怎么活,怎么做一个君子。

2.爱敬存心

我们对老人、对孩子要有仁爱之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同时,对自然,对生命,对国家,对天地,对未知的规律,要有敬畏之心。

3.成人之美

孔子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一个人做坏事的时候,要制止他。

一个孩子要走岔道了,当师长的要教育他。

做领导,要提携后人,甘为人梯,让有抱负的、有情怀的、有操守的年轻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4.劝人为善。

要引导更多人做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做一个利益大众的人,做一个服务社会的人。

我们能力大就影响更多的人,能力小就影响身边人,教育自己的子孙,做一个堂堂正正、有浩然之气的人。

5.救人危急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

当一个人特别困难的时候,有时候几百块钱都能救人一命,几十块钱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因为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也有挨家接学费的经历,所以,我知道一个贫疾的人心里的苦楚,也能体会他们接受帮助心里是格外感激的。

6.兴修大

比如,修桥补路、打井筑堤那种利益老百姓的事,都该热心支持。

比如,大山里边,孩子们上学要爬几十米的梯子,那个梯子几十年木头都腐烂了,这个时候有人要集资修桥,让孩子们上学更安全,咱是不是要力所能及地捐一点?

7.舍财作福

有了钱以后,一个人能吃多少?吃一身富贵病,何必呢?

比如像邵逸夫、曹德旺等高德之士,拿出100多亿去支持教育,这就叫舍财作福,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

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能量力而行,何乐而不为呢?

8.护持正法

《黄帝·内经》说,扶正固本,邪不可干,这就好比田地长满了庄稼,草自然少了。

一个社会讲善法正法的多,那些自私的、狭隘的、偏激的、极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大众就会变得宽广、博大、仁爱、厚重,老百姓活得堂堂正正,社会风气井然有序。

9.敬重尊长。

比如在单位里边,我们尊重领导,并不是巴结,那是对职位责任的认同。

比如,作为孩子,对父母一定要孝敬孝顺,和老人有不同看法,都可以商量,但内心一定要敬重。

一个人没大没小,一定不会有大的发展;一个人目无尊长,一定不会有好的未来。

10.爱惜物命。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比如,咱吃一顿饭,本来50块钱就能吃好的,就不要花100块钱,造成浪费,要知道多少人还没饭吃呢?

另外,一个人也要爱惜其他生命,任何物种成长都不容易,尤其不要干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

人这一生爱惜物力,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无形中不知道能够救活多少人,不知道能帮助多少人。

第四章,谦德之效。

要求改命之人,必须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易经六十四卦,唯有谦卦,六爻皆吉。

谦逊和气、戒骄戒躁的人,才能保住所积累的善果。

这就是整本书的内容精髓,这本书后来还影响到了曾国藩、孙中山、稻盛和夫、蒋介石等人,我们且悟且行吧!

极简管理通鉴
用最简单方法论和底层逻辑, 阐述战略模型和经营管理,沟通解答职场疑难热点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