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全员拉横向!

文摘   2024-11-06 18:45   陕西  

注:本文由蔚青学者原创,部分素材来源于新华社、科学网、小红书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临近年终考评季,社交平台上一则话题“高校开始全民拉横向了吗?”一出引发一阵热讨。不少青年教师网友直言:现在的横向要求,就是逼着教师们纷纷开始“自费科研”“贷款上班”……

社交平台上“高校全民横向”话题一览

“全员横向”,乱象出!

高校刮起“横向风”,追溯源头是高校对近两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在此前《考评晋升或有重大改革!科研人坐“冷板凳”,如坐针毡……》一文的分析中,蔚青学者就曾提到“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意味着“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将成接下来高校科研的重点。

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与对《决定》的说明

一方面,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家亟需科研创新成果的更多突破。另一方面,国内“破五唯”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所以说,高校开始重视横向项目并非空穴来风。

要知道,学术圈里有太多拿着大把科研经费,最后以低产出、甚至0产出收尾的“科研成果”,实在是虚糜公帑。还有很多科研成果大都是“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实际上皆是停留于“纸上谈兵”,和实际应用关系不大。高校刮起“横向风”,可以说一定程度有利于科研“去虚浮之气”

然而,高校教师纷纷反映,“横向风”如今刮成了“假横向之风”……

表面看,“假横向”的源头是“硬指标”。不少院校决策层出于为提升院校排名“增砖添瓦”、快速出成绩的目的,要求全员教师加入“横向”赛道。“横向项目”开始与各类学科教师的考核评价、职称晋升直接挂钩。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从普通青年教师到副教授、教授,从5万到百万……横向项目,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硬性”任务指标。

这样的要求下,不少青年教师的“非升即走”考核清单进一步加长,除了论文、基金项目(纵向项目)、教学与行政服务等,如今还多了横向项目。这也意味着,以往在其他方面已经满足考核要求的人,还需要再满足“横向”的要求,才能通过考核。同时,标准也水涨船高,在达标要求上,高校大多以“到账经费多少”为量化指标。具体数目逐年增长,并且考核极为严苛,就连“基本合格”,也将可能难免惩罚。

社交平台上对横向项目考核标准的讨论

随着横向成为考核硬指标,大量高校教师为了通过考核、纷纷采取“自费充钱”应对之策。也就是文章开头那一幕,有青椒网友自嘲:“真正实现了付费上班”。

与此同时,高校里还上演着“滑稽”的一幕:表面上,院校的横向成果一片繁荣景象,到账经费“日益高涨”,在院校排名与竞争中,增了不少筹码。实际上,都是教师四处奔走拉项目无果,无奈之下找朋友熟人的账户自费“充值”经费,倒贴管理费与税费,资金空转,以虚充实。这样的操作,折腾一大圈,除了耗费众多教师大把时间、精力和财力,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成果。然而,比起到账经费的数目,院校一般对“假横向”不会深究,有的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社交平台上对“自费做横向”的吐槽、调侃

有人问,横向项目考核达标有多难?为了达标非要“以身犯险”吗?

要知道,对于以往埋头于“论文”“纵向项目”赛道上的教师们而言,“横向项目”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不少教师反馈所谓“拉横向”重点在“拉”,因为并非所有研究课题与产业都紧密联结,当企业没有需求时,需要高校教师自己硬着头皮去“销售”,这还算理想的情况。更有甚者,四处求合作无望,眼看着其他老师已经完成目标,不得不放弃“节操”,干脆加入“自导自演”大军,自掏腰包,资金空转,完成整套形式上的工作。

线上论坛与社区开始涌现“高校老师横向交流群”,不少教师活跃在社群中寻求帮助 

“全员横向”,有想过后果吗?

从普通高校教师到上层院校管理层,在“横向项目”的考核评价上,就这样心照不宣地完成了“学术表演”。

部分高校近两年横向成果宣传一览

本质上,“假横向”成风真正源头是一些院校管理层忽视院校条件、忽视学科分类、忽视不同领域科研特性等客观规律,对原本政策导向的加以主观臆断的误读滥用。说到底,是复制了“唯论文”“唯项目”的那一套人才评价管理方法,本色是急功近利

要求“全员”横向,有想过后果吗?

往小了说,尚且是教师们充了“面子”、失了“里子”,损失的是青年教师自己的部分利益。再演变下去,往后“横向项目”方面的竞争,极可能就成了比谁的企业人脉广、谁的家底厚腰包鼓。如此一来,一方面高校里教师们的“内卷”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考核评价也越来越不公平,那些并不擅长钻营人际关系、或家境并不殷实的普通教师,在“拉横向项目”方面可能完全失去了机会。

在往远了说,盲目的全员横向,对实现政策导向目标来说,颇有“本末倒置”之嫌。原本政策是为了加强产学研,鼓励科研务实,成果落地,到头来“大炼钢铁”式的执行,完全破坏了科研学术的正常秩序。对于院校科研进步,乃至整个学界生态的良性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真正落实好分类评价改革,推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地,还任重道远。正如韩启德院士所说,根本还是“科研文化”的问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笔者一直坚信,广大普通教师在建立一个学术新生态上皆能达成共识。而在广厦建成之前,请各位青年学者多发一份声音,多保一份真心,用真成果赢得更多话语权!

以上仅为蔚青学者一家之言,欢迎留言探讨!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形势总在变化,难度仍在升级!你是不是还在发愁:变化快、信息少、人脉少、科研忙,没有大把时间研究成功上岸的方法……蔚青学者作为青年学者学术生涯陪伴者,助你打破“信息差”,欢迎关注蔚青学者公众号并登录蔚青学者官网,助你轻松掌握最新的招聘信息政策解读科研动态👇👇👇

同时,对于正在备战2025海优申请季的各位候选人,蔚青学者为各位精心准备了以下超值福利,请快接住!👇👇👇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与蔚青学者说取得联系。联系方式:15366039465(蔚青学者说)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蔚青学者说
你的学术partn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