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里悬浮的博士:7位博士的升级打怪纪实

文摘   2024-11-25 15:00   陕西  

注:本文由蔚青学者独家发布。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编者荐语:

下面的文章来自于博士网友的投稿。7位博士,进入不同的单位、岗位,从职场菜鸟一步步升级打怪,前途悬而未决,必须得高速奔跑。度过职场初期,他们的发展境况却不尽相同:有人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有人却郁郁寡欢,举步维艰。同为青年博士,为什么差距越来越大?对于正在求职或正在职场中升级打怪的博士人才们,文中这些真实案例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蔚青学者认为,来自一线最真实的声音值得被更多人听到,特分享此文给各位!

原标题:《把握就业形势,认清社会现实——后疫情时代青年博士踏入职场的方方面面》

(作者:某研究所博士)

青年博士职场特点受技术革新、远程工作、全球化、就业竞争、心理健康、终身学习、社会责任、政策变化及个人价值观影响。他们需适应数字化转型,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注重工作生活平衡,持续学习新知识,关注可持续发展,并在职业选择中体现个人价值。同时,他们还需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应对信息过载和隐私保护挑战。这些因素要求青年博士在快速变化中把握机遇,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把握就业形势,认清现实状况

当前整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青年博士也不例外。从宏观就业形势来看,经济虽在逐步恢复,但前期疫情冲击导致的就业岗位减少、求职人数增多的状况仍有影响。例如,许多企业随着经济复苏,虽然开始重新吸纳人才,但岗位数量有限,而博士毕业生数量却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像高校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持续增加,他们涌入就业市场,竞争高校教职、科研岗位等,导致竞争压力极大。

此外,行业需求分化明显一些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对博士人才需求旺盛,但要求也极高。这些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博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行业在吸纳博士人才方面更为谨慎,可能提供的岗位较少或者薪酬待遇不如预期。

但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问题,虽然青年博士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但可能存在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在校园中主要侧重于学术理论的研究,而职场往往需要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工程领域的博士,虽然在理论上对某种新型材料的性能有深入研究,但在实际将其应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工艺、成本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因此,还需要具备多种非学术技能,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在学术研究中可能更多是个人或小团队的研究模式,而在职场中往往需要参与大型项目,与不同部门、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合作,这就要求青年博士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协作,合理安排项目进度等。

青年博士踏入职场的注意事项

青年博士入职,不仅要关注政策,规划职业;根据价值观选择工作;善用社交媒体,保护隐私。更需适应数字化,掌握新技能,应对全球化;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持续学习,更新知识;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好入职前、后的各种准备。

慎重选择求职渠道:要选择可靠、适合自己的求职渠道。对于青年博士来说,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招聘平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官方网站等往往是比较好的选择。避免在一些不正规的招聘平台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防止遇到诈骗或虚假招聘信息。例如,有些平台可能会夸大职位待遇或者公司实力,实际入职后才发现与宣传不符。同时,利用自己的学术网络也是很重要的途径,导师、同学、同行等可能会提供一些优质的求职信息或推荐机会。

深入了解应聘单位:在应聘之前,要对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单位的发展历史、业务范围、组织架构、发展前景等。如果是企业,要了解其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等;如果是高校,要关注其学科排名、师资力量、科研资源等。例如,某高校可能在某些学科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但在青年博士所研究的专业方向上资源有限,这就需要谨慎考虑。可以通过查阅单位的官方网站、学术论文发表情况、新闻报道等方式获取信息,也可以在面试时与面试官进行深入交流。

重视合同条款谈判:在收到录用通知后,不要急于签约,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进行谈判。对于青年博士来说,合同中的一些关键条款如薪资待遇、科研启动资金(在高校或科研机构)、职业发展规划(如晋升条件、培训机会等)等非常重要。例如,薪资待遇可能不仅仅是基本工资,还包括福利、奖金等部分,要明确各项的计算方式和发放条件。科研启动资金的数额、使用范围和管理方式等也需要明确,以免在后续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职场初适应

 入职后要尽快融入新的团队。主动与同事交流,了解团队的工作方式和文化氛围。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落差,要及时调整心态。在学校里,博士可能是某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但在职场中,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工作方式也需要调整,学校里的研究可能比较自由和灵活,而职场往往有更多的约束和要求。同时,要学会接受批评和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一)培养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深入的专业知识:青年博士应具备深厚且前沿的专业知识。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如物理学、化学、医学等,要对基础理论有透彻的理解。例如,在医学领域,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的作用原理等知识要烂熟于心。这不仅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在团队中树立专业权威的必要条件。

创新能力:职场需要青年博士能够带来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当下,各行各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来适应变化。以科技企业为例,博士需要能够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或技术,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体现在能够提出新的研究课题、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取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二)积极的适应能力与灵活性

