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院士最新发声:国自然试点,要警惕副作用!

文摘   2024-10-22 15:00   陕西  

注:本文由蔚青学者原创,部分素材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知乎、小红书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近日,韩启德院士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关于“近些年选拔战略科技人才的探索实践”,提到了“很多单位在开展创新选拔的试点工作,我认为这是好的尝试。比如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给一些方向的青年科技人才重点支持。但是,如果范围进一步扩大,我们也要警惕可能会发生的副作用。

《韩启德院士:减轻“35岁焦虑”,让青年科学家“冒头”》部分节选

说起青年人才选拔的试点,就不得不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尤其是其中正在试点的“本科生项目”,自诞生起就颇受争议。

社交媒体上关于“优本”项目的讨论

提早培养or拨苗助长?

国自然“优本”的设立初衷,是基于国家科技战略体系之下的选才。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国家需才孔亟。

国自然基金委在国家科技战略目标下,改革尝试“优博”项目、试点“优本”等举措,意在前移资助关口,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期望让更多年轻人尽早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加速国家重大需求原创成果的产出。正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

图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试点项目的尝试固然是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探索之举,在笔者看来,这类项目设立的初衷总的来说是为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然而,同时衍生的,也有客观存在的问题:前置的,可能不仅是培养,还有竞争

无法忽视的副作用!

如国自然“优本”这类的人才项目,对基础研究领域的年轻人才培养有一体两面的影响,一面是绸缪桑土,另一面是拔苗助长。当前对这类项目的试点,质疑声多聚焦于后者。

原因其一便是对本科生“科研基础”的怀疑。不少科研人反馈,绝大多数人真正的科研工作起步是博士阶段,反观本科生阶段,学生自身处于专业课才学完甚至还没学完的状态。当然,可以观察到,高潜力的本科生接触科研的确早于绝大多数同龄人的,但即使科研起步再早、再快,也不能否认的是:本科阶段仍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当然,顶尖高校的本科生中从来不乏天才少年,然而历史上的研究显示:即使“天赋异禀”如诺奖获得者,他们在做出诺奖成果的年纪也都集中在22-25岁。这个年龄段仍是晚于国内大学生的本科年龄的(通常是18岁-22岁)。

除了对获资助本科生科研基础的质疑,更多声音还来自对选拔“公平性”的质疑。

做过科研的都知道,本科生做科研,项目实际上几乎皆来自于其科研导师的团队的工作。也是基于此,不少同行学者认为,“优本”这种类似“一锤子买卖”的人才评选本身,对人才的挑选具有很大随机性,属于学术界里过早的“造神”。因为根据来源于导师团队的成果去判断本科生其本人的学术水平潜力恐怕经不起推敲,也难以得到广泛认可。

部分获得“优本”资助的学生感谢导师、师兄师姐帮助

说白了,国自然项目早已是“帽子”属性大于资助属性,这也是当前学界心照不宣的事实。在这样的条件下,试点“优本”项目不免有让本科生也开始“戴帽子”的嫌疑。有人说,“资助经费是由企业出的,其实不占其他国自然项目的资源”,但其title仍是打着“国字号”招牌的项目。对于顶尖高校中深知“出名要趁早”的一众本科生而言,国自然极大可能沦为与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竞赛奖项等一样的“内卷标的物”。对本科生而言,科研项目能做出什么成果不是最重要的,拿到这个“优秀证明”以保之后前途顺利或许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一来,在这个“国家级项目”名号的分配过程中,一旦有失公允,实际上就是虚糜公帑

社交媒体上关于“优本”项目的讨论

进而言之,诸如“优本”这类项目,若评审难以保证公平,最终极可能加剧科研“贫富分化”,激化科研共同体内部的矛盾。一方面,这些项目给科研特权“自留地”提供了滋生空间,极可能加剧学术圈近亲繁殖,如此便不只是拔苗助长,甚至是拔苗毁地。另一方面,同时打击了其他没背景、没平台但有科研理想和潜力的年轻学生的积极性。正如网络上的调侃所反映的,本科生专项成了“穷”生抓不住的稻草,“富”生薅不尽的羊毛

论坛上关于“‘优本’项目对人才培养产生副作用”的声音

效率与公平如何平衡?

其实,平衡效率与公平是科学基金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作为新尝试的“优本”项目自然也无法绕过。试点项目开展两届以来,也有人提出了优化方案:将经费提供给院校,让学院用于严格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这的确是提早发掘潜力苗子,同时保证公平的新思路。然而也有新的问题:当前试点范围内的8所院校能完全覆盖潜力人才的发掘范围吗?学院又将如何具体分配经费保证其使用效果?恐怕这个优化思路也难解决新的公平性问题。

归根结底,正如韩启德院士所说“还是科学土壤、科学文化的问题”即使对机制做出很多调整,但文化不改善,任何好的机制都有“钻空子”的空间改善科学文化土壤是根本。

回到“优本”项目,无论如何,在任何创新的举措尝试之初,都难免面临争议,更不说如今国自然项目攸关多少人的切身利益。笔者认为,在尚未探索出成熟路径之前,对“副作用”保持谨慎和警惕仍是很有必要的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形势总在变化,难度仍在升级!你是不是还在发愁:变化快、信息少、人脉少、科研忙,没有大把时间研究成功上岸的方法……蔚青学者作为青年学者学术生涯陪伴者,助你打破“信息差”,欢迎关注蔚青学者公众号并登录蔚青学者官网,助你轻松掌握最新的招聘信息政策解读科研动态👇👇👇

同时,对于正在备战2025海优申请季的各位候选人,蔚青学者为各位精心准备了以下超值福利,请快接住!👇👇👇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与蔚青学者说取得联系。联系方式:15366039465(蔚青学者说)


蔚青学者说
你的学术partn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