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梦婷参加了一场旨为传递天然钻石天然、珍稀、守护的独特价值,更好促进行业蓬勃发展的酒会,在这场答谢酒会上梦婷对天然钻石有了新的认识。
所以,本期消费梦婷想跟大家聊一聊有关钻石的话题:
01
人工培育钻是真钻石吗?
在探讨钻石与培育钻石之间的竞争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问题:培育钻石是否可以被视为“真正的钻石”?
实际上,培育钻石曾被称为“合成钻石”或“人造钻石”,这使得人们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虑。然而,这种称谓上的误解主要源于不当的命名。
从化学成分来看,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是完全相同的,均由碳原子构成,硬度达到莫氏10级,密度和折射率也一致。可以将其比作冰箱中制造的冰与自然形成的冰之间的关系。
在技术方面,培育钻石主要有两种生产方法:一种是高压高温法(HPHT),其原理是模拟天然钻石在地幔中形成的条件,在实验室内创造高温高压的环境;另一种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该方法将钻石切割成薄片作为培育钻石的基础,加入高碳含量的甲烷或石墨作为碳源,通过高温高压的模拟环境和特殊处理,使游离的碳原子附着在钻石种子上,逐渐生长出高纯度的钻石。
培育钻石同样被视为真正的钻石,并且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据媒体报导,2017年,一颗1克拉的实验室培育钻石的零售价格仅为同等属性、经过抛光的天然钻石的65%,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降至35%。换句话说,培育钻石的售价大约是同级别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某些培育钻石品牌甚至能做到约五分之一的价格。因此,许多培育钻石品牌直言要“让年轻人实现‘钻石自由’”。更具亲民的价格也无疑是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重要“卖点”。
02
行销为王——人们仍相信爱,但不一定会为昂贵的钻石买单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可能是商业领域里万世不移的一句话,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逃脱得了。这次,可能要轮到钻石了
曾经,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几乎颠覆中国传统婚姻理念的广告语,也让这块碳晶体成为了财富与爱情象征的普世认同,成为了求爱与婚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天然钻石一度代表了现代婚姻,但在近十年来正逐渐脱钩,女性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让钻石不再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
我们逐渐发现很多品牌也在顺应这样的所谓“去爱情化”的珠宝行销趋势,努力让钻戒和婚姻拉开距离,众多培育钻品牌的广告中,也更喜欢用“自由”“独立”这样的词语,鼓励随时随地想买就买,更顺应现代人的生活观念。
特别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钻戒并不是保值产品,没有像黄金那样的标准化的价值判断也就没有标准化的定价。
当下在培育钻的攻势下,钻石也将越来越走向普及,与婚庆脱钩,成为项链、耳环、手链中,大量镶嵌的那颗璀璨的石头。从而逐渐走向时尚、自我愉悦、自我情绪表达等等方向,更便宜的培育钻成为日常“悦己”冲动消费的选择。
如今在中国,约有六成的钻石消费与婚庆有关,同样地,当年轻人不再相信钻石与爱情的挂钩时,购买意愿和价格都会大打折扣。特别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家的消费会更加务实,保值性也会成为买珠宝时的重要考虑。
未来,或许“钻戒出门打三折”会是一种常态,而在二手市场上钻石可能也出现大幅贬值的现象。
03
新思路:从奢侈品变成消费品
其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珠宝品牌都走上了年轻化的道路。
这两年,梦婷个人觉得变化很大的其中之一的珠宝品牌就是周大福。梦婷这两年对周大福的印象就是一改过去沉闷的形象,完全迎合了当下年轻消费者 的消费形式,满足大家对于珠宝的不同场景需求。
最近梦婷在某宝上就发现周大福跟年轻人钟爱的泡泡玛特、迪士尼、三丽鸥等联名,推出了很多千元~百元不等的新型挂坠,一改往日“抢购黄金”的风潮,“结婚N件套”的刻板印象。
可以说,当传统珠宝商还在郁闷,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买首饰了,而年轻人却已经在新的消费管道和审美设计里挑的不亦乐乎了。其实,整个市场对于珠宝的消费需求还在,只是消费场景、消费对象都发生了转移。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芦梦婷
编辑:刘妍伶
审读:刘妍伶
监制:舒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