适应变化的环境:如今职场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如工作模式从线下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青年博士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熟练掌握线上办公工具,如视频会议软件、在线协作平台等。在企业中,可能还面临着业务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情况,博士要能够快速适应并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向。

跨学科的灵活性:现代职场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青年博士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学科,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可能需要涉及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产品研发中,可能需要工程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协同。

(三)软技能与综合素质兼具

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青年博士要能够有效地与不同背景的人员进行沟通。在项目团队中,可能会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成员,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想法,共同推进项目进展。例如,在大型科研项目中,博士需要与实验技术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等进行沟通协作,确保项目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领导力与项目管理能力:随着职业发展,青年博士可能会承担领导角色或负责项目管理。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领导力,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合理分配任务,把握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在高校中,带领学生团队开展科研项目;在企业中,负责产品研发项目等都需要这些能力。

抗压能力:如今职场压力普遍增大,青年博士也不例外。工作任务的繁重、竞争的激烈、研究成果的压力等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例如,在科研工作中,可能面临实验失败、论文被拒等挫折,要能够在压力下保持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前行。

青年博士职场案例分析

案例一:忽视职场人际关系

赵博士进入一家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他自恃学术水平高,在团队讨论中总是轻视其他同事的意见,认为自己的方案才是最正确的。在项目协作过程中,他也不愿意与其他同事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路,担心被别人“窃取”。结果,团队成员逐渐对他产生反感,不愿意与他合作。在一次重要项目中,由于缺乏团队协作,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他的方案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缺乏其他同事的支持和配合而无法顺利实施。最终,他被调离了项目组,职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青年博士不能忽视职场人际关系,团队协作和与同事的良好沟通是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高校中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位新入职的博士李老师,在学术研讨会上总是贬低其他教师的研究成果,试图凸显自己的高明之处。在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改革项目时,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的建议。这导致他在学院内的人际关系紧张,其他教师都不愿意与他共同开展项目或指导学生。他在职称评定时,也因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成果而受到影响。

案例二:过度追求理论研究而忽视实际应用

某工程学许博士毕业后进入一家制造企业。他在工作中仍然沉浸于纯理论研究,忽视了企业对产品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关注。他提出的一些技术方案虽然在理论上很完美,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成本过高、生产周期过长,不符合企业的生产效益要求。例如,他设计的一种新型零件制造工艺,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稀缺的原材料,而且生产效率低下。企业多次提醒他要考虑实际应用情况,但他认为企业不重视学术研究,没有做出改变。最终,企业不得不减少他在项目中的参与度,他也失去了在企业中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案例三:缺乏职业规划和应变能力

张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任教。他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只是按照学校的常规要求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职称评定时,他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而此时他已经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例如,他没有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也没有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同时,当高校的教育政策发生变化,如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从单纯的学生评教转变为综合评价时,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评价不佳。这使得他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陷入困境,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讲师职称,而同期入职的其他博士已经晋升为副教授。

案例四:积极适应职场环境

黄博士毕业后进入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他深知企业的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与学术研究环境有很大不同。入职后,他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节奏。他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团建活动,快速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在工作中,他将自己的学术知识与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例如,他利用自己在数据挖掘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公司的用户行为分析项目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积极适应职场环境,他在企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快晋升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重要项目。

案例五:重视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

余博士入职一家制药企业的研发部门,非常注重与同事的人际关系。他在团队中总是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每个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他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并且鼓励其他同事也这样做。例如,在一种新药的研发项目中,他与团队中的化学工程师、药理学家等密切合作。他利用自己的生物学专业知识,与化学工程师共同优化药物的合成工艺,与药理学家一起设计药物的临床试验方案。由于团队协作良好,该项目进展顺利,新药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他也因此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晋升机会。 

案例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吴博士在进入职场后,并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博士学位知识。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关注行业的前沿动态。在企业中,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分析工具,提升自己在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方面的能力。这使得他能够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开发出了一套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他还积极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与同行专家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写在最后:

职场中的青年博士应积极适应变化,持续学习新知,勇于创新,以保持竞争力。他们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动,同时坚守个人价值观,确保在职业发展中做出符合自己信念的决策。这样的行动不仅促进个人成长,也有助于社会进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形势总在变化,难度仍在升级!你是不是还在发愁:变化快、信息少、人脉少、科研忙,没有大把时间研究成功上岸的方法……

到底哪些高校、学院、岗位会有坑?都有哪些坑?又如何更好避开?可以进入蔚青学者平台最新推出的“求职口碑”平台,主打一个“真实、有料”

求职分享、避坑吐槽,快快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与蔚青学者说取得联系。联系方式:15366039465(蔚青学者说)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蔚青学者说
你的学术partner
 最新文章