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由蔚青学者原创,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科学报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现在的高校教师圈,谈及收入有这样反差现象:有人直呼“月月就几千块,穷得稳定”,有人却说“大牛,有title的年薪百万以上”。
观察社交媒体上高校教师纷纷晒工资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是借此抱怨、调侃对工资收入的”不满“。
社交媒体上关于高校教师薪资差距的讨论
高校教师,收入差距大?
当然,受地域、院校层次、职称级别和专业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教师们之间自然会有收入差。比如,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助机制改革研究》一书中就提到,即便是同一所高校同一级职称的老师,如果比较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教授之间的收入差距达5.9倍,副教授为4.5倍,讲师之间的收入差面更是达到了25倍。
在传统职称体系下,是教授、副教授与讲师间有贫富差距,如今新体制下,贫富差距更多体现在“非升即走”队伍中的普通青年教师与拥有“人才帽子”的教师之间。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胡咏梅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以2019年-2021年的样本数据为例,高校教师年总工资平均约在19.5万元,尽管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上,这个数据还是具竞争力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中多数教师的工资是“被平均”的状态。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工资是远低于这个平均线的,进而言之,我国高校教师工资存在很大的分配差距。仔细拆解工资构成会发现,最大的差距来源于“有无人才称号”和“职称等级”。
图源 | 胡咏梅、元静:《中国高校教师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
研究数据也印证,有人才“帽子”的教师平均收入是普通青年教师的近3倍。
同样是苦读十几年、一路焚膏继晷,熬到博士毕业、成功上岸的人,“多劳多得”当然无可厚非,但同样“卷生卷死”拼科研、练教学,还时常多揽一些工作,一年到头却落得个成倍的收入差距,“不满”是人之常情。更有人直指向更深的负面影响:“这几年科研界的风气败坏,就是从‘发帽子’导致的贫富差距开始的!”
某社交论坛青年教师网友的吐槽一览
贫富差距大,都怪“帽子”吗?
“帽子”带来的直接收入可能不算多,关键在于,“帽子”直接挂钩于职称晋升、待遇奖励和绩效评价等,这些都是真金白银。
话说回来,“多劳多得”,“帽子”人才贡献更多,赚得更多不是应该的吗?难道科研领域的顶尖群体不应该拥有收入很高吗?
在科研领域,顶尖如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他们的日薪、参加一次会议或报告的出场费用恐怕远远不及“日入208w”的顶流明星或网红们。当新一代小学生的“梦想”成了“当网红”而不再是“科学家”时,人们纷纷呼吁科研人应当享有更高收入。
图源 微信公众号
可见,问题不在于“薪酬标准”,而是“薪酬分配”。普通科研人,对顶尖、乃至优秀科研人赚得多没有意见,而是对大多“德不配位”的科研人赚得多有很大意见。
换句话说,就是帽子人才=真正的优秀人才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想想周围有无类似的例子:某985副教授H,科研上手握十多篇高水平论文,如之前已有1项“青基”,教学评价上排名前6%。然而因研究方向未追热点、也没有抱团大佬团队。最终7年未拿到“面上”项目,晋升长聘正教授失败,面临转任长聘副教授就要所有成果“归0”再考核的“不公”条件,H最终离开学界。
很难不说,如H这样的青年教师不算是优秀人才。然而,没有“帽子”,就没有“未来”,层层考核下,被排除在未来成为领域顶尖学者的“潜力”范围之外。别说高收入,连饭碗都难保。
在笔者看来,我国科研领域存在评价体系单一、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贡献与收入“错配”的问题,亟需对症解决。在资源分配中,不少院校或科研单位过于强调“帽子”,更倾向于将机会和资源倾斜给已有“title”的人,忽视了大量没有头衔但具有极高创新潜力的人。最终“比帽子”现象导致了资源分配的固化,资源有限,许多高校不惜花高价引进“帽子”人才,同时挤占了普通教师的收入和科研资源。
再进一步说,“贫富差距过大”这样的分配失衡导致的后果,表象虽只是怨言越来越多,而更深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科研人陷入“内卷”的恶性循环中,科研创造力被扼杀在摇篮里。学者追求等级化,科研成果表面化,终将一方面错配、浪费了财政资源,另一方面科研生态功利化也积重难返。
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日益加剧,而科研工作离不开团队合作。笔者认为,是时候缩小各层次科研人才的收入差距了,只有更加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才能使优秀人才安心留下,并且使得团队各个部分成员皆能放下防备、全力发挥,才有助于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形势总在变化,难度仍在升级!你是不是还在发愁:变化快、信息少、人脉少、科研忙,没有大把时间研究成功上岸的方法……蔚青学者作为青年学者学术生涯陪伴者,助你打破“信息差”,欢迎关注蔚青学者公众号并登录蔚青学者官网,助你轻松掌握最新的招聘信息、政策解读和科研动态👇👇👇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与蔚青学者说取得联系。联系方式:15366039465(蔚青学者说)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